国内外创业孵化模式比较与启示

时间:2022-06-08 04:58:39

国内外创业孵化模式比较与启示

摘要:文章对国内外创业孵化实践经验作了梳理,将国内外的孵化实践概括为价值提升型、资源获取型、能力培养型和风险规避型四大类型。在此基础上,从创业孵化的目的特征、功能模式、产业边界、政府支持四个角度对国内外创业孵化模式进行了比较,提出孵化运作企业化、孵化载体多元化、孵化边界模糊化、孵化服务专业化、孵化环境生态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创业;孵化;模式;比较

一、 前言

企业孵化器,作为最重要的创业载体,已被实践证明是最有效的区域经济发展工具之一。纵向来看,自世界上第一家孵化器在美国诞生,迄今已经经过四个发展时期:一是由地方政府和社区机构设立,以提供公共服务、获取房租收益为主的初步发展时期;二是世界各国政府的强力推广,快速发展时期;三是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风险资本的触角伸入孵化器中,呈现出企业化运作趋势,孵化目标由孵化新创企业转向帮助创业者发现识别机会的,创建新企业。四是21世纪,新一代计算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孵化器进入分工细化和功能要素化发展时期。横向来看,根据全球创业观察,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不同国家分处于要素驱动型、效率驱动型、创新驱动型三种经济类型。因此,从世界范围来看,不同国家的创业文化和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创业生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把创业活动放在整个区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系统化构建创业生态系统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孵化器发展起步较晚,但是,在北京、上海等创新创业文化浓厚、资源丰富的地区,新的创业孵化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迅速。由于不同企业或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创业资源的差异化,简单采用传统“一锅烩”的模式难以取得满意的孵化品质,而过于注重获取资本为孵化目标的孵化方式,往往也带来一些孵化主客体联手作假或相互欺骗背离孵化目标的行为。即便是孵化器最为发达的美国,也尚处于摸索阶段,尚难下结论说哪一种发展模式正确。因此,不论是实践还是理论,探究孵化器发展的模式和趋势,更好的服务创新创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国外主要创业孵化模式

1. 美国的主要孵化模式。

一是投资型。美国YC和TechStars等顶级孵化器大部分采取“投资+导师+服务”的两“+”模式。做法是孵化器为入孵业团队提供种子资金,换取其6%~10%的股份,为每个创业团队分配若干创业导师,跟踪指导整个孵化过程;另外,孵化器还为创业团队提供技术、商业、融资等知识的培训,帮助他们完善产品构思、进行产品推广、介绍下一轮投资者等。此模式尽管也提供导师和服务,但本质是围绕资本的进入和退出获得在孵企业价值增加和孵化盈利,因此属于投资型。

二是导师型。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百森商学院等高校拥有创业传统、创业课程体系以及优良的创业生态环境,依托高校成立孵化机构是美国较为普遍的孵化模式。也有一些例如Youweb的孵化器,他们多由大企业高管或企业家发起,以聚集和培养高质量创业人才为目的,不持有在孵企业股权。

三是服务型。Idealab测试筛选创业想法,并为入选的优秀创业项目提供包括办公场地服务在内的,公司治理结构及发展战略、品牌、资金、产品设计、法律服务和商业发展支持服务等全方位服务。Britton Silberman & Cervantez加速器本身也是一家律所,其孵化服务是在孵化期提供免费法律服务,作为回报,律所的将占有创业团队2%的股份,企业融资后,需要开始支付法律服务费。

四是网络型。这种新的模式适合那些需要孵化器支持但仍希望原地经营的企业。如今美国很多商业项目逐渐倾向于虚拟化,虚拟孵化器利用在线网络在孵企业提供资源服务。例如,TechStars通过与StartupAmerica联合创建“全球孵化器网络”,通过网络共享服务和资源,帮助全球各地搭建加速器,同时获得优质项目源,并形成创业企业相互支持的创业生态。TechStars非常强调孵化器之间的透明度,他们了所有孵化公司的名单和信息。

2. 德国的主要孵化模式。

一是共同投资模式。德国政府对创业孵化十分重视,其政策性银行专门成立由政府资助的“技术参与公司”作为国家政策性风险投资公司,与商业性风险投资公司共同投资,创立“共同投资”模式。建立在利益一致性基础上的持股孵化模式,吸引了众多跨国企业投资德国孵化器行业。孵化器为入孵企业提供从培训企业创意到提供种子和风险资金一整套的支持和服务,提高了初创企业的成活率。

