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业技术推广的思考

时间:2022-06-07 11:19:15

发展农业技术推广的思考

摘要:本文系统阐述了张家川县农技推广的现状,全面总结了取得的成效,找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张家川县农技推广的更好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张家川;农业技术推广;思考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属少数民族国家扶贫县,位于天水市东北部,东接陕西省陇县,南邻清水县,西连秦安县,北毗华亭、庄浪县,西距省会兰州市378km,东经陕西省陇县至西安市388km。全境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略呈三角形,东西长62km,南北宽48km,总面积1311.8km2。全县耕地面积3.76万hm2,以山地为主,人均耕地0.12hm2,全县总人口33.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19万人,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9%。2016年农业产值增加6.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32元。粮食作物有冬小麦、玉米、马铃薯、蚕豆、糜子、荞麦等,经济作物有胡麻、油菜、大麻、蔬菜等,种植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直接关系着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大局的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张家川县农技推广工作现状

1.1从业人员

张家川县农技推广工作从有正式机构、有专业技术人员配置开始,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一是计划经济阶段。1973年成立县农技站以来,农业生产走集体化道路,农业生产水平低,人口快速增长,温饱问题得不到解决,农民科技素质不高,农技推广能力薄弱。二是联产承包责任制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广大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县政府对农业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高度重视,县、乡农技站均有独立办公场所、从业人员,行政村都确定了科技示范户,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乡(镇)农技人员的人、财权均由县农业局主管,职能作用得到很好的发挥,上下同步,运行顺畅。同时,县农技站开始发展壮大,技术力量配备充足。试验、示范、培训、推广水平明显提升,广大农技人员主动参与各类示范样板田建设、高产田建设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积极性高,农业生产发展势头看好。三是运行短板阶段。1995年后期至今,农技推广机构有县级农业技术服务站和刘堡、张棉、连五、川王、大阳、马鹿、梁山、马关、胡川、木河、平安、闫家、张川镇、龙山镇、恭门镇等15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制均属县财政全额拨款副科级事业单位。县农技站由县农业局直接管理,干部职工主要搞一些农业试验、示范,实施一些涉农项目;15个乡(镇)农业中心人、财、权隶属乡(镇)政府管理,干部职工主要从事乡(镇)中心工作,驻村搞计划生育的占98%以上,致使农技推广工作处于被动或放任自流状态。

1.2资金投入

“十二五”期间,张家川县农技推广工作累计实施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小麦、玉米、马铃薯高产创建项目,旱作农业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示范推广、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示范项目,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马铃薯脱毒种薯全覆盖工程,农作物良种补贴,蔬菜产业化发展,优质专用马铃薯品种引进与栽培技术研究示范项目,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与补助项目等90项(次);引进新技术40项(次);新品种218项(次);新材料26项(次),资金主要依靠中央、省、市政府扶持或项目支撑总投入推广经费11443.5万元,极大地改善了民生,助推了现代农业发展。

1.3推广内容

张家川县农技推广内容主要涉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粮食作物地膜覆盖、配方施肥、机耕机播机收、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新型农民实用培训、农机安全生产等方面。近五年来,累计推广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示范面积7.22万hm2;配方施肥面积14.73万hm2(次);引进小麦新品种46个,玉米新品种50个,马铃薯新品种23个;引进新材料19个;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6.13万hm2(次),直接挽回粮食损失6000万元,在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4推广方式

