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并非人类专利

时间:2022-06-07 06:55:05

创造力并非人类专利

法国小说家和哲学家阿尔伯特・加缪说过:“富有创造的艺术家在不可抑制的冲动下从事创作,这是艺术的特点。”美国牧师、著名作家和演说家亨利・沃德・比彻写过类似的文字:“每一位艺术家拿起画笔时都饱含自己的灵魂,将自己的精神画入到作品。”艺术是极富人性的东西,以至于我们提到一个,忍不住会想到另一个。

但现在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上述这个概念,机器智能的结果算法已经侵入到文化和审美领域。从推荐艺术、评价艺术到创作艺术本身,计算机正成为创新领域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从搜索推荐到自由创作

如果你与我一样在乌克兰制作一则电视广告,制作广告的预算通常很紧张,没钱去购买大歌星的热门作品或披头士经典的使用权。我从DeWolfe Music那里找到了解决办法,这是个在线数据库,让你可以使用不知名的作曲家和演奏家创作的成千上万首歌曲。你可以按音乐流派、关键字和节奏来搜索,迅速找到所需的歌曲后,只需出一小笔费用,就获得该歌曲的使用权。

Pandora和Spotify等比较新的服务采用了一种类似的想法,以便建立定制的音乐电台。你只要为软件提供一些线索,表明你想听什么样的音乐,软件会利用一个几乎无限庞大的数据库精选出音乐,迎合你的心情和偏好。

这全部是通过使用复杂的数学方法来完成的,比如贝叶斯分类器(Bayesian classifier)和高斯联结相依函数(Gaussian copula),这些数学方法能够识别出数据集之间的相似之处。就好比侍者会问你平常爱喝什么酒,然后端上来相似的酒,推荐算法对音乐、电影甚至艺术同样能做到这一点。

能够搜寻并找到艺术和文化元素是一回事,但计算机果真能察觉到质量的好坏吗?

迈克・麦克里迪证明了计算机能做到这点。他创办的公司Music X-Ray提供这样一项服务:作曲家上传自己的音乐,评估成为热门作品的可能性有多大。事实证明,这项服务做得比专业的音乐总监还要出色――据说许多业内专家还在对美国爵士乐女歌手诺拉・琼斯持怀疑态度的时候,该服务就预测她会取得巨大成功。

现在,各大唱片公司都在利用该服务的某个版本,预测哪些歌曲会走红。无独有偶,许多电影制片公司采用一项名为Epagogix的类似服务,预测哪些电影剧本很可能成为卖座的作品。

远没有到此为止。音乐学者和作曲家大卫・科普开发出了一些算法,因此创作出来的音乐已博得评论界的好评。实际上,连音乐专家都分辨不出其中的差别。当科普用计算机创作的音乐与巴赫作品和另一段原创作曲一起演奏时,音乐专家们无法正确地识别谁是谁。

奇异循环和原创性

尽管这一切令人印象深刻,但也带来了一个特别棘手的实质问题:如果说创造力可以简化为某个算法,创造力会不会丢失其灵魂?人工智能其实有望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欣赏创造力,这跟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解释“了解鲜花的内部构造如何帮助他欣赏鲜花之美”几乎同理。

我们的大脑在许多方面都逊色于计算机。大脑传递信息的速度相对可怜,只有每小时200英里,而计算机芯片传递信息的速度达到了光速。大脑会疲劳,需要营养,逐渐衰老,忘记东西,也无法与其他信息数据库进行高效地联系,还很容易出错。

大脑的可取之处在于,它们是一个大规模的并行复杂网络。大脑由1000亿个神经元组成,每个神经元都能与其他任何一个神经元相联系。这些接点用久了会变强或变弱,从而优化自己,而且通过我们的视觉、触觉、味觉、听觉和嗅觉与外界进行联络。

计算机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时间只有比较少的路径处于活跃状态,而我们大脑却有数百万条这样的路径,因而在思想、感情、身体机能和感官输入信息方面有无穷无尽的排列组合。这些层次纠缠在一起,结果形成了奇异的循环,而奇异的循环体现为我们的原创性。

正如美国认知科学教授道格拉斯・霍夫斯塔特说的那样:“最后,我们自我感知、自我塑造,而一些固有的想法是自我参照创造的小小奇迹。”

重新考虑创造过程

创作过程一直笼罩在神秘的色彩中,搞艺术的对繁文缛节很反感。专业人士和机构在竭力开发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以提高创造效率和作品质量。

从机器创造力方面的突破来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过往对创造力的认识,要明确四个主要过程。

形成意图:每一项创造性活动都有其目的。比如我制作广告的目的是销售产品,而毕加索创设立体派的目的是,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评估两者的标准都是重要性以及实现最初意图的程度。

搜索专业领域:美国认知和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其著作《创造心智》中曾这样解释,卓越的创造力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某个专业领域。毕加索的立体派灵感来自毫不起眼的非洲艺术――你的经历越丰富,创造能力就越强。计算机在这方面显然远远胜过人类。它们有着几乎无限的记忆能力,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搜索。

纠缠层次:伟大的突破来自跨领域进行综合,只有当时两个或多个理念相互碰撞,才会找到灵感,创意会随之而来。这最后一招带来了机器创造力,模拟我们大脑中的奇异循环――计算机最近已经学会了怎么模拟。大卫・科普发现,他那计算机创作的音乐沉闷乏味、毫无生气,后来他为其算法添加了随机性元素,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电传操纵:飞行员的控制和仪器连接到计算机,计算机再将飞行员的意图转化为合理的动作,这样大大提高了飞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这就是电传操纵(flying by wire),今天计算机已经驰骋于抽象思维领域而不仅是操纵机械装置了。

什么让我们能保有创造力?那就是形成自己的意图,通过任何形式完成我们特有的意图,所谓人文精神才不至于消失或被智能所取代。

上一篇:中国离利率自由化还很遥远 下一篇:新视阈中制度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