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红火背后:中国步入资本时代?

时间:2022-06-07 10:09:59

股市红火背后:中国步入资本时代?

5月28日,A股再创新高,沪指收于4272.11点,两市共成交3946亿元,再度刷新历史成交金额记录。去年以来,在宏观经济持续向好,各项改革措施稳步推进的背景下,资本市场出现了转折性的变化。A股总市值近期超过了18万亿元,是全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市场交易活跃,日均交易额达到1800亿元,成为全世界最活跃的市场之一。居民开户平均每日在30万户以上,沪深两市开户总数接连创下历史新高。

然而,今天,面对当前快速发展的中国资本市场,有人亢奋,有人困惑,有人迷茫,我们应当如何认识其发展阶段,如何应对新挑战?近日记者与相关专家学者“亲密接触”,聆听他们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的看法,纵论思考中国资本市场诸多内核问题,涉足于中国资本市场更为长远的未来寻找答案。

唱空不作空:阴谋还是阳谋?

5月24日,市场上有两则新闻异常引人注目,一则新闻是QFII(即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获得了300亿美元额度投资A股,另外一则新闻就是,前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发出警告:中国股市必将大幅下跌。据报道,格林斯潘5月23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的一个电话会议上表示,他非常担心中国股市有一天会出现“大幅缩水”,并称中国股市的近期上涨势头不可能持久下去。

一边在不断申请增加投资额度,一边又在唱空中国股市,QFII这种行为该如何理解?

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认为,为什么QFII进行唱空不作空?唱空是一部分人,作空是一部分人,坐的人到了这个市场就会感受到这个场子的激情,烧的不仅仅是泡,是中国资本市场。

对此,也有专家认为,“我们应该分两方面来看QFII的言论。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中国股市目前确实变成了资金推动型的市场,用传统理论来看,目前A股市场出现泡沫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他们既然在唱空,又为何还要不断申请增加额度?这个问题就值得我们深思了。”要警惕QFII语言上看空、行为上做多“唱空中国股市来达到低位建仓的目的”,他们这种行为早在房地产市场已表现得一览无余了。事实上,从前几年开始,大摩等国际投行就纷纷撰文表示,中国房价太高。而就在他们集体唱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同时,他们却在不断大手笔进军中国的房地产市场。

经济学家赵晓近日在媒体撰文指出,中国是一个转型国家,这意味着在许多方面并不成熟,但转轨国家成功的一个窍门就是,你不要以为市场可以在成熟之后再发展。这就像一艘漏水的船,但你不可能停下来修好后再往前开,那样船会沉没的,你只能一边开船,一边修理,逐渐到达成功的彼岸。也就是说,基本的思维就是你只能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别无他路。资本市场亦如此,你不能因为看到一些问题就一棍子打死,那样做就一定是比“非理性的市场”更大的非理性。

透过股市“红火”现象,拨开资本市场迷雾

从2005年6月份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市值和股指涨幅达到300%左右,究竟是价值回归还是存在泡沫的问题?是什么支撑了股市的繁荣?对于当前的股市,我们应该做出什么样的总体形势判断?

5月25日复旦大学主办的“上海论坛”上,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回答观众提问时则表示,监管者对短期的市场不应该作判断,这是一个国际惯例。但是证监会的态度是要保护投资者,保护股民,因为最好化解风险的办法就是加强监管,规范市场各个行为主体的行为。

针对“泡沫论”、“崩盘论”,资深证券从业人士韩志国一直在做“苏醒论”的评价: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中国经济转型任重道远。这一轮大牛市,让所有的人目瞪口呆,大牛市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资本第一次在中国显示魔力、魅力与张力,第一次显示资本本身所具备的逐鹿世界巨大的能量和热量。

无独有偶,有专家研究判断认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所蕴含的一种潜能,到今天才真正的在证券市场上迸发出来。

韩志国认为,中国正在进入资本时代。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着剧烈的制度性的和结构性的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资产变资本,银行储蓄向股市投资和社会投资以无法想象的速度在推进;市场将成为社会经济运行的最基本的力量;投资与外贸经济增长强势格局。经过29年的持续的发展和改革,中国已经走到了新市场、新机制、新体制的门槛。政府再推一把,市场再走一步,中国的经济体制就从行政体制到市场体制的转换就会完成了。

“我们现在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状况,经过股权分置改革和全流通,中国股市正在走出旧市场的阴霾,我们仿佛已经感到中国资本市场春天的脉动,虽然这个春天姗姗来迟,我们似乎已经听到中国资本时代春日的鼓点。”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确进入新的阶段。中国的资本市场到了今天,总体上看,从主流的角度看,还是在正常的发展。我们应该从未来的角度看待今天的中国资本市场。中国金融改革进入前所未有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比如说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环境,叫做流动性过剩,我们大家把流动性过剩看成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宏观经济的问题,所以我们要采取很多的政策去调控它,当然从物价和经济持续增长的角度来看,流动性过剩的确需要适当的管理,如果站在更高的角度,如果我们面对流动性过剩,可以很快的获得大力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事实上,没有一个流动过剩,就不会有中国资本市场的今天。我们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期。

打击黑幕交易,加强监管任重道远

无论是泡沫还是可持续增长,怀揣梦想,去共同迎接中国资本市场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这恐怕是每一位理性的投资者所想的。

但正如经济学家们所忧虑的,ST股、绩差股鸡犬升天,盲目“追涨杀跌”,缺乏必要的理性、价值投资理念,或者丝毫不去考虑风险,倘若股市出现大的调整,那么他要吞咽的可能就是“买者自负”的苦果。各界曾经热议股市的三种现象:老年人把养老金投入股市;投资人把房产抵押投入股市;学生把生活费和学费投入股市。尽管可能尚属少数,却对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大投资者教育的力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认为,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证券投资我认为是好事。我一直认为现在不是投资者多了,应该讲还不够。危险的是现在急着开户这些人的心态并不是想着优化自己的资产结构,来分享国民经济五年、十年的增长,他们是看到别人赚了快钱大钱然后就急着赶过来,我要告诉他们这很危险。

在近日举行的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 “中外名家系列讲座”上,刘纪鹏教授呼吁,随着股市的发展,必须建立新的股市文化,对股市要有充分的认识。股市决不是“赌场”,买卖股票也决不是零和游戏――“股市赚的钱决不是别人赔的钱”。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国家要大力改变融资方式,变间接融资为直接融资,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企业的效率也大大提高,而投资者也能分享到来自资本的红利分配。投资股市最主要的是享受“公司增值”。言下之意,也提醒投资者理性选择。

刘纪鹏教授对资产证券化进行了阐述,同4年前股市低迷时期相比,现在的股市正常得多,而且是一个动态看好的过程。从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民众参与资本市场的程度都较高,这也是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是毋庸置疑的。在评价股市时,要看到一个指标――证券化率,也就是股市总市值同GDP的比率。2006年我们的证券化率是13万亿比21万亿,等于62%,发达国家最低也有92%。如果GDP每年按10%的速度增长,到2008年不到26万亿,同时股市涨到6000点的话,不到21万亿,仍然不到90%。

中国证监会上市部的副主任赵益新提出,资本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信息市场,可能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导致上市公司创造的价值往往不能被充分的发现。“要最大限度的消除这种信息不对称,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和公平性。使得投资者对公司的价值有一个理性的认知。”

上一篇:用规制调解“分配失衡” 下一篇:体制内外悬殊根在“二元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