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

时间:2022-06-06 07:30:58

民生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审美趣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追求宏大、整齐、古板的审美方式转向回归自然,崇尚生活本色。电视民生新闻栏目随之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和接受,也催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民生栏目,如江苏卫视的《新闻眼》、重庆卫视的《民生》、北京卫视的《第七日》等民生栏目从民生出发多角度地去诠释新闻观点,以平民化的视角拉近了电视与观众的距离。一个电视民生栏目的成功,需要优秀的新闻记者,这就要求记者有敏锐的洞察力、独特的视角和高度的社会责任。

一、客观报道,平民情怀

电视民生新闻所关注的是平民百姓身边的人和事,倾听民情,解民意。这就要求记者客观地去报道新闻事实,正确的舆论引导是新闻报道的灵魂所在。正确地把握客观报道和舆论引导二者的关系决定报道取得成功的关键。记者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用客观、真实、生动的画面与文字将原汁原味、鲜活的新闻呈现给观众。作为民生新闻记者,应具有与百姓无障碍沟通的能力、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这样才能正确把握民生所向,让民生新闻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如江苏卫视的《新闻眼》就打出了“看天下,知冷暖”的口号,从民生出发多角度地去诠释新闻观点。节目涵盖了新闻资讯、真情故事、深度解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全景、多触角深入地挖掘新闻内容。

客观准确是新闻的生命,以更民主性的新闻姿态,更人际、更人性化的新闻表达;更民本、更平民化的新闻解读立场,零距离贴近受众,让新闻回归本质,关注百姓生存状态、喜怒哀乐。

二、透视社会热点,化解社会矛盾

民生新闻记者要做到沉到百姓中间去,用记者特有的亲和力与百姓“打成一片”,从而能够迅速、准确地抓住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民生新闻记者应善于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捕捉身边百姓的热议话题,用敏锐的眼光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客观地解读热点当中的焦点、难点,以独特的新闻视角采写出具有深度的好的民生新闻。

通过电视媒体传递时下社会热点,把百姓生活的难事和矛盾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来,运用舆论力量,引导、疏通、化解矛盾焦点,这是民生新闻记者应有的社会责任。作为社会矛盾就存在双重性或者多重性,如不及时妥善解决,将会影响社会的良性发展。作为媒体一旦介入就应以第三方客观的角度面对矛盾,实际调查访问问题关键所在,做到不回避问题,取得化解矛盾的主动权,将矛盾双方的声音相互传递,协调利益关系、消除不满情绪,使矛盾双方在充分了解意图之后尽可能地达成共识,化解矛盾。

如近年来,全国上下各个电视民生新闻记者帮社会弱势群体――农民工讨薪这一普遍热点现象,利用媒体力量,联系劳动主管部门协调欠薪方与讨薪方难以调和的矛盾,在主持公道的同时既分担了农民工的不满情绪,又避免了问题双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使问题得到了合理妥善的解决。

因此,民生新闻记者要善于利用新闻舆论化解社会矛盾,其关键是要调节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弘扬正气。

三、构建和谐的社会舆论氛围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新闻媒体,尤其是民生类新闻媒体,应主动担负起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责任。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民生新闻记者要走出去,真切地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百姓的声音,设身处地地为百姓解危难,营造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文明新风、传递“正能量”的社会舆论氛围,发挥民生新闻记者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新闻力量。

党的十报告提出,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为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同时,按照“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的要求,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目标指向。民生新闻记者只有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关乎民生、民情、民意的方方面面,始终坚守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的社会职责,在新闻采写过程中坚持客观、公正、真实报道,正确行使媒体权利,切实做好本职,才会发挥好民生新闻在促进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单位:阜新广播电视台)

上一篇:用情感打动听众 下一篇:电视新闻主持人的预先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