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台台长汇报:以制度改革促事业发展

时间:2022-06-08 04:12:07

电台台长汇报:以制度改革促事业发展

电台台长汇报:以制度改革促事业发展

用户:0797

以制度改革促事业发展

--人民广播电台台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要汇报的题目是:以制度改革,促事业发展。介绍--人民广播电台十年来走过的改革发展的道路。

1994年元月28号,在--的上空首次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呼号——--人民广播电台。从这一天起,--有了自己的市级广播电台;从这一天起,--人民广播电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上了蓬勃发展的崭新之路。我们铭记这一天,不仅是因为历史记录了我们历经艰辛所留下的奋斗足迹,更主要的是从这一天起,--人民广播电台在--市广播电视局党组的支持下,选择了一条充满风险与压力,同时也充满希望的改革之路。

我是19--年初调入电台任台长、书记的。--年电台成立之初,局领导就征求我的意见,希望我能去电台,说老实话,我当时在局宣传科任科长,工作虽不算轻松,但是压力不大,我婉言推辞了。--年底,局领导又再次做我的工作,希望我能去电台工作。我当时是觉得领导说了好几次了,老是推辞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了,于是,我决定服从组织的安排,到电台去工作。在我还没有最后答复局领导的时候,局领导还认为我是不是因为舍不得机关的行政编制而去电台这个属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因此,还对我说,要不,你的编制还保留在机关,你先去电台工作。我这个人有点个性,既然决定了的事情,我是会下定决心去做好的。我当时对领导说,这不行,要去,我就把我的所有关系都转到电台去,不要留什么后路,否则,电台的同志们会怎么看我?你干的好还没什么,干的不好,大家就会说,本来他就不是打算长久干的,编制都还在局里,干不好可以一拍屁股走人。

我到电台时,电台有职工16人除台长、副台长、办公室主任是本局职工调入外,其余13人都是通过面向社会招聘聘用的。虽然进人实行了向社会招聘,迈出了改革的一大步,但是,运行机制还是老套套,还摆脱不了计划经济的框框。我觉得这样不行。既然建台之初局党组就提出“新台新机制”,那就应该真正“新”出来。在改革这个问题上,大家都知道,最敏感、最难改的当属分配制度和人事任免制度,这些都直接涉及到个人的利益,但是,最敏感、最难的,!恰恰又是最关键的。我当时是很有一股子冲劲的。当然也不是盲目的冲。于是,我在经过大量调查并请教有关人事部门的专家之后,结合电台的实际,提出了“实行全员聘用,合理设置岗位、进行科学量化,开展双向选择,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收入可高可低的激励竞争机制,科学、合理、优化人才资源”的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年下半年,改革方案开始实施,首先是打破在编人员与聘用人员的界限,实行部室主任聘用制,实行因岗定人、双向选择。由台里聘用部室主任,又由部室主任聘用员工,而员工亦可选择部室主任。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方案受到全台职工的积极支持,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大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也给了我极大的鼓舞。

19--年底,我们认真总结了第一步改革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19--年我们又开始了进一步的改革,即实行部室主任竞争上岗,取消保底工资,新闻部、节目部实行量化管理。这个方案在交给大家讨论时,大家都表示赞同,但真正出台了,就“一石激起千层浪”了。因为,这才真正涉及到个人利益了。有个别同志心理不平衡了,由于台里绝大部分同志是赞同这种改革的,个别的意见在台里没有市场,于是,到局里,甚至纪检告状了。那个时候,局里有个别领导对我们这种超前的改革措施也有不同看法,一时间,各种议论都来了,有一段时间甚至有点压的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感觉。我那个时候也迷茫了,面对许多批评,我感到很委屈,有些沉不住气了。有一次我甚至写好了辞职报告。正是在这个时候,局党组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力量。局党组肯定了电台改革的做法,并提出要在全局推广我们的经验,当然,也严厉的批评了我退却的懦弱。我要特别感谢--市广播电视局的历届领导,是他们给了我最有力的帮助和支持,一路搀扶着我在广播改革的道路上前行。

