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如何突围汇率战?

时间:2022-06-06 01:51:11

外贸企业如何突围汇率战?

从长期来看,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开拓创新,努力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是我国出口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根本所在。

随着欧美经济体连续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一些经济体货币相继贬值的趋势日渐明显,近期日本央行开启“无期限”宽松货币政策更预示了这一点。数据显示,尽管2月份美元有所走强,但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元指数已从近84点高位回调至80点位置,而日元兑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则从去年9月至今大幅贬值约17%。此外,受日元贬值影响,韩元等一些国家货币纷纷走软,货币贬值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渐显。

“尽管我们不能将当前东亚地区的货币形势称之为‘货币战’,但某种程度上的竞争性贬值已经逐渐浮出水面”,招商银行高级金融分析师刘东亮认为。发达国家货币的竞相贬值,对以出口为主要拉动力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不言而喻。

汇率的边际效应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导向型行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出口价格的相对提高,这意味着中国产品在国外价格竞争力的下降,而价格优势正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真正生命力。另外,出口企业还会遭受出口收入转化成人民币时的汇兑损失,以及由于出口量减少造成的损失。而且,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人工费用等生产成本增长,故对出口贸易依存度大的行业的短期冲击将难以避免,尤其将严重影响那些以低价格取胜、科技含量较低的产品出口。

由于出口价格弹性的不同,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行业出口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有差异。我国的出口型行业主要有纺织、服装、化工、电子机械制造业等,其中纺织服装业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依存度达50%左右,且附加值低、主要以价格为竞争手段,出口价格弹性较低,降价空间很小。因此,人民币升值后,将大大削弱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研究显示,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行业的利润率将下降3.19%、2.27%和6.18%。如果人民币升值3%,可能会抹平国内纺织服装业的平均利润水平。我国纺织品出口额占出口商品总额的20%左右,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家电行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也是人民币升值的重灾户。中国家电产品以低成本在国际市场获得相对比较优势,出口已经成为拉动家电行业增长的重要力量,故出口增长形势对家电行业的整体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据测算,人民币升值2%,将造成家电出口中8%左右的利润损失,影响家电工业总产值增速下降3个百分点。我国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出口依存度高,虽然它们因进口原材料及机器设备成本的下降而分享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好处,但由于出口依存度高,其受到的负面影响将是显而易见的。据测算,人民币升值2%,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出口损失将超过20亿美元,工业总产值增速因此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

此外,我国玩具、木材、家具,以及制造业中的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皮鞋、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自行车制造、家具制造业、集装箱、金属包装容器制造业等也将因人民币升值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短期内这些行业的出口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盈利水平将有所下降。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或升值幅度过大,那么升值所导致的边际负面效应还会扩大。

汇率战致企业利润缩水

春节的节日气氛已经淡去,正准备开足马力生产的对日外贸企业,却正面临日元贬值的巨大压力。自2012年9月下旬以来,日元兑人民币汇率开始快速贬值,日元兑人民币汇率从三个月前100日元兑换8.04元人民币,到目前100日元仅能兑换6.68元人民币,贬值幅度近17%。从日本目前的经济状况来看,日元贬值的势头还将延续,贬值幅度有可能达到20%左右。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分析,按照人民币对日元升值近20%测算,大致对应我国实际有效汇率上升1.5%左右,可能造成我国实际出口下降约2.5个百分点。

日元贬值的影响正在发酵,对日的企业“压力山大”,原本不高的利润几乎被日元贬值所吞噬,日本的订单成为烫手山芋。以纺织企业为例,由于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比国内低,竞争优势大,原有的日本客户把大部分订单转移到了孟加拉国、越南等国进行采购,在中国市场可能只保有少数中高档产品的采购。原本还可以跨省寻找加工厂的外贸公司,在河北、江苏、湖北等省份还能找到一些合适的工厂,目前尽量获取的利润几乎荡然无存。

而相较于日元贬值造成的损失,美元贬值的影响要更大。美元是目前最为主要的国际计价结算货币,去年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升值,从1美元兑换6.40元人民币飙升至1美元兑换6.29元人民币。等出货、运输、到达这段时间里,人民币出现大幅上涨,那么企业的直接利润就会缩水,一旦签单前的定价赶不上汇率上涨幅度,就有可能赔钱。

