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声运用的规律与技巧

时间:2022-06-27 12:36:39

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电视以其视听兼备的特点成为传播新闻的第一信息媒介。新闻同期声既是“声解释画”又是“声画统一”,是电视新闻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电视新闻中起到的作用,是一般文字、画面所不能代替的。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应当注重掌握同期声的运用技巧和规律,使声音与画面相互补充、相互辉映,产生错落有致的艺术效果,让电视新闻锦上添花。

电视新闻同期声的运用是发挥电视新闻视听结合优势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广义上说,电视新闻同期声是记者在现场录制画面时同时录下的各种声音,包括记者出镜解说、新闻人物语言、环境背景声、现场声响效果等,它能真实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性格特征和现场氛围。作为电视新闻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同期声正是因其在烘托节目主题、渲染现场气氛、展示人物个性等方面发挥着画面无法替代的作用,给人以强烈的现场参与感、感染力和说服力。同期声诠释着新闻,延伸着新闻,抑或可以说,有了同期声电视新闻才精彩。

作为电视新闻工作者,应当注重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同期声的运用技巧和规律,使声音与画面相互结合,相互辉映,构成一个协调的有机整体,产生错落有致的艺术效果,让电视新闻锦上添花。

但是同期声如果应用不当,到处滥用,效果常常是适得其反的。记者拿着话筒到处伸,新闻中各类人物也不管有无必要,都请其出面讲一通,既无端耗费了前期采访的时间,加重了后期压缩处理的负担和难度,更使电视新闻屏幕充斥着大量水分,限制了在有效时空内扩大信息量的可能性,降低了一档新闻的整体质量。那么,哪些情况下才该运用电视同期声呢?

1.正在发生的现场新闻事件。比如,我们在采访中常报道的重大会议、重要庆典、大型运动会、演唱会,或一场大火、一起事故等,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现场感非常强,不但适合做电视新闻采访同期声,而且还可以采取记者在现场出镜,再夹杂一些现场的音效,这样的新闻报道比较饱满,容易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整条新闻有声有色,也容易让新闻出彩。

2.对某一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难点问题营造舆论氛围。每年的“两会”都是百姓关注的焦点。近年来,营口电视台在“两会”的新闻报道中,借鉴中央电视台的经验和做法,采用了大量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同期声,他们就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很多超前的观念、行之有效的措施掷地有声,引人深思,一个接一个同期声的运用,就很有利于营造一种促进改革深入发展的舆论声势。

3.在调查性新闻里采用同期声可以起到对新闻事实做实证的作用。2011年,营口广播电视台开设了新闻调查类节目《视点》。这档节目不是唱“赞歌”,是对群众反映的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或不公现象进行调查,予以曝光。做这类节目记者要对所掌握的实事的准确性调查核实清楚,否则容易引发严重后果,甚至惹上官司。故而,记者巧妙地运用同期声,将采访调查过程中有关当事人所讲的话、相关知情者及普通百姓的看法等一一记录下来,做到原人原声,作为引证。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而且也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增强了新闻的深度。

4.在人物新闻中运用同期声反映新闻人物的思想和感情。在这方面中央电视台今年春节开播的系列报道――《新春走基层》,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比如,《巡检工的除冰路》、《列车调车员:拧紧春运“安全阀”》等新闻,记录了一个个一线工人春节期间放弃休息,坚守岗位的感人故事。报道围绕他们工作中的细节作文章,大量运用了现场音效和当事人同期声,生动诠释了劳动者的内心世界,让观众感受到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

电视新闻的特点要求时间短、节奏快、语言简练,在短时间内恰当运用好同期声可弥补电视画面的不足,比解说词和旁白更客观、更真实。在同期声的运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同期声要简洁、精炼,成为新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人们的听觉感受来说,过长的同期声容易使人感到单调疲劳。要力戒冗长呆板,紧紧围绕主题所需进行取舍,用最真实可信、最富感染力和引导作用的同期声去丰富节目的内涵。与此同时,现场采访同期声要与解说词和画面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共同为表现一个主题服务,使之有机融为一体、缺一不可,避免“为用而用”的形式主义。

2.要避免人为地“导演”摆布同期声。“导演”摆布同期声使电视新闻失去了真实面目。采访中,记者要善于发现被采访对象的性格特点,拍摄时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性格去表达和行动。千万不要过多地干涉、要求,甚至组织、摆布,教他们怎么说。更不要按自己的意图事先写好稿子,让被采访者照稿子念,因为这么做容易使他们无所适从,因而显得呆板、拘谨,观众听起来也会别扭,因此也就失去了真实感,令人信服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3.同期声要具有典型性和权威性。典型性、权威性就是指选择被采访的人物具有代表性,所谈的内容有普遍性,是能够令观众信服的陈诉、主张或观点,是一种“即此而非彼”的东西,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一般地讲,在画面不好表现,用解说没有相应画面配合的情况下,用同期声表达来弥补,这就要求同期声表达要深刻、透彻,谈到“点子上”。

实践证明,在选择好采访对象的基础上,还需要记者有针对性、不空泛、真诚细致地提问,才能碰撞出充实而精彩的同期声。

总之,电视新闻同期声的运用,是“实践出真知”,我们在采访活动中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宜,使同期声与整个新闻浑然一体,成为报道的点睛之笔。电视新闻记者只有在采访实践中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才能不断提高电视新闻同期声的采制水平,更好地反映电视作品的主题思想。

(作者单位:营口广播电视台)

上一篇:重生小夫妻(七) 下一篇:交通广播突发事件之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