二是海外孵化模式。与东欧等国家合作,开展“海外孵化”是德国的孵化新模式。例如德国电信设立的“hub:raum”孵化器,在波兰等东欧国家发现培养潜力型企业,入孵后提供孵化服务。德国电信会对这些入孵企业投资19万美元的资金,持有其10%左右的股份,以享有优先收购权,从而最终达到为本企业引入外部创新的目的。

3. 以色列的主要孵化模式。

一是“筛选+股权激励+服务”模式。以色列的孵化器大多面向处于种子期或前种子期且具有发展前景的技术项目。孵化器的筛选机制很严格,重点考察创业者的诚信度、项目的技术含量、知识产权是否清晰、商业策划书的可操作等。由于以色列的内需较小,企业还要求必须开拓国际市场且出口额在5亿美元以上。孵化项目入驻孵化器前,要经历创新理念、项目报告和OCS筛选委员会严格筛选等三关审查,由于审查严格,通过率只有5%左右。进入孵化器的企业可以得到两年最低36万美元的资金支持,其中30万美元由政府直接支持。还可以获得市场、专利、管理及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辅导和服务。

二是海外孵化模式。以色列具有很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在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其跨国孵化模式很有特色。例如IDC Elevator是针对以色列早期创业企业的一种“美国-以色列”联合孵化模式,每年两批不超过20家企业,每家企业获得2万美元的现金支持和10万美元价值的服务,占10%股份。前三个月的以色列孵化期内,提供办公场所及导师服务,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和团队能力;最后一个月的纽约孵化期内,提供办公场所、住处以及活动安排等,注重资源网络搭建和融资。

三、 国内主要创业孵化模式

1. 北京的主要孵化模式。

一是投资和服务结合。该模式与美国的天使投资型孵化器类似,典型特点是与天使投资或风险投资合作,采取创业导师持股孵化的方式进行孵化。中关村创新型孵化器中的创新工场、常青藤创业园、亚杰商会、3W咖啡、联想之星、云基地、石谷轻文化创业基地、中关村国际数字设计中心、厚德创新谷虽然提供的孵化服务各有不同,提供的投资的属性、形式,以及涉及的企业发展阶段都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属于此类孵化模式。

二是虚拟和实体结合。实体孵化器对空间的约束和存在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降低孵化效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以及孵化的需要,使得实体孵化和虚拟孵化结合成为可能,该模式是线上虚拟孵化器模式与线下实体孵化器相互补充、协同促进的产物,通常采取线上孵化服务为主,线下活动作为补充的孵化模式。中关村创新型孵化器中,天使汇、创业邦、创业家、36氪等孵化器都是采取此类孵化模式。

三是大企业和高校衍生。一种是企业衍生孵化模式,这种孵化模式多是依托大型集团的科技、信息、市场、资金等资源,为入孵企业提供孵化服务。如北京均大高科孵化器就是依托母公司九州通集团在医药行业的信息和市场渠道资源,为入孵的医药企业提供成果转化、产品推广等服务。奥宇孵化器利用集团北京奥宇模板有限公司的科技条件和资金优势为企业服务。另外一种高校衍生孵化模式。孵化器是高校投资建设,特点是借助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导师资源和校友网络,以及源源不断的创业者。比较典型的代表是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和清华大学X-LAB,科大方兴孵化器则是挖掘高校科技资源,与学校实验室实现对接,支撑企业技术创新。

2. 西安的主要孵化模式。“综合孵化器+专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孵化模式,是西安具有代表性的孵化模式。西安高新区创业园根据企业技术领域和不同发展时期的需求形成了的分阶段、分领域、网络化的创业孵化模式。综合性孵化器侧重场地、政策、资源获取、创业辅导等支撑,专业孵化器侧重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支持等增值,企业加速器侧重为高成长性企业提供的加速成长空间以及市场、投资、金融等个性化服务。以上三类孵化主体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确定了光电子、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等8个专业方向,并以资本连接,形成1个综合孵化器、n个专业孵化器和加速器的“1+n”集群孵化模式。