应对需多元化

对于人民币汇率波动,相对说来大型品牌企业应对有方,而中小企业还是感到了汇率的压力。对于格力、海信、海尔这类有品牌、有技术的企业而言,受人民币升值的短期影响不大。一是企业对当前国际形势早有心理准备;二是大企业自身应对能力较强,这两年,企业在采用套期保值等金融工具上积累了经验,另外,海外市场销售额保持较高幅度的持续增长,这种良好走势冲淡了短期汇率波动的冲击。受汇率波动影响,一些中小企业的外贸订单呈现短期化趋势。河北华夏实业集团一位负责人说,最近一年多,公司外贸订单都是以短期为主,上下浮动1点到2点还可以接受。虽然也采取跟银行协商远期结汇等方式规避风险,但由于订单金额较小,效果并不明显。

海外订单大幅下滑、人民币汇率不断攀升、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成为外贸企业目前难以突破的三大困局。伴随美元、欧元、日元贬值,国内外贸企业在选择订单上也有了变化,进口订单受到欢迎,一些外贸企业增加了进口。除了增加进口业务,企业可以尽量开拓国内市场,“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不同企业形势不同,厦门宏达洋伞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嘉怀对本刊记者表示:“国内的市场很大,但是国内的信用度还是非常不好,从大公司到小公司都差不多。所以国内市场的销售额每年都有增长,但是这个增长是保守型的增长。另外国内的商场、大卖场的费用也非常高,所以目前不会对国内市场做很大的扩充。”

外贸企业和买家谈判,提前做好关乎报价的风险预估十分必要。比如,企业可以设置价格和时间区间,为合作过程设置更多安全屏障。而对于订单周期比较长的产品,有些企业选择与海外客户协商好一个固定的汇率情况。相比有些企业的汇率压力,蔡嘉怀稍显轻松。厦门宏达洋伞有限公司以雨伞出口为主,出口占市场份额的80%,而内销部分仅占20%。蔡嘉怀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因为汇率的部分我们是可以预知到的,对一个企业来讲每年都要预估成本,涨多少都能够测算出来,所以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不是很大。合理增长一点,加个5%、6%大部分客人还是能接受的。”另外蔡嘉怀表示,由于自己的企业做的是中高端产品,客人对合理涨价的接受度会高一些。

也有专家称不应过度夸大汇率对出口的影响,建议企业积极应对,利用包括接收短期订单、利用“金融避险工具”以及在订单合同中加入价格调整条款等方法规避风险。此外,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人民币结算。

从短期看,人民升值后出口企业为了避免汇率风险应该尽早结汇。在与对方洽谈合同时,选择即期信用证支付或付款交单的方式以便尽快收回货款。在此种方式行不通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让进口商以票汇、信汇、电汇的方式部分或全部货款,可以予以一定的现金折扣以激发进口商及早付款的积极性。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汇率风险也可以提前收款,便于企业内部资金流通。另外,在签订合同时,出口商应该在与进口商友好洽谈的基础上合理选择计价货币。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可能对其他货币在未来会贬值,这要建立在对未来汇率变化预测准确的基础上。需要企业培养或引进相关方面的人才,以便辅助决策者做出合理的选择。其次,出口商也可以选择通过保理业务提前收回货款避开汇率风险。福费廷业务也是一种很好的避免汇率风险和进口商信用风险的方法。最后,出口企业还可以利用套期保值来减轻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

从长期来看,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开拓创新,努力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是我国出口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根本所在。另外,出口企业应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可以在国外利用当地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就地销售;如果目标市场生产要素成本较高,企业也可以选择要素成本低的第三国生产再出口到目标市场。在走出去的同时,企业还应该积极寻觅并开拓新的目标市场,市场多元化可以降低出口企业对国外某些市场的长期依赖;若这些国家由于某些贸易限制或外汇管理方面的制约不能进口我国的产品,那新兴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由此给我国造成的产品积压和资金占用问题。通过出口到新兴市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争端,并减少贸易争端发生的频率。

上一篇:“原罪”救赎 下一篇: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 抓住切点 有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