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程的运用

时间:2022-06-07 08:08:11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程的运用

摘要:微课程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综合了教师的教学经验,对教师的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炼与升华。

关键词:微课程;小学信息技术;兴趣;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3-0026-02

微课程的出现在教育界是一次全新的革命,尤其是在小学教育中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一、微课程发展历程

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高等教育纪事报》介绍说,这些大约只有60秒长度的展示带有具体的结构,它们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演示。在国外,早已有了“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概念,它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的。后来,戴维·彭罗斯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the One Minute Professor)。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在我国首先提出微课程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他对微课程在教与学两个方面有很多创新的认识。之后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李玉平老师带领其他教师成立了微学时代工作室,开发了一系列微课程,以数字故事的形式讲述了教学中的很多非常有意义的变化,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微课程运用

微课程让原本枯燥的教学变得有意思,它让原本复杂的教学变得简单。众所周知,学生都是小孩子,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的,如果我们把这枯燥的信息技术教育用以前填鸭的模式教导小学生,大家可以想象其效果。笔者认为,小孩子不爱学习,学习不好,很大程度上的责任在于家长和老师。

信息技术教育为学习者提供资源和环境,这里的资源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一切要素,具有与其他科学整合的特性,是学习者全面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是教育走向信息化、产业化、民主化、经济化的支持性技术基础。从技术哲学角度来说,信息技术教育主要由经验形态技术、物化形态技术和知识形态技术等三大类要素构成。三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共同促进教育信息化向前发展。光看信息技术教育的概念就已经够枯燥了,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育模式肯定要收到事倍功半的结果。面对这种情况,微课程显示了它的优越性与先进性。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及具体方法。以李玉平老师的微课程作品为例,李玉平老师的微课程的制作软件就是常用的PowerPoint,只不过他的微课程更注重的是PowerPoint中声音、动画、幻灯片切换这些方面的设置,在制作过程中更注意一些细节的问题。这个微课程的制作应该也是小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种形式。

转变主导角色,老师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将学生视作是主体,由老师负责引导,学生自主去发现,老师负责的是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然而这些问题却需要学生在制作这些自己的作品时去自主发现。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微课程的魅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去创作。接下来老师进行讲解,讲解这些令学生着迷的东西的制作过程,此时去讲解应该会收到不错的效果。不过在为同学们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讲解方式,可以将微课程更改成数字故事。这样学生们看到的就是数字故事,就是用声音、动画、视频、图片等形式来讲叙一个故事,因为有了这些个因素,从而使这个故事更能吸引人的关注,更能引起兴趣。然后就可以要求每个学生都带着一个目标去制作他们的作品,并在制作过程中学习。让他们准备好要讲叙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可能要用到哪些效果,要怎么设置这个故事的背景音乐,如何安排故事中出现的图片,以及故事中的文字是怎样出现的,文字和图片如何更好地搭配,等等。因此,每个学生就会带着自己的问题去认真地听讲、认真地练习好每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了。

每次准备课程教案时,许多老师都认为棘手的问题是采取何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以及如何在轻松、有趣的教学环境中到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换言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学“信息技术习惯”。

“操作”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创新”是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协作”是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探究”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应紧紧围绕这四个方面去组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达到教学目的。就如“整理桌面”一课,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相对较难的,并且任务也很多的一课。如何在短短的几十分钟里面让学生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能力、素质,是本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老师演示一遍,学生“依葫芦画瓢”操作一遍的话必然会造成学生的厌倦,产生畏难的情绪。所以,营造一个富有趣味、轻松的课堂环境和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好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以“任务”为诱饵,以实例为先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有趣的范例操作、自己尝试、合作探究等梯式的步骤,让学生们在一个个有趣的任务驱动之下,通过独立自主的探索活动去发现新的知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让孩子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去体验探索的乐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若师生的交互活动比较融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学生的热情高了,学习起来就比较轻松,上课的发言等教学行为也较放松,自然地就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来。知识的展现不是直接通过教师的讲,而是通过学生的体验、探究、感悟,继而学生自己得出新的知识,这也是和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之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教师应该负有很大的责任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教学效果自然就会得到提升。教师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阵地还是在课堂,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有激情,应该表现得像一个节目主持人,激发学生对学生的“节目”的兴趣。

学生对感兴趣的事情会很认真地完成,在平时,为什么学生会很不情愿地去完成任务或是不做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是偷偷得去干别的,那是因为任务的吸引力不够强大,这可能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含义。因此,教师要尝试引起学生的兴趣。每个人都有好奇心,如果能把这个悬念设置好的话,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使其主动学习的重要性。激活了学生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那样学生才能学有所获,课堂效率才会高,也真正体现了微课程的教学理念。

三、微课程对教师的作用

微课程不仅仅对学生起作用,它对教育中的另外的一个对象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那就是老师,微课程是教育教学思考与教育技术的结合产物。参与伊始,教师作为消费者,慢慢学着自己制作,一旦开始制作,便想拿出来给别人看。正因为如此,如果想制作出能给人以启发的微课程,教师就必须分析自己的教学得失;要使微课程真正的发挥其作用,展现其教育魅力,就要挖掘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寻找问题解决的关键;要使微课程震撼心灵,就必须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学生以及教师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样做也正是对自己教学实践经验的一种总结、完善和提炼。

参考文献:

[1]郭佳.21世纪的学习什么样[N].中国教师报,2011-08-24.

[2]冀灵渊.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情境[N].朔州日报,2010-06-10.

[3]李茂.学习也有新智慧[N].中国教师报,2010-09-22.

上一篇:结合生活实践 养成整理习惯 下一篇:小学生不良心理的表现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