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对幼儿的“惩罚”艺术策略

时间:2022-06-06 08:21:02

小议对幼儿的“惩罚”艺术策略

摘要:适当的惩罚是爱幼儿的体现,也是规范幼儿行为非常有效的手段。惩罚远远不是打孩子几下、不让幼儿参加活动那么简单的事情,惩罚教育是一门艺术。对于惩罚,已经出现了许多认识上的混乱和实践上的偏颇,急需做理论上的清理,使我们对惩罚这一教育手段或方法有比较理性的、全面的认识。作为心理学中学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惩罚,许多教育理论和幼教工作者都对它的教育意义都有着清醒而明确的认识和肯定。笔者就如何正确理解“惩罚”的涵义和意义、坚持科学的“惩罚”艺术原则、恰当运用“惩罚”艺术的做法等方面论述了对幼儿实施的惩罚教育。把握好惩罚的艺术,充分信任了解幼儿,给幼儿充分的成长空间,在磕磕碰碰中长大的孩子的能力会更棒。

关键词:幼儿;惩罚的艺术;惩罚的含义;惩罚的原则;惩罚的做法

在对我校幼师生进行幼儿园实习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常常看见这样的情景:幼儿调皮捣蛋,教师无法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使得活动无法顺利开展;一个过于“活泼”的孩子,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争夺或索要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和文具用品之类的东西,导致班上一系列的哭闹事件时常发生。作为一名新教师,“耐心的诱导”、“榜样的示范”是她们的首选之策,然而,待这些策略用过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处理方法不大奏效。于是教师就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惩罚措施,比如站墙角、站厕所、打屁股、不让参加各种游戏活动等。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甚至适得其反。当前对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等的提法越来越热,并反对教育中的一切惩戒性教育,似乎一批评就伤害了幼儿,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惩罚”二字更成了教育中不可触及的“高压线”,一味的使用赏识教育而不倡导执行惩罚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在这些“问题孩子”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这些孩子让家长和老师都头痛不已。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来审视我们所否定的惩罚教育,让惩罚教育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一、正确理解“惩罚”的涵义和意义

在心理学学习理论中,惩罚其实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研究表明,认识到自己犯错误的人,都会有承担责任、接受惩罚的心理准备,以求得心理平衡,不进行适当的惩罚不符合科学原则。所谓惩罚教育实际是通过批评、责罚、处分等手段使犯错误的人产生相应的紧张、焦虑、畏惧的心理反映,从而产生自律内驱力的一种手段。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和畏惧是人内驱力的一个源泉,是人们行为的一种动力。惩罚教育应以尊重爱护幼儿为出发点,以帮助教育幼儿为最终目的,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纠正。惩罚应以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为前提,让幼儿承担由于自身过错而带来的自然后果,达到使幼儿认识错误,不再犯错为目标的教育方法,它与表扬鼓励表面上对立,实质上统一,都是要达到教育人的目的。不要把惩罚教育等同于体罚或变相体罚,虽说两者有一定的相似性,使得包括社会、家长在内的许多人把两者错误地联系在了一起,甚至等同起来,而二者实际上是存在本质区别的。适当的惩罚是爱幼儿的体现,也是规范孩子行为的有效手段。惩罚远远不是打孩子几下那么简单的事情,惩罚是一门艺术。

二、科学坚持惩罚教育的原则

(一)真爱的原则

其实大多幼儿晓得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会产生接受惩戒的准备,这是人的正常心理需求。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惩罚教育,是符合其心理需求的。当然对孩子的惩罚绝不是体罚,更不是伤害,也不是心理上的歧视和虐待,而是一种高难度的教育技巧。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教师对幼儿必须有满腔热忱的爱。面对稚嫩与童真的幼儿,惩罚应与爱、鼓励、信任同时出现,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惩罚教育”甚至比赏识教育更尊重孩子的自信。教育的艺术是爱的艺术,作为教育手段之一的惩罚,当然是种艺术。因为爱,所以包容;因为爱,所以我们有责任。

