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电入鲁”与我们的生活

时间:2022-10-18 08:23:07

“外电入鲁”与我们的生活

山东每九盏灯中,就有一盏由“外电”点亮

今年春节刚过,山东潍柴集团内机器轰鸣,流水全线开工。这一年,潍柴的生产目标为“年产72.4万台发动机,增幅11%”,用潍柴能源保障负责人郑健康的话来讲,“信心源自市场,底气来于供电”。对于装备制造业来说,除了资本、技术等因素,电力供应直接决定了产能,“倒退6年,这种目标想都不敢想。”

2008年,受全省经济高速增长和电煤成本上涨双重因素影响,山东发生了严重“电荒”,供电缺口占全省需求的三分之一。当时,山东电网仅靠一条500千伏辛聊双线与华北电网相连,高峰时段,75万千瓦的“外电”支援显得杯水车薪。

这次危机让“外电入鲁”的步伐迅速加快。国家电网公司与山东省政府签署了《关于推进山东电网建设、实施“外电入鲁”战略会谈纪要》。第二年9月,山东与华北联网的第二条通道500千伏黄滨双线投产;2011年2月,±660千伏银东直流双极投运,将来自宁夏的400万千瓦电力通过一千多公里的“电力天路”运往山东。至此,山东接纳外电达到750万千瓦。

也正是自2011年开始,尽管潍柴集团的厂区不断扩大、用电量持续增长,但接到的限电通知却越来越少,电能质量越来越好,“有了充足的电力保障,企业也敢放心大胆地接订单了。”郑健康对此深有感触。

资料显示,自2011年以来全省用电量年均9.7%的强劲增长,在省外来电的有力支持下,未发生一次拉闸限电,连续三年保持了电力总体平衡,每年拉动山东GDP增长约0.8个百分点。

据了解,今年我省供电能力缺口约为600万千瓦,明年预计最大负荷将达8300万千瓦。假如没有新增供电能力,届时全省供电能力缺口可达1000万千瓦以上;照此测算,到2017年和2020年,全省最大电力供应缺口将达到2500万千瓦和4400万千瓦。

如此大的供电缺口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省内工业的发展。不仅山东,能源结构不均也是整个东部的困局。据了解,我国煤炭资源储量的76%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西北地区,但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能源需求主要集中在东中部省份。

今年五月,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的通知》,确定了新一轮西电东送整体通道方案。其中三条为“外电入鲁”的特高压大通道,分别为内蒙古锡盟、上海庙以及陕西榆横等三条向我省输电通道建设,计划于2016年和2017年建成投入运营。

形象的说,“外电入鲁”实现了能源的千里“大挪移”:山东每九盏电灯中,就有一盏由外电点亮;省内17市,有两座城市发展靠外电驱动;每年全省能源消耗量,因外电降低5%。

“特高压”安全吗?

11月4日,锡盟――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这是山东历史上首条特高压入鲁输电通道,也是继±660千伏银东直流、500千伏黄滨双线、500千伏辛聊双线后的第四条外电入鲁大通道,标志着山东电网迈向特高压建设时代。

“特高压”指的是±800千伏以上的直流电及其1000千伏以上的交流电的电压等级。其用于电网主网架构建和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类似于输电线路中的高速公路。对电力的传入、输入和消纳十分灵活。

“特高压技术的应用,特别是三条输电新线路开通后,可新增省外来电能力1800万千瓦左右。最直观的莫过于在夏季用电高峰时,出现电荒的几率更小。”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姜忠福说。

据姜忠福介绍,锡盟――山东特高压交流工程,起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落于济南,线路全长约730公里,规划采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方式送电,2017年建成投入运营;上海庙―山东特高压直流工程,起于内蒙古上海庙,落于鲁南,线路全长约1300公里,规划采用两条±660千伏直流或一条±800千伏直流送电,2016年建成投入运营;榆横―山东特高压交流工程,起于陕西榆横,落于潍坊市;线路全长约1070公里,规划采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方式送电,2017年建成投入运营。

“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送功率为500万千瓦,而葛洲坝水利发电枢纽的总装机容量才271.5万千瓦;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送功率约为500千伏线路的5倍,损耗约为其1/4,可节约线路走廊土地资源约2/3。”姜忠福说。

不过,相关人士也提出担忧,锡盟-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送电距离远,送电容量大,是否安全可靠?投运后,对山东电网会带来哪些影响?

