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色革命题材影视对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作用

时间:2022-06-07 09:28:27

论红色革命题材影视对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作用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借助影视手段增强课程实效,提升教学质量,完善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红色革命题材影视。它不仅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感、集体感和荣誉感。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使他们在当代消费文化中建构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关键词 革命题材;价值体系;人文素养

鲁迅曾说立国必先立人,西方学者英格尔斯认为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所以,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中国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首要前提,其中的素质主要包括文化知识、品德、心理和身体素质等。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的人才和输送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培养的人才素质如何,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有着重大的意义。高校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人格精神的健全,其主渠道便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为依托提出的新要求,既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也指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进方向。

一、以影视手段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中央、国务院2004年10月曾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自19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打破了1950年代以来建构的革命价值体系和1980年代的思想启蒙传统,社会受众在欲望化、快餐化、读图化的时代更注重于享受,并逐步丧失了原有的信仰和价值体系。而作为抵抗社会世俗化的最后一片净土的高校,需要培养大学生独立、公正和正义的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纯采取传统说教的方式,实效性较低,难以为学生所认同;若能辅佐以生动活泼的多样化艺术教学手段(如电影、VCD、DVD等视频),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引导学生健康向上的德育观和价值观的生成。因为作为视觉文化符号传播系统的影视契合了消费时代大学生读者的视听需求,有利于吸引大学生的“眼球”,所以,影视化教学成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渠道,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影视文化尤其是贯穿着爱国主义情怀的红色革命题材影视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感、集体感和荣誉感,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服务。

匈牙利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巴拉兹在早年出版的《电影美学》中预言:“随着电影的出现,一种新的视觉文化将取代印刷文化。”而今,在这个读图的时代,视觉文化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视觉上的刺激性带来心理上的挑战感,而画面和音响效果的配合,能使人内在的情感受到充分触及,逻辑理性得以按形象主体的展示重塑,视觉图像成为这个世界最基本的面貌,而认识图像、分析图像和批评图像被看做当代人最突出最具有发展力的能力之一。正如丹尼尔・贝尔所说的,整个“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影视艺术以其视听综合、时空综合、艺术与技术综合的绝对优势而引人注目,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社会进步与精神文明建设。高水平的影视作品不仅能促进商业效益,而且可以增强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影响力,提高该民族在国际社会中的整体形象。而作为视听图像之一的红色革命题材影视所提供的图像符号和视听语言,本身集娱乐性、思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具有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改造功能。

据一项调查显示,每年大学生看电影超过16部的比例达到50.9%。通过看电影,“了解一些文化、历史,特别是了解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努力培养当代大学生审美欣赏、审美创造的能力,这对于继承中华民族辉煌的文明遗产,追求刚健昂扬、豪迈博大的人生境界,涵养当代大学生丰富健全的个体人格,高尚充沛的审美素养,甚至对于科学的创新、思维的变革、技术的发明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借助优秀的影视作品特别是红色革命题材影视作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体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创新,必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红色革命题材影视对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作用分析

著名导演冯小宁继《红河谷》《黄河绝恋》之后,又为我们奉献出他的“洋人眼中的中国”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也是他“战争与和平交响诗”的最后一个乐章――《紫日》。其故事发生在1945年二战即将结束的时候,苏军坦克冲破大兴安岭日军防线,在一座中国东北集中营的刑场上解救出了唯一的幸存者:杨玉福。在将杨玉福和伤员一起往后方转移的途中,军车误入日军军营发生了一场激战。杨福和一位名叫娜佳的苏联女军医侥幸逃进林区。中途他们遇见了在混战中与父母失散的日本少女秋叶子,三个人一起踏上了求生之路。三个语言不通、敌对的青年相互充满戒备,有时甚至要杀死对方才能得到自己的安全。一路上经历了敌视、缺粮、山林大火、沼泽、猛兽等一系列磨难,患难之中渐渐产生了友情,秋叶子也被娜佳和杨福的善良所感染,对自己长期以来所接受的“教诲”产生了怀疑。尽管语言不通,三个年轻人却几乎忘记了战争的存在,互相露出了善意的笑容。最后齐心协力,走出死亡陷阱,并在无意中得知战争已经结束的消息。当他们怀着生活的希望奔向林外时,看到了一场恐怖的大屠杀。为了阻止狂人的屠戮,秋叶子跑出去告诉他们关于和平的消息,却被日军残醋杀害,悲愤的杨玉福和娜佳向日本法西斯射出了复仇的子弹。影片着重书写了人类对生命的渴望,人性的崇高和伟大。影片通过二战最后时刻中国战场上中、俄、日三位青年之间发生的故事,揭露了挑起战争和仇恨的法西斯的罪恶,探索了反抗侵略战争的正义人性的伟大力量和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层次思考,融艺术的画面与高亢的民族精神、崇高的人性及对和平的呼唤于一体。