(二)适时的原则

尽可能在孩子开始发生不良行为时马上加以惩罚。因为在孩子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密切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如果事情过去几天再惩罚,或几件事加起来一起惩罚,孩子会不明就里,甚至不清楚自己为何受罚。惩罚教育过后更要有相应的说服教育,打一巴掌还要学会抚摸三下,必须让孩子知道是因为自己某件具体的事或行为不好而受罚,但仍是好孩子,父母老师仍然爱他,这才是惩罚的真正用意。如对孩子在墙上乱涂乱画的行为进行惩罚的同时,要告诉他“你可以在纸上画”,并及时为他提供纸张,有条件的还可以在墙上挂块小黑板供孩子涂抹。然而我们也不可否定的是在发现幼儿犯错的那一刻,往往是教师和家长最愤怒、最不冷静的时刻。许多未经思考,过分的违心之语会脱口而出,这不仅会伤害幼小稚弱的心灵,还会让他产生抵制心理。一些孩子自尊受到伤害或因此学会说谎,甚至学会阳奉阴违。有时不妨把孩子的过失记在心里,在适当的场合给予教育或多注意他们的一言一行,找一个机会,使他们明白自己错在何处,不那样做是否会更好,进而让幼儿心服口服。

(三)适度的原则

只有在下面四种情况才考虑施与惩罚:1.当孩子故意犯错的时候;2.当孩子反复犯同样错误的时候;3.当孩子对温和的说教不敏感的时候;4.当孩子听不进道理的时候。对幼儿实施惩罚时,要考虑受他的接受程度,把握好轻重。轻了起不到教育作用,时间长了,会让孩子更加麻木,还有损教师的威信和形象;重了,孩子容易伤自尊心,对前途失去信心,甚至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绪。惩罚的对象要有典型性,起到给其他幼儿的震慑教育作用,尽量避免大面积使用。惩罚幼儿应罚之有度,适可而止。惩罚的开始和要达到的预期目的,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切忌用过量或过重的体力劳动来惩罚幼儿,更不能用歧视、侮辱、恐吓性的手段来惩罚孩子。

三、恰当运用惩罚教育的做法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惩罚更有效

幼儿的心理是敏感的,只要老师多爱他们一点点,多关心他们一点点,他们会回报同样的爱,他们爱老师、爱小朋友、爱幼儿园。不是有这样的一句话“幼儿园是我家,老师是妈妈”吗?只要我们能与幼儿建立起这样的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么,当他犯了错误,老师只要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制止,让他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从而加以改正。

(二)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2岁以下的孩子接近教师和家长不想他们接近的“”时,说“不好”常产生不了效果,这时可转移其注意力,对他说“快过来,看这个”,年龄稍大些了,可以通过语言批评、皱眉、减少买玩具、停讲故事、暂时隔离等对其进行惩罚,到了学龄期,则可以采用减少零用钱、写信或便条、取消他喜欢的活动、保持沉默、打手势或竖小指等进行惩罚。

(三)能够私下批评的,就不要公开批评

许多人认为幼儿不懂事,不懂得自尊,其实,幼儿心灵深处最敏感的地方就是他的自尊心,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的幼儿。如果当众多的孩子批评他,他会产生压抑、恐惧、担心的情绪,影响他的个性发展,如果私下批评,效果会更好一些。人多的场合,当孩子有不良行为时,最好采用皱眉、打手势等暗示性的动作或表情,这会使孩子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保护,也就较易接受家长的要求。当众批评、责骂孩子应绝对避免。

总之,表扬、批评、奖励、惩罚都是教育的十八般武艺,什么都应该有。惩罚就像冷水浴,恰当的冷水浴会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不恰当的冷水浴会是使人感冒。正确把握好惩罚的艺术,充分信任了解幼儿,给幼儿充分的成长空间,在磕磕碰碰中长大的孩子的能力肯定会更棒。

上一篇:提高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探讨 下一篇: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