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布斯们的中国征程

时间:2022-06-06 11:46:43

道布斯们的中国征程

从《纸牌屋》到《为奴十二年》: 原著凶猛

在《纸牌屋》热播之前,英国男爵迈克尔・道布斯是个失败的政客。

这位牛津大学的高材生自一毕业开始就为英国保守党议员撰写演讲稿,被称为“威斯敏斯特的娃娃脸杀手”。但在他三十九岁那年,被准备赢得第三次首相连任的铁娘子撒切尔所抛弃,这个女人认为“我在阴谋她,所以她把我视为敌人。”

由此,人到中年、事业毁灭、无所事事的道布斯在自家泳池边,喝着酒写下了《纸牌屋》。他将这当做一次情绪的发泄,“对个人心病的治疗”,压根没想出版。但随后,这本书不但成了畅销书,还被BBC改编,甚至在27年后,火爆全球。

道布斯认为:“27年前,我写了本书,我从未期待它能够得以出版或写完。这么多年之后,它仍在改变我的人生,它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

不可否认的是,《纸牌屋》的确改变了他的处境。在2013年前,即便迈克尔・道布斯出版了二十多本书,但对于中国人依旧是个陌生的名字,但在《纸牌屋》大火之后,不但立刻卖出了《纸牌屋》的中文版权,连其新作“哈里・琼斯政治冒险系列小说”甫一上市,第一部《老牌政敌》的中文简体版就已被引进。

《纸牌屋》的策划编辑潘江祥说:“很庆幸我们下手早了,那时也没有别的图书公司或出版社竞价,所以,能以相对比较低的价格谈下来。”

由此可见,如果说美剧火,但比电视剧更火的是原著引进市场。

2006年3月,迪士尼超过两亿美元的超级制作《纳尼亚传奇》登陆中国。在此之前两年,译林出版社就已经引进出版过全套七本《纳尼亚传奇》,可惜当时这套书并没引起太多关注,一直到2005年底,近5年的时间里只卖出不到1万套图书。而在电影上映前,译林出版社又将该书再版投入市场,在短短两个月内卖出2万多套。

与《纳尼亚传奇》小说有同等待遇的,还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李安推出那部票房4天过亿、口碑“零差评”的电影前,这部由加拿大人扬・马特尔撰写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早于2005年由译林出版社引进,只是连印量都有限,早已断货。而在电影热映期间,这本书的再版却爬上了亚马逊的图书销售月榜第一。

《血族》三部曲的简体中文版由漓江出版社引进,《识骨寻踪》由新星出版社引进出版。从《革命之路》到《怪屋女孩》,从《浓情巧克力》到《分歧者》,从《金刚》到《为奴十二年》,我们可以在市面上找到几乎所有热播美剧和好莱坞电影的中文版小说。

中图总公司总经理助理梁建锐说,“只要是国外热门电影引进中国后我们都会进行跟踪订货”。这或许能表明电影、电视剧原著为何如此热的原因。

从《巴黎恋人》到《继承者们》:中国出版业的“韩剧”供养

这并非是中国第一次因电影、电视剧而引起原著引进热潮。上一个节点在2005年。

彼时《狼的诱惑》《那小子真帅》刚刚上映结束不过一年,正以盗版光碟、贴纸、海报等形式迅速在国内青少年手中流传。同时韩剧一改“苦情戏”风格,变得欢快搞笑,从《蓝色生死恋》《天国的阶梯》变成了《浪漫满屋》《巴黎恋人》,部部都是网吧少年的最爱。

有人开玩笑说,“2004年韩国电视剧收视率”权威调查机构的调查结果,可以为2005年中国出版社引进韩国小说提供了鲜活的名单。事实正是如此,如果说韩流彻底攻陷了中国的电视剧市场的话,那么韩剧小说让中国不少出版社疯狂。

2004年,《巴黎恋人》赶超《大长今》,成为5年内最短时间突破40%和50%收视大关的电视剧,名列2004年单集收视冠军。译林出版社迅速出手买回了小说简体版权,只因其“夺得韩国最高电视剧大赏和‘最佳电视剧本’大奖。”

