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措施方法

时间:2022-06-07 09:50:14

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措施方法

【内容提要】 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在于打造生态功能更强的园林,改变当前一些片面的园林规划建设方式、理念和模式,促进科学发展园林,有效改善人居环境,满足发展现代节约型园林的需要,使城市园林发挥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生态环境效益。

【关键词】创建 生态园林城市措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1 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建设受到普遍重视,各地、各单位都把园林绿化当做一项民生工程、面子工程来抓,城市园林事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我国创建成功的国家级园林城市超过500多个,还有许多发展中的城市正在努力奋斗争创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然而近几年来城市园林绿化往往注重于形式扩大和造景美化上,生态功能不强。同时面临城市土地资源相当有限的瓶颈,专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调节功能的林地极少,因此,要最大程度满足环境发展的整体要求,只有充分开发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面对环境污染因素的增多,环境所面临的迫切压力陡增,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更高要求,以此来最大限度实现区域内园林绿化最佳的综合功能。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意义就在于打造生态功能更强的园林,改变当前一些片面的园林规划建设方式理念和模式,促进园林科学发展,有效改善人居环境,满足发展节约型园林的需要,使之兼顾多种效益服务社会环境的最大优化。可以说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就是当代城市园林走科学发展之路,同时也是实现美丽中国和中国梦的重要路径。

2 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基本措施方法

2.1 高度重视、科学规划

生态园林是注重发挥生态环保功能的现代园林,是适应当代两型社会建设发展新要求应运而生的新园林建设模式,是解决经济发展带来环境污染越来愈大的问题的一种长效治理方法。必须充分认识建设生态园林的目的和意义,理解生态园林对于推动全局环境建设、改善整体环境、保障民生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把发展生态园林作为园林事业建设的主要方向来抓。

同时要考虑安排在总体规划上组织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修编,按照生态园林的要求调整有关规划;做好分期建设规划设计,搞好新建、改造规划及近郊森林绿地开发与保护规划工作。处理好绿地与其它用地的关系,尽量增加绿地,并提高绿化在绿地中的量,增加栽植生态功能较强的树木,加强复层结构绿化,做好科学配置设计,扩大立体绿化,多种形式将美化功能与生态功能最有效的结合。

2.2 积极提质改造现有园林

现有园林绿地点多、线长、面广,是打造生态园林的基础。因此实际工作重点应该着力加强其生态化提质改造建设,科学调整绿化布局,改善植物配置,广泛开展增绿补绿工作。重点可以对城市街头绿地、主次干道绿化带绿地进行提质改造,特别是宽度2米以上的非机动车分车绿化带、3米以上的中央分车绿化带和城市广场大型绿地必须多植乔木、亚乔木、大花灌木,形成以树木、复层绿化为主的生态园林绿化格局,改造好片面以色块色带、大草坪、大铺装、设计标准的奢豪化、立树成景反季节化等为主的华而不实的园林绿化,转向注重生态效益型的节约型实效型园林。

2.3 建设生态化的新园林

大力倡导建设生态园林,凡是新建园林一律按照生态园林要求进行规划与建设。景观要以绿为主,植绿要以树为主,空间上要多层次化,形势上要多样化,提高绿化生态功能强度和覆盖面,处理好硬质景观和植物绿化景观的关系。建设施工要不打折扣,确保绿地率和绿化方案的完整实施。坚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体现对人的关怀的原则;坚持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城市规划坚持法定绿地率和植物造景、绿化为主的原则;坚持大气、简约和赋予时代感的设计风格;坚持传统文脉与现代风格结合或并存的原则;坚持节约型园林的原则;坚持工程出精品和阳光工程的原则;坚持以地带(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新优品种和运用园林科技新成果的原则;坚持生态、景观、文化、休憩和减灾五大功能的原则;坚持城乡一体、城乡统筹的原则等等,满足加快生态绿化发展的需要。

