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共建”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6-07 10:12:03

基于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共建”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高职教育发展至今,已经确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如何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工学结合的内涵建设,这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专业共建”校企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专业共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一、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职业教育的主题是改革与发展,产学研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则是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校企合作不仅是企业发展和参与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

在校企模式探索方面,目前基本都局限于工学结合模式,如校办企业模式、企业命名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半工半读模式、顶岗实习模式等。这些合作模式就其功能来讲仅仅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企业的参与热情不是太高,学校老师也基本没有参与,所以没有解决职业教育的根本问题――老师“纸上谈兵”的问题和学生“学无所用”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职业教育面临的瓶颈问题,需要探索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实践证明,学校和企业之间只有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才能让学校真正了解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相结合。

二、“专业共建”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专业共建”校企合作模式,就是学校根据市场需求与企业进行合作,共同构建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培养环境。学校根据相关行业企业的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的调整。校企双方从专业的申报、招生、培养方案的确定、教学的实施、学生的管理、及学生的就业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双方通过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各自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确立学校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企业参与学校组织成立的由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学校教师组成的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实习指导委员会;共同建设长期的职业实践环境,搭建紧密型基地;联合培养师资,通过企业人员作为师资,或者学校师资到企业实际环境接受训练,从而提高师资的整体技能水平。双方根据企业行业用工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实训计划,调整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调整教材内容;调整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学校在与企业的合作中通过专业设置调整,培养过程的动态调整,使培养的学生与市场需求的对接程度较高,对满足相关行业高技能人才需求有整体、长期的推动作用。

“专业共建”校企合作模式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真正实现双赢,校企双方就应该在诚信、互惠的基础上深化校企合作之内涵,提高顶岗实习质量,打造特色专业,需做到6个“共同”。即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共同负责师资培训;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打造校企文化。

要做到6个“共同”,达到理想的合作办学效果,需要形成一定的机制、规范和约束,建立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教学计划和方案。

三、“专业共建”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及成效

为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做到6个“共同”,必须建立一整套的制度体系,从制度层面规范和推进校企合作。

1、共同确定培养目标

发挥校企合作的资源优势,邀请合作企业的管理人员、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的专职教师共同参与课题研究,通过座谈会等方式进行研讨与交流,根据市场调研和行业、企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与企业共同制订专业标准,根据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实际岗位需求,制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设置,紧跟产业、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需求,推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共同制定教学计划

由企业提供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标准,并提供相关专业的最新信息,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改革方案》、《教学计划》、《课程标准》、《专业建设计划》、《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共同开发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实训教材、开发电子课件、共建精品课程等。

3、共同参与教学过程

校企合作模式下,基础课程由专业教师承担,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由兼职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承担,可以通过制定《企业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兼职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聘任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来保证教学质量。

4、共同负责师资培训

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可靠保障。高职院校的专职教师普遍存在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学校应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和企业共同培养一批掌握企业最新技术的“双师型”教师,例如通过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协议》等予以推进。

5、共同建设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训练和培养学生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和进行科技开发、学生和员工技能鉴定、技能竞赛的平台,也是院校服务社会的和产学结合的重要载体。实训基地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院校和企业要按照互惠互利原则,明确校企双方权义,共建共享实训基地,通过制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协议》等来保障双方利益。

6、共同打造校企文化

在校企合作方案中,从入学第二年起就对学生实行企业式管理,既让学生融入企业文化、适应企业运作模式,又能保证学生充分接受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学生管理办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融合,以学院为主体,以企业文化为主导,以理念文化为重点,以行为文化为抓手,以实践教学为桥梁,以文化活动为平台。通过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互动和融合,最终实现学生毕业时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距离过渡。

参考文献:

[1]芮志彬.校企深度融合,探索合作途径.2011,9.

[2]肖放鸣.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4).

[3]彭丽华.关于密切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5,(01).

上一篇:和幼儿一起成长:家庭教育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 下一篇:在高校课程教学中开展基于Wiki技术的项目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