电台是个特殊的行业,对人员也有特殊的要求。“人员能进能出”--敞开电台的大门广纳人才;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也为进人设置了门槛。广播虽然仍处于“弱势”的境地,条件比较差,待遇比较低,但是它毕竟是一个阳光产业,是一个重要的新闻媒体。社会地位较高,发展前景看好,而记者、节目主持人又是当今的热门行业,不少人心想之,行往之,总想方设法挤进来。把好“进口”,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我也不是一个生活在真空的人,我有领导、有朋友、有亲戚,还有方方面面的关系。如何带头执行制度,遵守原则,对我尤其需要经受考验。关键是要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只要能够遵照制定的制定执行,其实既不会得罪人,又能够吸纳真正的人才。

我给大家讲两个故事:

19-年8月,一位老领导的亲属想到电台来从事记者工作,当时我就说,可以。但是请他先不着急办理调动手续,先让他到电台来适应一段时间,他自己如果感觉在电台感到满意再办理手续。第二天,这位同志就到电台来熟悉工作了。当他干到第22天的时 候,这位同志到我的办公室来找我了,他对我说:刘台长,有件事我想跟你谈谈。我说:好呀,有什么事情你说吧。他说:我非常感谢电台能够给我这样一个学习锻炼的机会,这段时间我在电台真是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我经过再三考虑,觉得自己要适应电台的工作,还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我想我还是先回我原来的单位去,等有提高了,我再考虑到电台来。我说:好。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能够适应电台工作了,你随时来。我欢迎。这个同志为什么会走?我查了一下他的工作情况。虽然这个同志是学文科的,但是新闻写作能力和他的新闻意识还达不到能够胜任电台工作的要求,22天的工作时间,这个同志只发出了三篇稿件,而三篇稿件中,只有一篇是他独立完成的。就算三篇稿件都算他一个人的,按照我们当时的计分标准,这个同志22天,只能获得54块钱的工资报酬。按照这样来工作,一方面他连喝稀饭的保障也没有,另一方面,三个月以后要实行基本分考核,最多五个月就将被淘汰。

另外一个故事:同样是199-年的-月,一位赣南师院的女学生找到我,要求到电台担任记者工作。我把电台工作的要求和考核机制向她做了介绍,同时也看了她的一些作品。当时我想,一个女同志要从事记者工作,其困难要比男同志要大,电台的机制比较活,也比较严,可能会把她吓回去。当时,我对她的写作水平还不是那么看好,说心里话,我不是太想要她。但是,电台的制度规定是人员能进能出,大门是敞开的,“门槛”也基本上达的到,没有什么特别好的理由来拒绝她,她自己又特别倔强,说,你台长只需要给我三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满后,你如果仍然感觉我不适应,或者我达不到台里的要求,按照台里的规定我心甘情愿,自觉自愿的接受辞退。这个女同志三个月之后没有走,留下来了。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200--年还担任了电台新闻部主任的职务。

这些年来电台在探索地市广播电台生存发展的改革之路上越走越快,在加强体制创新、分配机制创新、用人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的基础上,还创新节目内容、节目结构,创新频率特色。提出了“广播”变“窄播”,“主题”加“个性”,让节目“走”出去的办节目思路,使广播节目的宣传更加有针对性、节目特色更加鲜明,收听率和节目质量不断提高。同时,我们把“宣传创优、改革创新、节目创特、经营创效”引入电台的日常工作当中,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激励机制,在全省地市电台中率先办起“台长热线”,虚心听取社会各界对办好节目的意见和建议。从200--年开始,台里进一步扩大了量化考核面,除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实行档案工资外,其他人员一律根据工作实绩进行量化考核;并充分利用大专院校和社会各界的人才资源,以“借力省力、合理用力、发挥优势、展现特色”的思路,用听众的思路激活节目,用创新的思路振兴电台,提高广播媒体整体创新的内在动力。