大学生是一个年轻的走在时代前沿的文化群体,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学术底蕴,能够理解电影中深邃的理论探索。《紫日》是一部反抗日本法西斯的爱国主义影 片,不仅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塑造他们的个性和性格,而且可以开阔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充实他们的文化底蕴,使他们明白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至理。正如清华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张岂之先生所说:“人文教育主要是对于人的精神创造。评价人文教育的尺度,要从对于人的价值的认识以及如何实现其价值方面加以衡量,通俗地说,就是要看人的素质如何。价值、理想、素质等无法用长度、宽度和体积等作为标记。他们都是物质创造力的源泉。因此,文史哲和艺术教育虽不讲物质的功利性,但是它要讲潜移默化,讲精神境界,讲美的追求,讲人的价值及其实现的途径。”作为人文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和途径,影视化教学对大学生影响深远。《钢铁战士》是新中国电影初创时期最受人瞩目的革命战争题材作品,塑造了解放战争中张志坚、老王和小刘三位具有钢筋铁骨般意志的个性鲜明的英雄战士形象:张志坚深沉刚毅,威武不屈,老王细心沉稳,善于辨析,小刘年幼天真,英勇无畏,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智取威虎山》中的孤胆侦察英雄杨子荣智勇双全,乔装入虎穴、巧斗顽匪座山雕,最后终于智取威虎山,那种临难不畏、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那种勇敢、智慧、毅力和胜利信心总是影响着一代代读者。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上甘岭》描述志愿军某部八连在仅有三平方公里的阵地――上甘岭坚守24个昼夜,打退三万美国侵略军反复进攻及飞机坦克狂轰滥炸的壮举令人震撼与赞叹。片中插曲《我的祖国》唱得优美动人,既歌颂了祖国的壮丽山河,又抒发了战士们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描写的八路军电台政委李侠在上海与女工何兰芬以夫妻名义作掩护,战斗在敌人“心脏”里,最后用自己的生命换来渡江战斗胜利的英雄事迹既催人泪下又充满传奇色彩。《青春之歌》则刻画了以林道静为代表的一群青年知识分子在抗日救亡学生运动中不断成长井走上革命道路的生动历程。这些红色革命题材电影充分地表现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对外来侵略、浴血奋战、争取和平自由、努力建设美好家园的艰难历程。而大学生重温这些具有爱国主义的内涵红色革命题材影视剧,无疑可以把它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的内涵和生命价值内涵转移到大学生的精神灵魂中,建立情感依托、精神支柱和对生命及美的信念。这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受众了解新中国成立到发展的艰辛的历史过程和改革开放的来之不易,还可以通过革命者的生动形象和爱国激情以及崇高愿景的追求进来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三、结语

梁启超说,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大学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负有重要的历史使命,大学生既是影响社会发展的一支潜在力量,也是建设和谐社会一支重要的现实力量,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一方面,影视作为大众传媒已经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影视对大学生影响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题的好坏,红色革命题材影视必然承担起引导大学生精神生活和真善美人格建构的历史使命,它是形象生动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可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对革命传统教育的接受,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要真正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成为和谐社会合格的建设者,就必须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引导下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思想道德修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大学生精神世界,从而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的“和谐”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基石和思想保证。

上一篇:论英文电影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促进运用 下一篇:奥林匹克旗帜下的爱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