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近年高考改革的趋势

时间:2022-06-06 07:36:07

浅析近年高考改革的趋势

从表面上看,高考不过是高校招收新生的考试,实际上,它似乎决定了高中毕业生要面临一次社会大分工:只有人选,才意味着取得了日后进军“白领”的资格;一旦落选,就大多要与“蓝领”为伍。“一分之差,上天(进入上层建筑)入地(下乡劳动)”的说法,形象地概括了这种现实。由此,人们对高考制度科学化的关注,无是高考改革的一个热点。

作为教与学的指挥棒,高考应导向追求社会劳动的实用知识,还是应付考试的实用知识对于高考价值的体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质量测评监控!中心副主任臧钦军认为有三十层面:只把分数视为评价标准是最直接也是最低的层而;导向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是第二层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最高的层面。

在实现价值的操作方法中,我们普通中学用得最多的莫过于题海战术。作为、种过分而刻意追求技巧的考前训练,它的“现实”价值在于使学生储备大量对高考有价值的知识。因此有人说,应试也是一种能力。只是这种能力与高考为测查真实能力的目的相比,可谓“鱼目混珠”:每年高考后的两三个月,不少高校新生在接受语文知识的测试时成绩一落千丈,不正是对把追求高考分数作为学习唯一目的的注释么!

高考命题技术的科学化,是促进学生能力提高的重要一环。北京理工人学高教研究所刚研究员杨东平说,近年间不少知识记忆型文科考题的刻板的标准答案,极大地束缚了考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

如“雪化了变成什么”的标准答案是“泥和水”.有考生答“春天”就算错误。可见高考改革从命题技术入手是非常必要的。日前,国家的一项“高考数学能力考查研究”报告中。也提出了一套理科命题的改进原则及方法:试卷应以知识为思维材料。杏考生对材料的组织、存储和提取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以能力立意为主线编拟试题,合理配置题型以发挥不同题型对考夜能力的不同要求,确定试题难易结构以提高试卷对考查多层次能力的区分度等。

据了解,上海市利用每年单独以“上海卷”进行高考的“试点”条件,避免了。上述问题出现,这就是根据水平考试和选拔考试性质上的区别,分别设计以课程设置为科目.以评价学科教学内容掌握程度为内容特征的会考,以覆盖高中主要课程,以考查思维:与自学能力为内容特征的高考。总之,正如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命题研究与信息中心副主任胡江浩所说,要使高考成为对学生思维、语言交际、自学及实验等方面能力的全面考查,只有提高命题技术,改进考试手段,对可能“考”出学生的真才实学。

高考竞争由高考录取率所决定。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不在高考而在围绕商考的竞争 90年代初国内曾有人提出:高考制度是高度计划经济的产物。后经专家考证,凡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考试事业也发达且考试的机构庞大、力量雄厚。

一项关于近年高考的研究提到这样的事实:从18一22岁的人的普通高校入学率肴,日本和韩国均超过30%,我国还只有6.5%。当我们的考生在追求高学历时,他们的考生也在追求着高“学校历”(即名牌高校)。日本的家长认为,孩子只有经得起这种考试的激烈竞争,才是成人的表现。韩国的高考每年由政府认定的教育评价院组织,除语、数,外,还要加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其中考”听力外语”那天,由国家广播电台播送试卷的一段时间,国内所有飞机停飞。

在我国,高考中的竞争实际上影响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化和正常化发展,于是,高考改革的一个焦点,就落在了怎样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国情创造一种近于公平合理的正常的竞争机制。

以下是一些研究人员围绕创造这种竞争机制提出的建议:

我国中学课程设置大多而且重复。改变这种学用脱离的现象,有新加坡实行中学分科制的成功经验。即使分科培养出的专业人对在其非专业方面有许多无知,也总比“万金油”干部有用,何况当今的信息时代,为人们可能获得一般知识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应该说,在分科基础上选拔人才比我国想当然的“无差生”教育科学得多。

历来被赋予双重任务的普通高中,实际上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都是瞄准升学,升学任务是实在的,而就业任务是空洞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各主管部门应该考虑为落榜生建立其就业前的培训制度。

目前我国每年普通高中毕业生数与普通高校招生数2.5:l的比例已不算校在德国和瑞士的中学教育“分流”,都主要服从于由学校进行的强有力的“定向指导”。在日本的高三年级,也安排有50个学时的这种指导。相比之下,我国中学教育的“分流”还过于自由和盲目。为与高考改革相适应,指导学生根据国家需要和自身情况选择“各就各位”的道路,似应加大工作力度。

谈到高考中竞争的根源,国家教委考试中心主任杨学力认为在于差别,如“三大差别”、重点校与非重点校的差别等。高考竞争的实质就是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考生出于这样的愿望的竞争,只有通过科学的考试才能解决。杨学为的上述观点,或许可以给人们这样一些启示:

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竞争并不因高考制度的优劣而起落。这是由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文化传统、就业制度以及城乡差别等因素所决定的。也就是说,无论高考制度怎样改革,伴随高考的竞争永远不可避免。

考生在高考中的差距,不仅是知识与能力上的差距,而且有对激烈竞争的态度差距。一个考生以多少自信参加高考,都具体反映着他有多少为争取美好未来而投身于竞争的勇气,而他对自己一旦落败于考场能有多少承受力,更是一 种人生观和意志力的严峻考验。在这个意义上,高考从来就不是单纯的智育。

创造一个“好的考试”,才能适应培养人才和招生考试的方式方法及内容方面的新要求如何考和考什么,这是科学地进行高考制度改革的重点。

(河北省鹿泉市招生办公室)

上一篇: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语言的锤炼 下一篇: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提问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