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天问”

时间:2022-06-07 08:05:56

相信很多人是通过活泼鲜明的卡通形象认识小熊维尼的,那些色彩明丽、境界奇幻的故事足以把人们带入一个奇幻而富有魅力的美妙世界。如果你同时阅读了《小熊维尼历险记》《小熊维尼的小屋》等系列丛书,听一听维尼的慈父、英国著名作家米尔恩循循善诱、家常口吻的讲述,你一定能领略到另外一种不同的风味,从而对书页上朴素自然的黑色字产生浓浓的爱意。

小熊维尼的原型是英国动物园里一只擅长表演的黑熊,米尔恩的儿子克里斯多夫·罗宾每次去动物园都要拥抱它,认为它和自己的玩具熊一样可爱。米尔恩用绵绵的父爱书写了这些故事,这些有趣的故事广受欢迎,很快成为世界经典。这些书在英国重版了七十多次,并被译成二十多种语言。迪士尼接拍这部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后,小熊维尼一下子风靡全球,成为全世界儿童的至爱。

小熊维尼的全部故事都发生在百亩森林里,这是一处“长满绿树野草、开满鲜花的土地”。故事里面的人物——小熊维尼、小猪皮杰、老驴伊尔、野兔瑞比、袋鼠小豆都是克里斯多夫·罗宾的玩具。说他们是“玩具”他们可能不太同意,因为他们会思考“怎样去迷惑蜜蜂”这样难度很大的问题,会制定计划去做“捉拿长鼻怪”这样惊心动魄的事情,还会背诗、唱歌、种菜、探险。他们虽然个头、性格迥然不同,但是都以自己鲜明的个性,参与了罗宾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怎么能说他们仅仅是“玩具”呢?

米尔恩毫无疑问是所有孩子的父亲。他把每个孩子的特点都写得很清楚,你只要看上三两行就会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征”:小熊维尼善良憨厚,特别贪吃;小猪皮杰胆小怕事;野兔瑞比勤劳谨慎,但是性格里明显有些急躁和尖刻;老驴伊尔是一个很消极的朋友;跳跳虎总是不断地跳动以致于干扰别人的生活,而自己一点意识不到。米尔恩似乎特别擅长写这些孩子的“缺点”,事实上在百亩森林发生的很多故事,就是这些孩子们身上的“缺点”在不断地“碰撞”,从而使他们的历险过程显得跌宕起伏。

在“捉拿长鼻怪”这个故事里,贪吃的维尼和胆小的小猪计划捉拿长鼻怪,商量好用维尼最喜爱的蜂蜜做诱饵,放在小猪皮杰挖好的陷阱里。结果贪吃的维尼晚上睡觉的时候惦记着“长鼻怪会给我剩下一点吗”,他“想象着每只长鼻怪好像都是冲着他的蜂蜜来的,而且还把他的蜂蜜都吃光了”,“就这样在床上痛苦地翻来覆去了好长一段时间”,最后实在受不了了,跑到陷阱里,把只剩薄薄一小层的蜂蜜舔了一干二净。

而他那个胆小的朋友小猪皮杰,一睁开眼睛,就“用勇敢而肯定的语气”鼓励自己,然后“用更响亮的声音使劲地高喊”,终于大着胆子来到陷阱旁边。这时候维尼因为“一滴没剩”吃完罐底的蜂蜜,脑袋不幸被困在蜂蜜罐里,“悲伤而绝望地在陷阱里哭喊”。小猪恰好往陷阱里看了一眼,读者都以为这下维尼终于得救了。可是这个胆小的家伙只瞄了一眼,“扯着嗓子”喊了两声“救命”,就“惊恐万分,连忙掉头用最快的速度飞跑了回去”,“一边跑一边大叫着救命”,以致于“脸色发白,舌头发直,不停地喘着粗气,有些口齿不清了”。读者看到这里,忍不住笑出声来。

