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作文教学的兴趣培养

时间:2022-06-06 09:48:02

浅谈中学作文教学的兴趣培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现实中,往往存在着学生怕写作文的现象。从小学开始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生最怕星期五,星期五写作文,老师出题真愁人”那么,怎样来改变这种现象呢?我在教学中多次尝试,发现要改变这种现状,得使学生首先不怕作文,对作文产生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究竟怎样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一、适当选题,贴近生活

作文命题要适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自我认识、亲情、友情、环境污染等方面,让学生感觉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命题要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激起写作兴趣。①命题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以我手写我心。如《这就是我》。②命题让学生反思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正确与错误,吸取经验教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抵制诱惑》、《成长回眸》等。③命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从八年级开始,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这意味着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趋向成熟,所以可写一些议论性的文章。如《我喜爱的一句名言》、《生活的启示》等。④注意学生道德情操,培养他们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如《充满活力的岁月》、《最美的珍藏》等。⑤让学生展望未来,对未来充满幻想,激发学习劲头。如《我的未来不是梦》等。

二、巧妙点拨,谋篇布局。

有了题目,学生想表达怎样的中心,教师不能过多地限制,否则,等于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写出真情实感,发挥不出最高水平;至于材料的选择教师也不能多加限制,只能引导或启发学生找适合中心的材料。但在文章的结构形式上,教师可授予学生一些作文技法,使他们的作文布局更合理,使材料更好地服务于中心。

比如“抑扬结合法”,就是“欲扬先抑”或者“欲抑先扬”。鲁迅在《阿长与

另外,“主题叠加式”也是作文常用的一种写法。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因此,所选的镜头片断,无论是人物生活、景物描写、抒情片断,甚至是故事,都要服从主题的需要。画面的展现不能只在一个层面上,须多角度,具有代表性,力求立体地、全方位地反映主题。各片段在内容上须有所侧重,而且要层层拓展,或纵向以体现深度,或横向以体现广度,力求使行文富于变化,摇曳生姿。如朱自清的《春》。由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共五幅画面组成,各有侧重。画面之间连接自然、紧凑,且前四幅为第五幅作了铺垫、烘托,从而开拓意境,揭示题旨,纵情地对春天予以赞美。

三、评语激励,培养兴趣

作文评语是教师与学生思想沟通的桥梁,是师生交流的平台。作文评语用得好,可以大大改变学生对作文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1.要捕捉学生作文中的点滴可取之处

如一学生论环保时写道“我们欠了青山一笔债,我们负了绿水一片情”。我在评讲时对他大加赞赏,并把这句话作为环保的广告词。对作文中能够恰当地引用歌词、古诗句、谚语、俗语、名人名言来表情达意的同学,我都用嘉赞号给他们标出来并表扬他们这种做法。总之,学生作文只要有一点亮色,我都加以肯定。通过评赞、鼓励,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激发他们对作文的兴趣。

2.评语要蕴舍对学生的关爱和德育

当学生把生活中的困扰写进作文的时候,老师要和风细雨,安抚那颗受伤的心,使之感到温暖生出希望。一位女同学在作文中写道:“就因我是一个女孩父母就不喜欢我,是我不该出生?是我该死?看着桌上的那把刀,我便想用它割破自己的手腕,那样便不会再受委屈了……”我看完后非常震惊,给她写了这样的评语“人生在世,要学会感恩。生命弥足珍贵,不如意事常有,躲避不是办法,你可以去改变。试着和父母做一次倾心长谈,消除误会,你会发现,父母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他们是爱你的。你也要学会关爱别人。我和你的同学都会支持你的。”几天后,我观察她情绪好了,脸上绽开了笑容。评语中充满了关爱和教育,不只增加了师生的友谊,更使学生喜欢写作文啦。

四、注重生活积累,加强课外练笔。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文章源于生活,要想写好作文不能单靠每周的作文课,需要平时多读多写。所以,我要求学生多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并认真思考,一有看法就写下来。组织阅读名家名篇,借鉴其写作特色、写作风格,感受作品的深刻意蕴,从而应用在自己的作文中,使作文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总之,写好作文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项长期、耐心、细致的工作,它贯穿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不是什么技巧就能立竿见影的事,它不仅对学生提出了要求,对教师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不断创新,学生会喜欢上作文,且能写出更高水平的作文。

上一篇:学校层面的教师专业发展思考与实践 下一篇:农业产业化亟须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