3. 武汉的主要孵化模式。东湖的“产权化+网络联盟”孵化模式,是武汉具有代表性的孵化模式。产权化指的是一种营利的房地产开发与公益的企业孵化相结合的孵化模式。即其孵化载体创业街由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开发,投资者持有,孵化企业使用。产权化使孵化器得到空间,地产开发获得的收益与社会资本结合,作为孵化资金投入。同时,该模式以东湖国家示范区为核心,通过构建华东、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市场接入服务中心,建立孵化网络,共享资源平台,实行联盟孵化,突破了创业孵化在地域空间上的限制。

4. 上海的主要孵化模式。

一是“苗圃+孵化+加速”链式孵化模式。该模式以张江孵化器为代表,其孵化服务分为三个预孵化、孵化和加速三个阶段。未注册为法人公司的项目组进入苗圃接受第一个阶段的孵化服务。之后,接受标准孵化作为孵化的第二阶段,此阶段孵化器为他们争取到的政府房租补贴是3年,并帮助他们获得国家各种认证。第三个阶段是为进入加速器的企业获得盈利模式,并提供政策支持、股权投资或合作等服务。

二是“导师+金融服务”模式。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探索出了由联络员制度、辅导员制度以及创业导师制度三者合一的创业导师体系。针对企业高速发展时有可能会出现的战略决策失误或错失创业良机,创业中心配备了创业导师,以大企业对小企业辅导、辅导员团体辅导、项目小组辅导的方式,帮助在孵企业规避成长风险。该模式把融资服务平台作为重点建设平台之一,成立杨浦科诚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为在孵企业提供项目申报、统借统还、孵化器网络担保贷款等间接融资服务。

四、 比较与启示

1. 对比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孵化模式我们发现以下异同。

(1)创业孵化的目的特征。美国的第一代孵化器大多由政府直接资助成立,中国早批孵化器也是由政府出资建立并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科技服务机构。国外孵化器尽管政府资助,但其产权清晰,均采用企业化经营。我国创业孵化由于从事业单位模式起步,对事业单位模式的长期依赖性,孵化主体仍以房租收入和政策性资助盈利。但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国内孵化主体作为一种市场的主体,在股权及治理结构到管理运作模式等方面,由一个纯公益的组织,慢慢过渡到一个以提供孵化服务为盈利模式的企业。国内外创业孵化的共性目的是培养企业和企业家发现、识别、创造创业机会,提升创业能力;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降低创业风险和成本,帮助企业获取种子资金、技术等资源,提高企业出生率和成活率,促进企业快速成长;为地区培养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由于资源所限,创业孵化服务不能完全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征,因此,国内外创业孵化的共性特征就是兼具公益和市场双重属性,出现的新的发展特点是具有较好盈利模式的孵化器比重越来越大。

(2)创业孵化的功能模式。美国等发达国家孵化主体借助高校浓厚的创业氛围和健全的创业教育体系,在整合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也具备很强的能力。美国的“投资+导师+服务”模式,被证明是一种成功的孵化模式。德国等欧洲和以色列等创新型国家也将投资和独特的技术服务能力作为孵化的重点要素。“投资+导师+服务”模式的特点是具有鲜明的功能定位和严谨的运作机制,通过严格筛选,保证进入孵化器的企业具有较好的天然创业禀赋,为在孵企业提供本领域内资深导师和强大的“校友网络”资源,使得在孵企业能在较短的孵化周期内获得资金、市场以及创业能力的提升。该模式通过股权投资和退出机制,也为创业孵化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盈利模式。与国外“投资+导师+服务”模式类似,中关村国际数字设计中心等众多创新型孵化器虽然提供的孵化服务各有侧重,提供的投资属性、形式,以及涉及的企业发展阶段都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属于此类孵化模式。中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由于不能满足各类各层次创业企业资本需求,难以保证天使、风投等资本获得像发达资本市场一样的进入退出机制。因此,国内很多孵化器还是以租金收入和政府资助作为主要盈利模式,或者从地产开发中盈利回哺,或者依附于大企业。国内采取“苗圃+孵化+加速”链式孵化、“线上+线下”、虚拟孵化、跨国孵化等新型孵化模式构建创业生态系统和孵化网络,是在取得盈利模式下,适应在孵企业资源、能力、价值和风险等成长诉求的孵化功能模式探索。国内外的孵化主体围绕企业生命周期,均呈现出链条式的孵化集群模式。

