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答谢中书书》的教学

时间:2022-06-08 01:26:05

说说《答谢中书书》的教学

阅读钻研《答谢中书书》,可以用一点“旁逸斜出”的方法。比如“答谢中书书”中的“书”。“书”可以引出“札”: 引申为书信,如书札。“书”可以引出“尺牍”: 在纸张发明之前,用竹木或帛制成尺长左右的版面,用以书写记事,叙情表意,传递消息,因此有尺素、尺函、尺牍、尺鲤、尺笺、尺翰、尺书等多种称谓,其中以“尺牍”用得最早也最多,故成为信件的代称。比如由文章的作者“陶弘景”,可以引出对他的更多的介绍,让我们对作者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卒谥贞白,丹阳秣陵(今属江苏南京)人。历经南朝宋、齐、梁三代,宋末为诸王侍读,入齐除奉朝请,齐武帝永明十年拜表解职,栖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梁武帝时屡聘不就。一生著述甚丰,传世者有《真诰》《登真隐诀》《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补阙肘后百一方》《周氏冥通记》《养性延命录》《古今刀剑录》等。

陶弘景是齐梁时期道教上清派创始人,曾与梁武帝来往密切,时称“山中宰相”。他不仅以道教宗师名垂青史,且参与了当时的文学创作。明代汪士贤《汉魏六朝二十名家集》及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均为他设有专集,可见其文学必有特异之处。

南朝时齐梁道士陶弘景,生于宋孝建三年(456年)三月三十日,他不仅是著名的道教学者,道教上清派尊奉的第九代宗师,而且许多贡献在于科技和文化领域。

陶弘景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他不但精通医药学,而且对摄生颐养很有研究。除了《养性延命录》外,他还著有《神农本草经集注》,其中《养性延命录》是一部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养生学专著。

由对《答谢中书书》文章的欣赏,还可以引出如下一些名词术语,以深化我们对文章的品读欣赏:

“小品”: 散文品种之一;短小灵活,简练隽永,具有描写、议论、抒情、叙事的多重功能,偏重于即兴抒写一时的感想、片断的见闻和点滴的体会,是一种轻便自由的文学形式。

“尺幅千里”: 一尺长的画幅,画进了千里长的景象。比喻外形虽小,包含的内容却很多。

“模山范水”:用文字或图画描绘山水景物;模山范水是中国造园艺术的最大特点之一。

“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

“诗情画意”:如诗的感情,如画的意境。指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情趣,也指风景优美、耐人寻味,就像诗画里描摹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相映成趣”:映,对照,映衬。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骈散结合”: 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只是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散句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

“仙风道骨”:骨,气概。仙人的风度,道长的气概。形容人的风骨神采与众不同。

还有“虚实相生”“动静相宜”“一唱三叹”“ 寄情山水”等,都是我们应该理解且能熟练运用的。

再比如对《答谢中书书》的译说,我们可以引出多种说法。有简单明了的译说:

山、水美丽的景色,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山,高耸入云;水,清澈见底。两岸石壁直立,五颜六色,交相辉映。绿树翠竹,一年四季都有。早晨,雾将散未散时,猿鸟啼鸣;夕阳西下,鱼儿竞相跃出水面。这实在是人间仙境。但自从谢灵运后,已不再有能欣赏这奇山妙水的人了。

有生动流畅的译说: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青。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有想象丰富的译说: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之美曾经引起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俊俏的山直直耸立,有白云轻绕;俊美的水清澈见底,有鱼儿嬉戏。溪水两岸的石壁更是美妙绝伦:绿树、青草、翠竹、红花、蓝天、白云……四时不同、景色各异,五彩缤纷、交相辉映,美不胜收;特别是青翠的丛林、碧绿的修竹,四季常青,生机盎然。清晨,猿鸟的鸣叫声穿越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傍晚,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跳跃。这里真是人间的天堂!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人能欣赏到这奇妙的景观了。

这些,其实都是我们的教学资源,都能够在教学之中“为我所用”。

《答谢中书书》的教学,笔者有如下思考。教学创意:线索式思路。所谓“线索式思路”,就是以某一种阅读活动贯穿课文教学的始终,使这种阅读活动成为教学的线索。如下面的教学思路中,每一个教学步骤中都有“朗读”,“朗读”就是教学的线索。在已经有背景铺垫基础上的教学思路:

教学步骤之一:朗读,自读自讲

全班同学朗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同桌之间朗读课文。此次的朗读活动为“感知性朗读”。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梳理学生提问的内容,进行解答:

俱备:齐备,全有; 俱:全,都。晓:清晨。歇:消散。 颓:下坠。未复:不再。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同学们根据课文注释和教师的解说,各自译说课文。译说课文的重点,是准确地解说文中最后一个句子: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人能欣赏到这奇妙的景观了。或,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山妙水的人了。

教学步骤之二:朗读,趣味练习

同学们再朗读。要求读出课文的三个层次。此次的朗读为“分析式朗读”,既朗读,又通过朗读锻炼了分析能力。

趣味练习一:将课文“变形”为三个部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趣味练:将课文的某一个地方的句号改为分号,将课文某一个地方的句号改为感叹号。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根据趣味练再进行朗读。

教学步骤三:朗读,选句欣赏

同学们朗读,要求读出陶醉感;同学们朗读,要求读出赞叹感。此次的朗读为“体味式朗读”,为“演读”。同学们进行“美句欣赏”,即欣赏文中的写景美句。

师生对话内容主要有: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此句从仰视与俯视的角度写山写水,句式对偶,音韵铿锵。前四个字写山之高,后四个字写水之清。一个“入”字,写出了山峰高耸于云间;一个“见”字,写出了水的清澈亮丽。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写远眺所见所感。这是写空间,绘色彩;描写了两岸山岩陡峭、色彩斑斓、交相辉映的绚烂画面。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写平视所见所感。这里既写空间,又写时间;描写了树林青翠、篁竹深绿,不论春夏秋冬都是满山秀色的画面。

以上是“壮丽”的景色、“宏观”的景色,写四季之中的美好景色。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这里是写“细节”,写“微观”景色,写一日之内的美好景色。作者扣住最能表现景色特征的时间――早晚来描绘。在旭日东升、晨雾将散的一片寂静中,山林中呈现一片猿鸟争鸣的欢腾景象。“乱”字写出了猿鸟争鸣的喧闹景象,“竞”字写出鱼儿争先恐后跃出水面的场景。一早一晚,一静一动,一空中一水面,一鸣一跃,构成了多姿多彩的立体流动画面。

最后,教师出示对全文的句子品析的内容,同学们朗读,教师结束课文教学。

作者简介: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教师,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上一篇:让“拉萨的天空”“有情” 下一篇:让人物描写更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