2.4加强绿化建管质量

园林绿化建设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施工,要特别重视质量管理,尤其是绿化苗木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大树一般要求尽量用移栽再生或预断根培植苗木,同时栽植施工必须规范,施足基肥,技术措施到位,否则不仅影响树木栽植成活率,还延缓绿化生态效益的发挥,同时严重的还会造成绿化建设投资资金的损失与浪费。当前的绿化工程普遍存在苗木质量问题,规格不达标,验收走过场。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解决这一问题,严把工序关、质量关,促进生态绿化建设发展。

“三分栽七分管”,管理出效益,加强对绿化树木的养护管理工作,不但可以确保与提高绿化成活率和保存率,而且可以促进树木快速生长,快速形成大的绿化体量,尽早发挥更大的生态功能。主要办法是加强松土施肥、淋水抗旱、病虫害防治、风寒防护等日常养护管理,要切实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量化管理转变。

2.5强化绿化综合执法管理

对于已建成绿化要加强保护,要严格按照《城市绿化条例》、《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完善执法管理体制。审批要严格,不以收费为目的,尽量不占绿;如确需占绿要应该少占,要积极推广等量置换补绿办法;对于交通事故、灾害等各种原因损绿要及时恢复;对于人为损绿行为要及时制止、从严处罚,该追究法律责任就要依法严打。凡新建项目一定要按照生态园林规划方案进行配套绿化,并由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标准要求验收,充分发挥绿色图章的管理机制作用;加强绿化巡查管理工作,对于擅自改变规划减少绿地的要严厉查处,追究责任。

2.6充分发挥社会力量

以“有利于绿化持续快速发展”为宗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可以补充和加强绿化建设和管理工作。

义务植树是全民参与的重要绿化事业,是法律规定的一项公民义务,各地主管部门要积极执行有关规定,发动符合条件的公民义务参与,科学安排,同时要加强义务植树的后期管理,权属管理单位要尽职尽责,保护养护到位,确保栽植树木成活和良好生长。不走形式,避免劳民伤财,造成浪费。每年要组织进行评比考核,建立档案和落实责任单位。

同时大力支持和鼓励捐资助绿行为,要推广社会领养绿化的多种形式,提高市民爱绿护绿管绿的自觉性、积极性,不断推进单位、社区、门前绿化责任管护制度,补充政府资金和园林绿化专业管理单位力量的不足,提倡绿化义务责任领养制度和专业化承包管理制度,能够形成良好的绿化建管社会化体系。

2.7 加大财政投资力度

绿化建设和管理都需要资金投入,如果没有财政资金的充分投入,打造生态园林城市将成为“无米之炊”。园林绿化是社会公益事业,政府作为管理主体有责任来确保绿化建设与管理经费,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保证的园林绿化基本投资和维护经费。同时要加强专项资金的核算和监督管理,确保投入真正用于维护、保护和扩大发展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并提高资金投入的效益。

2.8 实施绿化奖励政策

研究制定一些奖励政策,对于建设、养护、保护绿化有功的行为进行奖励,比如提倡有条件的建设屋顶花园,并给予适当奖励补助政策,从房屋维修基金中开支。对于小区绿化达标先进的给予表彰与奖励,对于领养绿地的单位或个人给予适当补助,对于保护绿化有功的人员给予爱绿护绿个人先进奖励等政策,以此形成一种全社会多来参与爱绿护绿建绿良好的氛围。

3 结束语

只要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全局要求,适应社会文明进步、持续健康发展、整体建设宜居城市环境的的潮流,大胆创新,全面制定工作规划和政策措施,加快生态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和管理改革步伐,就能够有特色的走出一条打造出生态园林城市之路。

参考文献:

1、陈有民.园林树木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2、关于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建城【2012】166号

3、苏雪痕.植物造景.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4、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建城【2010】125号

5、生态园林城市申报与定级评审办法和分级考核标准.建城【2012】170号

6、云南大学生物系.植物生态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7、赵荣华,《城市园林绿化树木的养护管理》,《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第18期

8、徐涛,《长春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问题析论》[D],吉林大学,2004年

9、《台州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做法及成效》,台州市建设规划局网站,2004年6月24日。

10、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意见.建设部.建城[2007]215号

上一篇:城市道路施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闭塞法降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