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践行为人民服务

时间:2022-06-06 03:17:06

用生命践行为人民服务

王新杰,一名普通的省直机关干部和省派驻村“第一书记”。自担任第一书记以来,他脚踏实地、任劳任怨,正当他铆足劲谋划帮包村发展前景,誓让百姓生活好上加好时,他的生命之钟却突然停摆在2016年4月24日。

噩耗传来,首张合影定格成永恒

2015年2月,年关将至,春寒料峭。孟良崮纪念馆前,山东省工商局被选派至单县黄岗镇柴庄村任“第一书记”的5位同志,参观完毕,合影留念。不曾想,这竟是他们与王新杰的首张也是最后一张合影。

2016年4月24日,带病连续工作十余天的王新杰,刚从菏泽回到济南,就突发心脏病不幸辞世,终年51岁。

噩耗让一起生活和工作过的省工商局其他几位“第一书记”难以置信,更让王新杰帮扶过的柴庄村村民分外悲恸,83岁的黄富银更是哭倒在王新杰生前住处……

王新杰,山东菏泽人,1964年6月出生,1982年10月参加工作,1988年12月入党。1982年10月至1997年8月在部队服役,先后任第六十七集团军炮团战士、军械工程学院学员、信阳陆院军械修理工训练大队正排、副连职教员、陆院制图材料教研室助讲;1997年8月转业到山东省工商局。

作为普通的工商干部,他在平凡岗位上用认真和热情感染着每一个人。在驰名商标案件材料的受理、登记、初审等工作中,他把关严格,服务热情;在商标案件查处、商标纠纷调查及调解工作中,他态度严谨,一丝不苟;在商标印制管理规范工作中,积极协调,认真督查。除此之外,他还主动承担起繁杂的内勤工作,热心为大家服务,为老干部服务,从无怨言,不求回报。

2015年2月,为积极响应省委工作安排部署,王新杰主动报名,被选派到柴庄村任“第一书记”。

自打到村任职,王新杰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舍小家、顾大家,节假日很少休息,经常连续20多天甚至一月回不了济南,无法照顾妻女。平时,王新杰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需长期使用呼吸机辅助,但他驻村后从不主动提及。由于工作任务繁重,生活不规律,他开始出现胃疼打嗝、胸闷憋气等症状却没能及时问医就诊。

今年4月4日,为尽早完成争取修路计划、考察编制上报扶贫项目、村级服务中心建设和坑塘改造等多项工作任务,王新杰提前返回柴庄村开展工作。

4月21日,身体愈加难受的他才不得不赶到医院,但因故检查无法完成。次日,他再次去了医院,因记挂着工作,依然未做全面检查,仅拿回一包药服用。当天,他还与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赴安徽砀山考察粉条加工项目。返回后立即召开座谈会,商量建设用地问题。23日,他又两次驱车到朱集镇考察。24日上午,他驾车与工作组一起从单县返回济南,准备回单位汇报工作情况,以争取更多支持,然后再到外地考察脱贫致富项目。

在返程初始,他就感觉不适,但仍坚持赶路,午饭也耽搁了,耗时四个多小时匆忙赶回济南。不幸的是,当妻子下午回家时,发现王新杰已猝然离世。

……

悲痛、不舍、想念,这是所有跟他接触过的人共同的感受。

“临走时还安排了下一步修路的事,说是回济南两天就赶回来,不曾想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柴庄村村民听到王新杰去世的消息,难过地流泪了。“他去世前4天,由于村里打井、修路、建村级服务中心还有编织项目,基本都告一段落,大家特别高兴。他提议改善一下生活,我们就包了水饺。”同在黄冈镇并肩工作的战友觉得王新杰的去世太过突然,一时难以接受。

倾力扶贫,村庄发展开新局

柴庄村是个贫困村,全村耕地面积3325亩,共630户,而贫困户就占到三分之一;因历史、地理等因素,这里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村头至镇驻地的7公里道路年久失修,雨天泥、晴天土;全村近三分之二的耕地未解决灌溉问题,只能看天吃饭;全村电路老化,生活用电受影响;村活动室年久失修、房屋老化,还存在用地纠纷,村干部无法正常开展工作,群众没有活动场所……王新杰每天要骑车在这高低不平的土路上,来回颠簸两次以上。在他心目中,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7公里,不仅是外出的必经之路,更是全村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多走一趟,就多了份希望。