围绕农业生产现状和县域自然禀赋及农村发展实际,张家川县农技推广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一是开展试验研究,解决生产难题。对每年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及对粮食生产有推动作用的因子,如肥料、技术、栽培模式、机械设备等进行试验,为进一步做好推广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二是建立示范基地,强化辐射带动。示范基地是展示新技术的窗口,是宣传带动的主战场,更是农技推广的试验田。因此,把办好示范基地作为做好推广的主要抓手,实行行政、技术双轨承包负责制,加强乡、村、户的衔接协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任务清楚,责任明确,乡村组三级负责地块落实,农业部门负责技术攻关,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整合资金、项目,集成技术,集中力量,联合办好各类示范基地,通过多处布点,连点成片,培育典型,引领示范,真正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强化宣传培训,促进科技转化。按照“实际、管用、高效”的原则,组织农技人员重点对旱作农业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玉米、马铃薯高产创建项目、脱毒种薯良种繁育等重点项目,采用张贴标语、悬挂横幅、书写专栏等群众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科技培训,做到培训到村、讲座到组、服务到户、推广到地。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培训技术骨干与农民技术人员相结合,广播、电视宣传与播放录像、发放明白纸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乡、村、组,完成培训。“十二五”期间,总共办各类培训班205场(次),受培训农民达24.6万余人(次),出动宣传车150辆(次),发放各类技术宣传资料30万份,技术挂图8万份,印刷墙体广告宣传62条,制作大型广告牌25个。通过扎实细致的定向培训,使各项农业推广技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有效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技应用水平,增强了学科技、用科技的本领。四是完善工作机制,普及推广技术。除推行行政技术双轨承包责任制进行科技服务与入户指导外,实施项目时,采取“专家定点联系到乡村,农技人员包村联组户”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借助“1236”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县、乡、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推广服务网络,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提高技术普及率。

2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在张家川县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县农业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基层站所的大力支持下,农业技术推广成效显著,效益彰显。2016年,全县农业生产增加值达到686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32元,分别较2015年增长1.06倍和1.13倍。

2.1农作物新优良种引进力度不断加大

“十二五”期间,先后引进推广小麦、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优良品种1610余个,主要农作物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为粮食稳定增产注入了新的活力。2016年粮食总产量达12.01万t,单产269.28kg。

2.2农业新技术得到广泛运用

地膜覆盖、配方施肥、保护地育苗、机耕机播等技术全面普及。五年来,全县累计推广粮食作物地膜覆盖栽培5.38万hm2(次),配方施肥14.73万hm2(次),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6.8万hm2(次)。注册家庭农场22个,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98个。

2.3农技人员素质全面提高

一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灵活多样地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观考察、培训,并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全方位提升农技人员的素质。二是坚持集中培训与平时下乡相结合,新型农民培训与常规培训相结合,使新型农民队伍不断壮大。三是坚持抓点示范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户施教,加大培育土专家、田秀才及农民技术骨干的力度,全面提升农技人员自身素质。

3存在问题

3.1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不高

从调研情况来看,存在对农业的发展重视不足的现象,农业产业投入产出比明显低于其他产业,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存量耕地质量下降,撂荒地增多,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导致粮食产量大幅下降,社会普遍存在重视劳务输转轻视农业生产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3.2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据调查,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中70%都是20世纪70年代或80年代毕业的,学历不高,虽然奋战在生产一线,实践经验丰富,具有一定的工作方法和推广能力,但多年来没有得到农业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和自我充电,知识更新缓,观念转化慢,与日新月异的新农业生产形势不相适应,特别是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的要求相差太大,很难胜任当今农业高科技推广的需求。

3.3无推广经费,新技术转化率不高

一是县级农技推广部门除项目经费外,再无其他科研经费。乡镇农技人员统归乡(镇)政府领导,工资由乡(镇)政府直发,人事权由县人事局管理,乡(镇)农技站无推广经费,农技推广乏力,直接制约着技术传播速度和推广效果的提升。二是乡(镇)农业中心人员长期从事驻村工作,农业推广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乡(镇)农业部门在全县干部群众心目中地位大大降低,个别人甚至认为乡(镇)农技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单位。三是县、乡农技人员很少有外出培训的机会。20世纪80、90年代进入农技站的人员,信息闭塞,对新技术、新成果的熟知度低,2000年以后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几乎专业都不对口,学农涉农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更少,县、乡两级农技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偏大,40岁左右的人员还是中坚力量,专业技术推广队伍严重断档,特别是基层农技站已经面临专业技术人员流失的危险。

