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亟须转型升级

时间:2022-07-18 10:51:57

农业产业化亟须转型升级

党的十报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目标,强调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三个发展”,“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生态文明新时代”。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在农村,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的根本所在。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位,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产业化的转型升级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前不久,笔者带着这些问题分别走访了我市14镇区和农业相关部门,专门作了一些调研和思考。笔者认为:农民产业化的前进道路任重道远,农民产业化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一、东台市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优越条件

1.土地资源丰富。东台耕地面积170多万亩,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达7.36亩。滩涂资源面积55.07万亩,已开发利用面积20多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3.64万亩,林业面积2.34万亩,养殖面积2.21万亩。东台滩涂是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每年有近万亩土地生成,其中新增可用农业耕地面积也近万亩。

2.气象资源适好。东台地处江淮流域,黄海之滨,四季分明,雨水适中。全年平均气温摄氏15.5度,平均降水量1156毫米,近10年来未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比较适宜农作物生长。

3.产品资源丰硕。东台农产品品种齐全,总量大。粮食总产量居全省10位,棉花总产量居全省第三位,油料总产量居全省第三位,生猪饲养量居全省第七位,羊饲养量居全省第一位,家禽饲养量居全省第二位,肉类总产量居全省第四位,水产品总产量居全省第七位。东台蚕茧、西瓜、乳猪、海产品等产品产量都很大,资源十分丰富。

4.人力资源充足。农村劳动力总数47万人,其中农林牧渔业23万人。涉农企业(单位)人数5万多人,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1642人,农业科研、气象、水利管理人员379人,农产品批发零售企业人员4151人。

5.品牌资源优良。东台是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市,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出口基地示范县(市),全国生态示范县(市),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中国茧丝绸基地。质量好,品牌优,名声大。“佳蜜牌”西瓜商标获得东台原产地证明商标。“富安”牌茧丝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星云”牌茧丝获中国国际农博会名牌产品和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华波”牌山羊商标闻名华东山羊市场。“雪神”牌毛兔成为江苏省第一个活体毛兔商标。

二、东台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态势

1.农业产业化规模较大。全市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突破5000个,其中,合作社组织300个,专业协会60个,农民合伙组织4000个。经纪(运销)人50000人,专业大户20000户,配送中心(公司)60个,进超市农产品200个,在市外设销售窗口2000个,其中在境外10个。合作社固定资产11800万元,人社人数92000人,销售收入39.6亿元。农民合伙组织合伙人数24800人,销售收入38.62亿元,经纪(运销)收入36.2亿元。

2.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一是茧丝绸产加销一体化。2012年全市桑园面积17万亩,养蚕农户7.9万户,年产蚕茧40万担,拥有2家龙头企业和茧丝绸初、深加工企业30家,产值40亿元。二是特色农产品种(养)销售一体化。三仓瓜菜、许河禽业、四灶乳猪、安丰食用菌、新街林果、曹丿短甜叶菊、南沈灶青椒,港海产品实行集中区生产,一体化销售,发挥中介组织带动作用。三是不断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水平。

3.龙头企业带动力成效显著。去年底,全市重点龙头企业150个,资产总额39.56亿元,比上年增长8.2%;销售收入92.94亿元,比上年增长23.6%;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总数15.5万户,占农户总数的51%其中,订单带动农户数16.5万户。带动种植业194万亩,畜牧饲养254万头,禽类饲养2800万羽,水产养殖面积96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12056元,比上年增长17%。

4.产业化经营运行良好。去年农民从产业化经营获得的收入46亿元,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增加的收入达35亿元,龙头企业对当地农产品收购额近40亿元,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为31万户。农副产品创市级以上名牌30个。

5.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环境得到优化。多年来,东台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扶持政策,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及时的政策、科技、市场需求、农产品价格等信息服务,帮助龙头企业开展市场营销,开通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对鲜活农产品公路运输免除费用,优先通行等。

三、东台市发展农业产业化做法值得借鉴

1.突出农产品深加工,大力推进“三资”开发农业。东台先后组织参加了第五届中国农交会、第九届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和盐城农业接轨上海招商会等7次专题农业招商活动,促进了“三资”向农业领域的集聚。全市“三资”开发农业项目已达148个,计划投资总额28.6亿元,已实际完成投资1O.2亿元。

2.突出经营方式创新,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东台各类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000个,专业协会100个,技术研究会50个,农民经纪人商会16个。

3.突出带动农民增收,着力构建连农带农覆盖机制。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和“龙头企业+农户”的经营形式,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合同收购、订单生产和二、三次分配等利益分配方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连接关系。

4.突出提升市场竞争力,大力开展农产品品牌创建。开展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调查摸底工作,落实品牌创建任务。指导申报主体积极改善产品生产环境和提高产品质量,确保通过品牌使用认证。目前全市有22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6个农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8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2个。

5.突出特色优势产业建设,积极引导农民投资创业。大力培植农民创业主体,引导有资金、有实力的农民大胆投资创业,勇当老板赚大钱。鼓励外出务工有成人员和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办实体、创大业。全市每年新增农民投资创业6000人,新增创业投资额16多亿元。

四、东台市农业产业化亟须转型升级

不可否认,东台的农业产业化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农业增加值总量全省第一,主要农产品总量在全省名列前茅,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056元,苏北排名第一。但还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农产品深加工水平不高、现代科技要素配置不够、农户土地经营面积相对不足、农民参与市场的积极性还不高,等等,为此,农业产业化亟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1.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一是不断提升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市场驾驭能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全面落实国家支农、惠农的各项政策;三是充分尊重农民生产自利,最大限度调动积极性;四是大力培植农民创业主体,引导有资金、有实力的农民大胆投资创业,勇于当老板赚大钱。鼓励外出务工有成人员和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办商业创实业,办企业创大业。

2.多措并举,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党的十报告提出了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步伐。一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二是统筹规划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发展方法,以及发展成果的分配办法组织实施好各项重大农业项目;三是制定保护和优先发展农业的产业政策和有关法规,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四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五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大支农惠农力度,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泡大育强,不断壮大民营农业企业硬实力。一是加快外向开拓,吸引外来资本开发精深加工。二是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和外出务工返乡人员投资兴办农业企业。三是加大农业企业的技改投入,增强农业企业硬实力。四是引导企业与国内外大集团、大财团的对接合作。五是创树名优品牌,形成品牌化农产品集群。

4.创新机制,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站、水产技术推广站、畜牧技术推广站、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和农业科学技术试验示范中心对农业产业化的服务意识,强化农业服务机构、人员的管理、考核。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做好良种供应、良法推广、技术培训咨询和信贷支持等各项工作。不断拓展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综合市场,扩大农产品收购、贮存、流转功能。信息网络系统要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信息、技术。积极支持农业企业品牌创树活动,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软实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步伐,为建设美丽、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贡献。

上一篇:浅谈中学作文教学的兴趣培养 下一篇:浅谈农村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