面对种种困难,王新杰没有丝毫退缩,冬冒严寒,夏顶烈日,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优良作风,赢得了村干部和群众的认可和欢迎,打开了局面,为村里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柴庄要发展,强化村党组织建设是关键。驻村伊始,王新杰就从抓班子、抓党员、抓阵地入手,在上级党组织支持和帮助下,充实和调整了村党组织。积极与村党员干部交流谈心,引领他们树立起植根百姓、服务百姓的意识;建章立制,恢复了帮包村党支部中断的“”制度,遇有重大问题,及时召集全体党员讨论交流,激发了党员参与本村事务管理,积极行使党员权利、履行党员义务的热情;开展集体学习、重温入党誓词,向每位党员发放《学习读本》和党徽;先后组织爱心捐赠、放电影和地方戏剧演出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一系列举措,使村两委的凝聚力、号召力显著增强,为下一步开展产业扶贫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王新杰认为,脱贫致富绝不仅限于修路通水电这些基础项目。他一到柴庄村,就开始走访调研,多次召开村两委会,到党员干部、致富能手及贫困户家中走访,在田间地头、路边村口与群众交谈,深入了解村情民意和发展建议。通过大量调研,不仅使帮包村干部群众接纳了他,也获取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经反复酝酿、深入讨论,按照“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尊重民意、改善民生”原则,“第一书记”们谋划了帮包村发展的两年规划。

为奠定柴庄村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基础,王新杰与村两委成员先后赴浙江、安徽和省内菏泽、济宁等地实地考察致富项目,经反复调研筛选,确定了覆盖帮包村全部贫困户、符合帮包村实际情况的粉条加工项目,并稳步推进实施。为增加村集体收入,他提议将坑塘改造成鱼塘,转租后收取承包费,发展各项公益事业。

现在的柴庄村,新修的水泥路两旁完成了绿化和亮化;开始实施高低压生产生活用电线路升级改造,群众不再浇地难、用电难;村活动室有了新址,村级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有线电视、网络以及全村90%的自来水入户,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在他眼里,农民群众是最亲的人

作为一个农村出身的干部,王新杰愿意去做“第一书记”,因为在他眼里,农民群众就是最亲的人。

从2015年2月被选派到柴庄村开始,王新杰的心里就时刻装着那里的家家户户。谁家的房子该修了,谁家的老人生病了,谁家缺棉衣棉被油面了,哪个五保户家过节没钱了……他都逐一登记造册。

郭灯山,是柴庄村一名独居老人,今年70岁,常年居住在一个十分破旧简陋的茅草棚里。棚子既不遮风,也不挡雨,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棚子里仅有一个烧水炉子和一张简易床。儿子无业在外,不知去向。王新杰了解情况后,想办法为他申请了危房改造。郭灯山住进新房后,专门邀王新杰到家做客,他紧紧握住王新杰的手,笑容满面,连声道谢:“我祖上三辈子都没住过屋子了,到我这一辈总算离开茅棚盖上了屋子。”

83岁的黄富银是村里的老贫困户,儿子黄显灵64岁了,身体有病常年不能劳动,生活起居全靠黄富银照顾,父子俩长期生活在三间破旧危房内。王新杰积极为父子俩各申请了1700元的低保金,并申请了危房改造。

熟悉商标业务是王新杰的一大优势,他想方设法将其转化成老百姓的收入,主动为干部群众讲解商标助农政策,开拓发展思路和方法。他首先积极争取省、市工商局和单县市场监管局支持,紧密结合帮包村和当地企业实际注册商标,协助一家企业申报了驰名商标,为前花园、张下庄、南老窝村合作社注册了“黄岗垄腾”“铁倍”“故道情”等商标,为单县百果家庭农场、黄岗镇果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帮包村个体户注册了“慧硕”等特色商标,积极支持优质农产品生产和特色农业发展,拉动农产品加工销售,促进农民增收。就在去世前,王新杰还在积极协调为黄岗镇注册“黄岗红炖羊肉”“黄岗大炖羊肉”“黄岗红烧羊肉”“黄岗红烧羊羔肉”“黄岗馓子”等地理标志商标事宜。

为改善帮包村简陋的教学设施,让帮包村孩子们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今年4月初,王新杰经过积极争取和多方协调,联系到十几家爱心企业,打算发起一场关爱留守儿童爱心助学公益捐赠活动。然而,正当王新杰鼓足干劲,打算为柴庄的进一步发展大显身手,为柴庄人带来更好生活时,他却牺牲在“全心全意为民脱贫谋富”的路上。

五十而知天命,勤勤恳恳工作了大半辈子的王新杰,本可顺理成章地等待正常退休,过上含饴弄孙的晚年时光。但他却选择了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冲锋陷阵,为一位位贫困户的冷暖,为柴庄村的小康而奔走操劳。

王新杰走了,柴庄村人再也看不到他那匆匆的身影,听不到他那暖心的话语,却永远记住了一位转业军人、一位工商干部、一位“第一书记”对党的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誓言无声,精神永驻。

上一篇:房价飙升引发提前退休 澳大利亚劳动结构堪忧 下一篇:《传习录》“以象达意”式论述语言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