精品,是广播的灵魂。所谓精品,就是办节目的质量,节目的社会反响。一个电台,节目不上档次,没有有影响力的节目主持人,有影响力的栏目、作品,没有一个庞大的听众群,那一切都是空的。在完善各项制度的同时,我们重视加强节目的管理,从优化节目设置、明确节目定位、丰富节目内容、强化节目经营理念、加大节目质量监控力度、树立广播良好形象入手,办精办活各类节目,重点加强新闻信息含量,突出服务特色,建立了节目听评制度和新闻选题研讨和好稿评优制度,有效地提高了宣传质量。我们提出了“把节目办到听众身边”的口号,让节目走出播音室,开展“送广播下乡”等大型户外活动,培育听众市场,让听众“走近”广播,“走进”广播,发挥广播的贴近性和亲和力,扩大广播的社会影响力。

在事业发展中,我们始终抓住“发展”这个“牛鼻子”不放松,不断研究新技术,适应新形势,以改革促事业建设。200-年,在局党组的支持下,多方筹资60多万元,在全省设区市电台中率先购置了广播数字音频工作站编播系统,更新了全固态发射机,提高了广播节目的制作传输质量。

广播的改革,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套用,只能是在吸取兄弟台站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台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制度的建立,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但是制度的落实,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制度是靠人去落实的,作为台长,是制度的制定者之一,同时也是制度的带头执行者。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为了激励职工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我们在“上大台、出精品制度”中就有一条:当年没有撰写论文,没有获得省以上优秀作品奖的,不能评先。要求职工做到,我们当台长的首先要做到。为此,我带头撰写论文,积极参与创作。作到了每年都有一篇以上的论文在专业杂志上发表,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作品在省以上评选中获奖。自199-年至200-年,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世界》等省以上杂志16篇,作品获得省以上奖励46个,其中,有全国广播电视奖一等奖三个,三等奖6个,全省一等奖18个。领导的表现最具带头作用,在全台的努力下,宣传质量不断提高,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从199-年至20-年,全台有14件作品在全国获奖,其中一等奖3个;有110件作品在全省获奖,其中一等奖32个,在省级以上专业杂志31篇。建台10年中,电台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创三好”台站一等奖,一次评为特等奖,获得全市、全局“先进党支部”、先进单位的锦旗、奖牌16面。

改革使电台充满朝气,充满活力,也使电台成为一座锻炼人、培养人的熔炉。这些年,从电台走出去许多同志,有的成为博士生、硕士研究生,有的走上了其他部门或其他单位的领导岗位,有的现在担任了上级或沿海发达省市电台、其他新闻媒体的骨干主持人、记者、编辑,也有的经过电台几年的磨练,下海经商搞得红红火火。虽然这些同志离开了电台,但是不管他们现在身在何方,他们与电台仍然保持着深深的感情,跟我保持经常的联系。外地的,只要回来,都要回到台里看看,本地的,只要有空,都要到台里坐坐。即便是因违反制度被台里辞退的同志,虽身在他乡,过年、过节也总要打个电话,送上一句情意深厚的祝福。在这里,我深深的感谢曾经和我共同走过电台艰苦岁月的以及现在仍然和我一起在为电台的发展倾心尽力的同志们,我的兄弟姐妹们,是你们用心血和智慧,浇灌了电台这棵大树;我深深的感谢局党组的同志们,是你们用热情和关心,扶持着电台一天天走向壮大;我深深的感谢广大的听众朋友们,是你们用宽容和爱心,帮助着电台一步步走向成熟。我记得电台的创始人之一,我们的老总编在电台创业之初,面对低谷的广播,曾说过:不信春风唤不回。我们说,广播的春天一定会繁花似锦,万紫千红。

上一篇:县级政府对省人大农业法执法检查审议意见落实... 下一篇:乡镇工作务虚会区法院派出法庭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