2005年,《我叫金三顺》成为韩剧的收视王,以50.5%的超高收视率完美谢幕。此时中国市面上还多是以可爱淘为代表的青春校园小说,上海人民出版社感觉到青春题材将要出现盛极而衰的趋势,开始寻找新的增长点的想法,在当年八月就推出了中文版,结果全国上柜不到一周2万册就售罄,重印2万册仍然供不应求。

但事实上,由电视剧改编的小说,在韩国并不火热。《大长今》韩国版权金银雅坦言,韩剧小说在韩国只有“卖得差”和“卖得更差”的区别,而没有“卖得好”一说。“韩国读者很理智,他们觉得既然自己已经看过电视剧,就没有必要再去读小说了。”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做生意,“我们在国内不赚什么钱,但可以在亚洲其它地方卖出高价。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韩国出版社在做这样的小说的原因。”

因此,出版社的严重跟风,让这些韩剧小说品质难以保证,最终败坏了读者的胃口。也使得这一引进潮流最终结束――“事后总结,也是冷暖自知”,是当时出版人给出的自评。

但显然,重新燃起的美剧热,让韩剧小说死灰复燃。2013年10月,又一个讲述顶级富二代与新时代灰姑娘的故事、韩剧《继承者们》在中国大热。六个月后,新华文轩北京出版中心买下了它的改编权,不过这次由原编剧金银淑亲自改编为小说。

不过让人唏嘘的是,在上一股韩剧小说流过境之后,版税早已今非昔比,《继承者们》的版税高达5万美元,而在2005年时,不过两三千美元。

失衡的文化:“金庸新著”困局与彷徨的国外载体

当然,当《大长今》《浪漫满屋》以至于《纸牌屋》的原著进入中国后,它们会面临另一个尴尬。譬如中国版《大长今》――大型清装剧《大清后宫》,还有中国版《浪漫满屋》――所谓的超人气浪漫偶像小说《下一秒新娘》,更的是《纸牌屋》,这个名字出现在一本成功学书上,叫做《深深的纸牌屋》,副标题就是怎样有规则地掌控关系及领导力。

正如当年层出不穷、写在书脊上的金庸新著、金庸名著、金庸续著一样,仿著、跟风都成了引进版原剧小说的拦路虎。

2003年,《大长今》成为韩剧黑马,红遍亚洲。2005年,央视准备引进《大长今》,译林出版社抢在该剧尚未在国内开播之际,出版了名为《大长今》的书籍,首印即三万册。

但问题在于,这并非电视剧《大长今》的小说版,而是韩国一本名为《医女大长今》的历史小说。译林出版社将这本书在中国出版时去掉“医女”二字,原因是“医女”的含义在中文中不易理解或会产生歧义。而书封上李英爱的剧照是经合法渠道购买的,只为增进读者的感性认识。

半年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引进了《大长今》的正版原剧小说,他们毫不留情地称译林版《大长今》是与电视剧毫无关系的“伪书”、“跟风书”。

译林版《大长今》责任编辑施梓云对此辩解说, “一年前购买《大长今》的中文版权时,译林社并不清楚同名电视剧的具体内容,也不知该剧能否被引进中国;同时,自出版至今,也从未声称自己的译本是电视剧版,所以现在有些媒体说《大长今》是一本‘伪书’,实在有些荒谬。我个人认为,这恰恰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个选择,读者可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了解这个传奇人物。我们的《大长今》和其他版本不是排斥的关系,应该是互补的关系。”

当然,大量的电影、电视剧包括其原著的引进,也让网络文学成爆发性发展。从2004年《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第一部被引进中国,直至《魔戒》《纳尼亚传奇》,三轮大手笔的魔幻电影,彻底引燃了中国原创奇幻类作品热潮。

2006年,单本平均销售过五万册的《异人傲世录》作者明寐曾说,“目前国内这个圈子曾经、正在或即将出奇幻类书的人有100人左右。”但如今,凭借《斗破苍穹》晋身的天蚕土豆,在2013年的收入已经达到2000万,而以此谋生者已经数不胜数。

只是问题在于,八年前,身为起点中文网创始人、商务出版部经理的罗立就曾说,“我们曾经想过把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介绍到国外,但可惜找不到合适的翻译。”而如今,我们虽然有了六集美国版《甄传》,但多数作品,依旧没有合适的载体。

上一篇:“天使妈妈”石丽莎 下一篇:要多为职工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