“经多年建设,山东电网已发展成为以±660千伏银东直流输电线路深入负荷中心,‘五横两纵’500千伏电网为省域主网架,220千伏电网为市域主网架的超高压、大容量、高参数、高自动化的交直流混合大电网。”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建设部主任刘志清回应,特别是自2011年世界首个660千伏直流工程投运以来,通过3年多的摸索与实践,我们在跨区输电通道的运行维护和交直流混合大电网控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一定经验,成功保障了电网连续安全稳定运行。

“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确保特高压入鲁后山东电网安全运行可控、在控。”刘志清表示。

外电入鲁的绿色效应

按照最新规划,“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山东将建设4条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锡盟―济南、榆横―潍坊、潍坊―临沂、济南―枣庄―临沂)和两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上海庙―临沂、呼盟―青州),投运4座特高压交流变电站(济南、潍坊、临沂、枣庄),新增变电容量3000万千伏安。“到2020年,山东电网接受省外来电预计将达到3750万千瓦,是目前接受外电规模的5倍,每年减少省内标煤消耗71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亿吨、二氧化硫17万吨。”刘志清介绍说。

“‘外电入鲁’使供电方由卖煤炭资源改为卖产品,提高附加值的同时节省了物流费用,受电方则缓解了用电缺口,减少了煤炭直接消费,能够达到一举多赢的效果。”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其生态效应也显而易见。

山东省环保厅的数据显示,2013年山东PM2.5的平均数据超过国家二级标准1.8倍,17市空气质量无一达国家二级标准。PM2.5中的60%源自燃煤,山东煤炭消费量占全国的近十分之一,由此带来的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排放量均居全国第一,其中火力发电又占了煤炭消耗的“头把交椅”。

在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电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的背景下,“外电入鲁”成了山东经济高增长、低排放的绿色希望。

“三条外电入鲁通道开通后,我省每年减少省内标煤消耗71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亿吨、二氧化硫17万吨。而充足的电力供应还为电能替代创造条件,电能替代包括以电代煤、以电代油,通过实施居民采暖‘煤改电’改造和积极服务电动汽车发展,减少能源消费领域煤炭和石油的消耗,进一步降低城市中心的污染物排放。”姜忠福表示,通过“外电入鲁”通道购进外电约500亿千瓦时,相当于半座三峡电站的发电量,但建设投入却不足三峡的5%,环保和经济效益不言而喻。

“外电入鲁”的节能减排成效远非如此,“它还为山东的核电、风能和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发展赢得喘息空间,从能源结构优化上推动山东省的节能减排。”山东省经信委电力处刘学军介绍。

目前我省正在积极谋划核电、天然气等新能源建设。“今年还将继续搞好省内电源项目规划建设,争取国家在安排今明两年电源项目建设规模时,给予我省能源解困更大额度支持。”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我省首座核电站海阳核电,是我国首批第三代核电AP1000自主化依托项目,从厂址选择到技术路线,都经过了“苛刻”的充分论证。2007年以来,我省先后开工建设海阳核电一期工程两台125万千瓦核电机组和荣成石岛湾2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示范核电项目,并启动了海阳核电二期和大型先进压水堆重大专项示范项目的前期工作。其中,总投资400亿元的海阳核电一期工程,84个里程碑式节点已完成47个,预计将于2016年投入运行。下一步,我省将在确保安全前提下,稳步推进省内海阳、荣成两个核电项目建设,加强后续核电厂址规划保护,安全、科学发展核电。

上一篇:羽化成蝶展翅飞 下一篇:于少明:山东男篮的高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