3.4农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的载体和排头兵,但由于认识、资金、体制、机制、管理、指导等诸多原因,新型农民经营主体少,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营销大户、专业经纪人和营销网络体系,产品销售处于无序状态,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相当一部分合作社、龙头企业名存实亡,尚未真正发挥在农业生产和农村改革中应有的作用。

3.5农业产业化相对滞后

张家川县虽有农业区域规划和农业产业化宏观规划,但缺少到乡(镇)、到村的详细规划,组织统筹力度不大,导致在项目实施上各自为政,品种庞杂,难成拳头,效益低下,防范市场风险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农民对产业标准化生产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管理、施肥、施药、采收都比较随意,种植不规范,不符合标准化生产要求,且属分散生产,在产品数量、质量及包装方面与市场需求脱节,生产整体水平和效益提升缓慢。

4对策建议

4.1深入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巩固和增强农业基础地位

一要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广大农民群众牢固树立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的思想,真正把农业作为基础产业、战略产业来抓。二要进行县情再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农业的重要性。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人口、农业收入在总人口和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会逐步变小,但农业的基础地位却不会动摇。三要按照农业现代化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科技推广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力度,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4.2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

要强化耕地保护意识,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切实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正确处理保护耕地资源与保障经济发展的关系,始终坚持耕地占补平衡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要坚持把基本农田保护与土地开发整理、农田基本建设相结合,以提高耕地质量为核心,实现耕地保有量稳中有增;要严肃查处非法占用耕地,破坏基本农田的典型案件,使耕地保护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加强和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4.3培育壮大农业经济服务组织,努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要认真总结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农村经济实体发展的成功经验,树立典型,推动全盘。二要进一步探索建立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体制机制,在土地流转、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等方面做到优先考虑。三要积极引导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扩大视野,开拓市场,延伸产业链条,强化产品质量意识,树立品牌战略理念,在打造名、优、特农产品上做文章、下功夫。四要加大科技成果专利申报力度,有效提升市场供给能力、占有率和知名度,提高农业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4.4采取有效措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创新队伍

针对目前张家川县农业科技队伍人数少、年龄大、专业人才少、力量弱的实际,一要强化现有农业科技推广专业人员培训力度。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一定数量年纪轻、肯动脑、善钻研的农技人员到农业院校、科研机构进修学习,培训留得住的人才。二要稳定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立进出平衡约束机制和职称评定、评优选先的绩效激励机制。三要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坚持“保证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的原则,加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和农业技术推广投入力度,确保有钱办事。四要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奖惩制度,对在科研项目中有特殊贡献的人和事,申请市县给予相应的荣誉及资金奖励,调动其全身心投入到科研推广事业中去,强势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4.5根据群众的需要,创新推广方法

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市场经济规律,改变说教式、行政命令式的推广方式,提倡技术信息交流式、思想观念沟通式的工作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建立农技人员指导与农民实践的群众双向互动模式。在充分保障经费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多举办一些入户到村的技术讲座、技术宣传,提高群众的科技意识。因地制宜,发挥各村优势,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让群众从生产示范基地上学通、弄懂农业新技术,创新运行机制,满足群众农业生产需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推动生产。

4.6有章可循,兑现奖惩

为充分调动县、乡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应改革现有的运行机制,制定年度工作方案,细化任务,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做到开始有计划,中途有督查,完成有检查,绩效有评价,聘优选先,奖勤罚懒,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农技推广氛围。

4.7理顺关系,让乡(镇)农业中心人员回归农业

近年来,通过基层农技乡站建设,张家川县15个乡(镇)农技站已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和仪器设备,基础条件大为改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环境优越,农技推广前景广阔,因此,政府要转变职能,将乡(镇)农技站从乡(镇)彻底分离出来,归县农业局管理,让农业技术人员专门从事试验、示范、培训、推广。只有解决农业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短腿的问题,农技推广才能展现生机和活力,农业工作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

作者:张晚霞 单位: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种子管理站

上一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三农问题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