(3)创业孵化的产业边界。孵化器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当其孵化能力和盈利模式固化为核心能力时,即确定了其企业边界。而作为一个创业孵化系统,孵化主体和孵化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孵化边界介于孵化客体的企业边界和市场边界之间。美国孵化主体与孵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表现在与大学、政府和企业三者之间组成的“三螺旋创新模型”。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孵化器和加速器等共同组成的孵化关键节点作为孵化主体,与利益相关者构成网络连接关系并整合其资源,为创新创业营造生态系统。在网络连接中,孵化主体与天使、风投资本结合非常紧密,但孵化主体和这些资本企业并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存在明显的功能差异和运行边界。由于国外的社团组织很强大,孵化器与其它孵化器和投资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等创业孵化的利益相关者建立了一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机制安排,其资源趋向共享,运行趋向开放,合作关系趋向紧密。在中国,像西安、上海等地以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和产业园区组成创业孵化链条实施链条孵化,或者像北京等地各类孵化器根据各自功能定位组成孵化器集群,呈现出“小而精,多而群”的创业生态。将国内外孵化生态纳入统一视角,我们发现,无论是哪一种功能模式,其主体的孵化功能边界逐步清晰,企业边界在拥有核心能力的前提下,更加开放,边界趋向模糊。

(4)创业孵化的政府支持。国外政府在支持创业孵化方面各有特色,美国政府在立法、政策、资助、社团服务网络等为企业创新创业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系统;德国政府由政策性银行成立技术参与公司撬动社会风险资本积极性,“共同投资”创新创业;以色列政府成立首席科学家办公室实施孵化器计划,针对初创企业“死亡谷”进行特别扶持措施等。尽管国外政府支持力度普遍很大,但共性是国外政府只是对孵化主体拥有股份、提供政策支持或资金帮助,并不直接参与孵化主体的经营和管理,而孵化主体具有很大的自,也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我国第一批孵化器是在政府主导下成立的,至今还有相当一批孵化器是由科技系统下的事业编制人员在经营管理。因政府产业创新的共不足,缺乏风险投资管理的相应机制,在投资方面,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政府直接投资体系,针对创新创业企业的政策性银行及融资体系还很薄弱,创业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种模式使得政府奖励、补贴在实际操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错位甚至寻租等腐败现象。

2. 得出以下启示。

(1)孵化运作企业化。创业孵化的功能要由传统的政府主导下的公益性社会组织转变为市场服务或者兼顾市场服务和公益服务的经济组织。其投资主体须从传统的由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的公益性投资模式向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天使、风投等企业多元化市场性投资转变;治理模式依据公司法,建立清晰的法人治理结构,孵化器以董事会的方式对重要人事、重大决策和收益分配等行使决策权;管理模式由行政色彩浓厚的事业单位运行转变为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孵化器在选择孵化客体的时候,坚持优胜劣汰的市场化原则,经营目标从注重于社会效益,趋向于建立具有竞争力的盈利模式以追求经济效益;盈利模式由以简单的房租收入和政策性扶持等基础性盈利为主扩展为改进创造服务项目、提供增值服务获得利润回报。借鉴国外企业孵化器的成功经验,孵化主体的企业化会使其更具生命力和创造性,因此,中国创业孵化主体要进一步走向市场,在保证企业孵化器公益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其服务能力和盈利性。

(2)孵化载体多元化。伴随着创业企业的孕育、生存、成长、成熟等不同生命周期阶段,随着孵化器孵化能力及服务模式的不断扩展,孵化载体所提供的服务功能、组织性质也不断在发生变化。这些孵化载体包括萌发器、孵化器、加速器、裂变器、聚变器、孵化网络等形式。萌发器以大学研究机构、其它孵化组织等孵化利益相关者为依托,通过对创业者的引导和帮助,将潜在的构想、思路和项目以法人企业形式进行注册的孵化模式,它开启了企业的一个生命周期,因此属于孵化的早期阶段。孵化器主要为初创型企业获取成长资源,度过早期“死亡谷”,存活并发展。进入成长期的企业,其快速成长性对孵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速器针对这种要求匹配了更加强大有力的物理空间、专业服务和政策扶植。而对于一个成熟期的企业,其兼并重组可能会引发裂变、整合的孵化需求,这类以裂变器和聚变器等能变功能为定位的孵化主体,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孵化载体。孵化网络是一定区域内各类企业孵化器发展演变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是面向特定企业或企业的特定需求的一种孵化载体,是企业孵化器发展的一种更高的表现形态,孵化网络可以是一个产业集群,也可以表现为一个孵化器集群,其承载的生态系统为孵化客体创新创业提供了多元化的载体。

