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体育课中培养创新人才

时间:2022-06-07 10:42:28

浅谈在体育课中培养创新人才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将是创新的世纪,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师则当之无愧的承担起了培养创新人才的任务。如何在体育课中培养创新人才是我所要探讨的问题,对此我做以下几点阐述。

一、在竞争中培养创新精神

竞争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在体育竞赛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做到更快、更高、更强。体育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同时青少年又有争强好胜的特性,有很强的竞争欲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给学生提供竞争的空间,创设竞争的情景。在竞争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在一节跳绳课上,改变过去老师教,学生练的教学方法,而是组织了一次各小组之间的才艺大比赛。要求各小组根据以前的知识和经验,创编一种与跳绳相关的体育项目。看谁编排得又快又好,最后进行评比。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积极主动学习和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的空间。结果,各小组都编排了出人预料的精彩节目。有的把跳绳卷成接力棒,演绎了一场接力比赛;有的把跳绳拉直跳起了竹竿舞;还有的则把跳绳系在腰间前后甩动,扭起了陕北大秧歌。从创编到表演,整个过程充满了生动活泼、团结协作的精神。学生们展示了自我,体会到创新的必要,感受到创新的乐趣,也培养了创新精神!

二、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品质。它的形成也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途径。由此可见,实践是培养创新能力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在体育课程中,学生有许多实践的机会。但是在过去的教学中往往只注重技能训练的结果,而忽视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一定要按新课标的要求,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要体脑并重,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完成传统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也应把枯燥的练习过程转变为主动学习创新的过程。这就改变了过去教学中只注重技能训练的结果,而忽视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如:我在一节跳远课上,不再是教师带领学生反复的练习过程。而是经教师尽心设计,将学生带入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最佳途径。首先我让学生观看了一遍立定跳远的完整动作,以便引起学生兴趣。其次通过每个人自制的人体模型,模仿所观看内容,逐步摆出立定跳远的分解动作来建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其次通过每个人自制的人体模型,模仿所观看内容,逐步摆出立定跳远的分解动作来建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最后我们再把看到的、学到的应用到实际练习中来。这样就把一节枯燥的训练课变成了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的创新课。当然由于体育教学具有规范性和技术性的特点,学生在实践中不可能一次达到规范标准,一次练习的结果必然参差不齐,因此必须逐步激发学生思维.这时再让学生观看立定跳远课件。通过具体的示范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正确学习和应用技能。通过观察学习后,让学生再次利用模型进行摆放。这时学生们说经过深入学习,能明白其用力顺序,头脑里比第一次摆放时动作技术更清晰、更明了。最后我们再把看到的、学到的应用到实际练习中来。这时我发现,练习的效果比之前传统教学方式有了很大提高。学生们掌握技术的能力有了明显增长。练习思路也较为明了,比预期结果好了很多。

三、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创新必须求变求异,而求变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的思维过程,它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创新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多角度考虑问题。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求变、求异的学习方法。如:动作方法的创新。常见的有每次课的准备活动常规都是教师或体育委员带,且动作基本上是固定的,这时,教师可教会学生依据课的内容和练习专项的准备活动自己编操。并以小组为单位轮流领操,让每位同学都有展示自己创造力的机会。如:在最新推广的校园集体舞的练习中,学生在完成掌握规定动作的学习后,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创编动作方法,融入到已有的动作当中。另外,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还要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机会,激发学生大胆探索,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空间,如在体操技巧当中,教师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学生在完成课的目标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求新求异的欲望,在自创动作的练习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上一篇:新课改下的体育课堂教学之跳短绳 下一篇:体育也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