米尔恩非常擅长描写人物的心理,把他们细微的心理活动描绘得惟妙惟肖。当小熊维尼看到老驴伊尔过生日没有得到礼物而伤心时,准备把自己最心爱的一小罐蜂蜜送给他。小猪皮杰马上接口说:“我能不能也把这个送给他,作为我俩送给他的礼物?”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当伊尔听到小猪皮杰“愧疚而难受”地告诉他准备送给他的生日礼物气球弄破了以后,“两个人都没有说话,很长一段时间的沉默,老驴眼眶里装满了晶莹的泪珠。”过了好长一段时间,老驴终于开口了,他努力挤出了一句话:“唉!我的气球!我的生日气球,没了。”然后他十分怀念地问:“这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的——在它还是完整的气球的时候?”“当它还是完整的气球的时候,它有多大?”非常传神地写出伊尔在听说气球破碎后那种失望的心情。在“初涉长鼻怪”这个故事里,维尼和小猪一起谈论陷阱里放什么东西做诱饵,小猪提议放橡子,维尼想到放蜂蜜。这时候,小猪皮杰“脑子里突然闪出一个念头:如果在陷阱里放橡子,那我就得到橡树上去摘橡子;如果放蜂蜜,维尼就得拿出他的蜂蜜,哈哈,那我就省力多了。”于是小猪皮杰说:“那好吧,就放蜂蜜吧。”“其实维尼这时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他正准备说‘那好吧,就放橡子吧’,但是他晚了一步,只能无奈地同意了这个决定”。这么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这么传神生动的演绎,让读者都有心头一动的感觉。这些孩童狡黠的“小心眼”,我们恐怕都曾有过吧。从这一点上,这位儿童文学家真是一位心理描写的大师!

我们看到了百亩森林里的孩子们这么明显的缺点,也看到了他们彼此的小心眼,但是没有感觉那是瑕疵或者缺陷,反而感觉他们那么可爱,那么纯真,浑身散发着和我们童年几乎一模一样的气质和情趣。只有米尔恩这样用慈父的柔情和细腻的童心,才能写出这么精彩真实的儿童心灵世界。

在阅读《小熊维尼历险记》系列丛书的时候,读者总是怀疑米尔恩手里有一支点石成金的神笔。因为他讲述的故事情节是那样的简单,那样的生活化,可是他总能将平淡简单的情节变幻得摇曳多姿,妙趣横生。“伊尔的两个生日礼物”里,小熊维尼本来是准备送一小罐蜂蜜的,可是他因为饿了忘记了这是送伊尔的礼物,就吃完了所有的蜂蜜,只拿来一个洗干净的蜂蜜罐子;小猪皮杰送给伊尔的礼物气球在伊尔还没有看到之前就爆炸成碎片了。这样的情节读者都觉得没戏可看了,但是米尔恩天才的点化却有了神来之笔:伊尔觉得这是一个太合适的罐子,“他用牙齿把气球碎片衔了起来,然后小心地把它们放进罐子里”,“然后又把气球碎片从罐子里衔出来,小心地放在地上”。“伊尔带着愉快的心情一次又一次重复着这些动作。”

伊尔的这个动作,使他的两个好朋友都很开心。维尼说:“我真是太高兴了,我能够送你一个这么有用的罐子,可以装东西。”小猪皮杰说:“我也好高兴,我能够送你这么一个东西,你可以把它装进一个有用的罐子里。”“但是伊尔似乎并没有听见他们在说些什么,只是专心地把那些五颜六色的气球碎片衔出来,又放回去……再也没有比这更开心的时候了……”

应该说,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结局了!对于孩子来说,快乐是最重要的,就算在你眼中破碎不堪毫无用途的东西,他们同样能从中找到快乐,这就足够了。

米尔恩塑造的“百亩森林世界”不仅环境优美,长满绿树鲜花,而且祥和快乐,自由宽松。米尔恩像一位慈父,精心守护着这片乐园。他对孩子们极为宽容,小熊维尼可以说“亲爱的蜜蜂酿蜜的目的,就是让我去吃它”;小猪皮杰可以说“袋鼠只有在冬天才会变得凶猛”,他们说什么话都是合情合理的,米尔恩默认这些,而且含着微笑点头赞同。他不允许孩子之外的“异声”,不允许有成人的观点去否定孩子们自由发散的思维。在那片冬天里会铺满白雪的百亩森林里,留下了孩子们各式各样的脚印:深的浅的,大的小的,充满疑问的,欢声笑语的,那是他们成长的脚印。

成年人面对大自然的神奇莫测,经历人生的艰苦磨难,会不由自主发出“天问”,问天,问大自然,想穷极宇宙里无尽的奥秘。孩子们在试探着迈出人生第一步的时候,也会发出孩子们的“天问”,他们用的是白雪一样纯净的心灵,发出的是天籁一般稚嫩的疑问。米尔恩给他们尽可能多的自由和关爱,让他们嗅着好奇的空气,踩着想象的空间,做着他们想做的事情。这样,他们的思维才不会被固定,他们的个性才能够充分释放,他们成长的路才会充满主动性和进取心。

所以说,《小熊维尼历险记》系列丛书真是一套温暖的书籍。我们可以捧着这些写满朴素文字的书本,脸上露着不由自主的微笑,怀着沉醉般回忆的心态,观望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充满生气地在眼前一个一个走过。很多时候,我们会恍然如梦般回到童年。

发稿/沙群

上一篇:苍茫天地之间流淌的灵晕 下一篇:庄子同龚自珍笔下“人间”之微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