(3)孵化服务专业化。一是产业专门化。孵化器的这种面向全过程、各专业领域的拓展延伸,使孵化器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必然。规模较大的综合孵化器也有内部细分的趋势,开始按照专业领域进行分门别类的孵化。创业孵化服务更加强调孵化服务的专业化匹配和服务能力,开始围绕产业定位、孵化功能定位等构筑其核心竞争力。孵化产业的专门化有助于和当地产业有效衔接,发挥地区产业集群优势,降低孵化成本,形成孵化器的核心优势。同时,孵化器内的企业具有产业关联度或集群性,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企业成长环境,提高孵化的成功率和落地率。二是服务要素化。就孵化客体“温室花朵”风险问题,孵化器更加强调孵化客体资源获取、能力培养、风险防范和价值提升,使孵化客体在孵期间获得的不仅是资源的配给和风险规避,更重要的是能力锻炼和提高,企业价值增大。着眼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匹配能力培养、价值提升、为孵化维度的孵化模型,客观上要求孵化器在获得商业模式的前提下,必须逐步从孵化器内部资源使用向内外部资源有效链接整合和配置转变,促进要素化的孵化服务形成孵化的核心竞争力。

(4)孵化边界模糊化。受孵化专业化的影响,孵化主体和孵化客体之间的边界倾向清晰,但同时受孵化主体双重属性和孵化网络的趋势决定,孵化主体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边界倾向模糊。一是集群化。多个孵化器企业组成孵化器集群,实现资源共享和专业分工协作,有利于降低创业孵化的运营成本,避免同质竞争,为在孵企业提供更为有利的孵化环境。同时,随着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孵化器集群与产业集群建设深度嵌接,通过孵化延伸连接产业链条,补充完善产业集群模块,将逐渐成为主流。二是国际化。通过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服务平台,对接国际高端创新区域,促进国内外经贸合作、技术交流和转移,实现资本、技术和人才等创业孵化要素的对接,完善孵化功能,实现跨国孵化。三是虚拟化。由于虚拟化在空间扩展上的优势和信息传播的低成本便捷性,创业孵化的高级形态和未来发展趋势表现在依托实体孵化载体,打造无界域的虚拟孵化器,通过线上互联网络和线下组织网络结合和扩散,实现各个产业链条和官、产、学、研等各个孵化利益相关者数字化高端整合。

(5)孵化环境生态化。一是周期化。创业孵化的周期化趋势表现在孵化链条由过去的企业初创期向孕育期和成长期甚至成熟早期两端延伸,对创业者的孵化由在创业周期内孵化向青少年早期创业教育延伸。二是系统化。美国斯坦福创业系统从教育、组织、活动到孵化器和加速器,形成了从创业研究、课堂教育到实践的创业生态系统。高校和创业苗圃、加速器、产业园区有机连接,形成纵向孵化服务链,孵化器功能由单体孵化向链式孵化模式转变,这个由若干孵化主体共同构成了一个具有地区特点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为创业企业在资源获取、能力培养、价值提升、风险防范方面构筑一个孵化系统。三是集成化。基于创业企业的生命周期,与孵化边界相匹配的是孵化功能也随之耦合、集成,功能进而向轮次孵化、网络化孵化、虚拟孵化拓展,突破传统单体孵化器空间和功能局限,经过单一孵化器或者孵化网络的多重孵化,或者面向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定式孵化,使科技孵化主体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更高的资源聚集与放大功能,孵化客体的成功率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罗斯顿・拉卡卡.经济发展中的企业孵化器[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7.

[2] 李振华,赵黎明,石泉.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系统动力学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5):31-35.

[3] 陈丽兰,戚安邦.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筛选体系构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项目号:11AGL003)。

作者简介:柳进军(1963-),男,汉族,北京市人,北京中海纪元数字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创业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博士后工作站导师,研究方向:创业孵化;刘学(1962-),男,汉族,辽宁省凤城市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EDP中心主任,战略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技术转移、战略网络、医院管理;张鲁彬(通讯作者)(1976-),男,汉族,山东省诸城市人,南开大学商学院管理学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北京中海纪元数字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公司治理、创业孵化。

收稿日期:2015-08-08。

上一篇:规范化心理介入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的效果 下一篇: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