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宁夏段三十年来汞污染对经济鱼类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06-06 02:55:25

黄河宁夏段三十年来汞污染对经济鱼类的影响分析

从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本研究对黄河宁夏段经济鱼类的含汞水平进行了采样监测,结果表明:这段河道的汞污染对经济鱼类的影响较大,然而,随着环保部门对上游重点涉汞企业水污染治理的深入,汞污染对鱼类的影响有所减轻,但仍有超标样品,应引起重视。

汞具有高毒性、持有性、迁移性和生物蓄积性。由于汞的大气循环和食物链富集,排放到环境中的汞很容易进入到各种介质和食物中,汞的使用与排放可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并危及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安全。水银电解法生产烧碱、含汞矿石和金矿的开采冶炼、燃煤、医院、电池厂、电石乙炔法氯乙烯、仪器仪表等生产行业或部门在生产或工作过程中都会向环境排放汞污染物。本文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到新世纪初期对黄河宁夏段河道的主要经济鱼类鱼体中总汞含量进行阶段性调查与分析,从而另一角度反映出黄河流域宁夏段水质改善状况。

1 宁夏汞污染现状

宁夏概况。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位于中国西北部,黄河中上游。东邻陕西,北接内蒙古,南与甘肃相连,国土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黄河宁夏段自中卫市南长滩入境,西东转南北向蜿蜒于卫宁平原和银川平原,至石嘴山市麻黄沟出境,流程397公里,占黄河全长的7.3%,属上游下段。宁夏境内的河流下段为引扬黄灌区,面积约287Km2,人口350.7万,引扬黄灌溉600余万亩,年过境水量约300亿m3/年,是宁夏最大的水利资源。三十年间,该段河道盛产黄河鲤鱼、鲶鱼、鲫鱼、雅罗鱼、大鼻吻鲟、草鱼及白鲢等经济鱼类,年产量约100t。

宁夏汞排放源分布情况。自70年代以来,黄河上游中段甘肃省的工农业生产所排放的污水中含的汞及其化合物进入黄河以及宁夏灌区的化工、仪表及医疗单位发展和排污中所含的汞的流入均是此河段汞污染的主要原因。截止2010年底,宁夏全区共有8家涉汞企业,共涉及3类排放源,分别为氯化汞触媒生产、电石法聚氯乙烯(PVC)生产、铅锌冶炼。

黄河宁夏段水环境质量状况。宁夏全区水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地表水断面(点位)25个,其中黄河宁夏段国控断面4个,省控断面2个。“十一五”期间,黄河宁夏段水环境质量改善显著,比“十五”期间提高一个水质类别。2010年黄河宁夏段水质综合污染指数(Pj)为4.38,比2005年下降了28.1个百分点,呈显著下降趋势。

2 黄河宁夏段鱼体中汞含量测定及结果分析

采样时间。1983年7月、8月,1988年7月,1996年7月,2002~2004年7月份,2008-2010年7月份,均为这段河道的丰水期和经济鱼类的生长期及捕捞、垂钓期。

采样地点。 80年代汞污染对黄河宁夏段的影响研究,以宁夏青铜峡水电厂大坝为界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为中卫-青铜峡河段,下段为青铜峡-银川-石嘴山河段;90年代为中卫-青铜峡河段;21世纪初为中卫河段。

样品直接购买于常年在黄河边打鱼为生的渔民捕获的鲜活经济鱼类,并辩真伪。

对照样品为甘肃刘家峡水库新鲜的经济鱼类的含汞水平;为了对照引用黄河水在灌区平原进行池塘养殖对鱼类的影响,同时于1988年10月采集了银川地区池塘产经济鱼类样品。

分析方法。分析用样品的取样:取鱼类的脊背肌肉供分析用。

分析方法:采集的鱼肉样品经V2O5-HNO3-H2SO4消化,应用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F732型和CG-?A型测汞仪进行测定。

分析结果。1982~1983年鱼类含汞:1982~1983年两年中,共采集鱼类样品182尾,共8种,其中有杂食性的鲤鱼、鲫鱼、大鼻吻鮈,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28期2013年第4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

肉食性的鲶鱼,滤食性的白鲢和雅罗鱼等。这段河流的经济鱼类总汞含量在0.01~0.94mg/㎏,通过测定分析得出:青铜峡-银川-石嘴山段的大鼻吻鮈鱼(渔民混称为鸽子鱼)鱼体含汞最高,鲶鱼含汞量在0.12~0.77 mg/㎏,鲤鱼含汞量为0.05~0.55 mg/㎏,平均值为0.67 mg/㎏。此结果和鱼类的生活习性和食肉性有关。

按国家食品卫生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水产动物及其制品甲基汞限量为0.5mg/㎏,肉食性鱼类及其制品甲基汞限量为1.0mg/㎏,(水产动物及其制品可先测定总汞,当总汞水平不超过甲基汞限量时,不必测定甲基汞。)

1988年鱼类含汞:鱼体总汞含量在0.435~2.467 mg/㎏,银川-石嘴山河段的雅罗鱼总汞含量最高,该段鲶鱼个体含汞量最高,达2.467 mg/㎏,汞含量平均值为1.309 mg/㎏,有超标样品检出。

1996年鱼体含汞:1996年共采集鱼类样品14尾:其中中卫河段6尾,主要为鲤鱼、鲫鱼、鲶鱼,含汞范围为0.095~0.190 mg/㎏,平均值为0.118 mg/㎏;青铜峡河段8尾,主要为鲶鱼、雅罗鱼、鲤鱼和鲫鱼,含汞范围为0.022~0.252 mg/㎏,汞含量平均值为0.122 mg/㎏。

2002~2004年鱼体含汞:三年期间共采得鲶鱼、鲤鱼和鲫鱼共21尾,含汞范围为0.031~0.496 mg/㎏,平均值为0.200 mg/㎏。最高值为2003年的鲫鱼,汞含量平均值为0.496 mg/㎏(见图)。

2008~2010年鱼体含汞:三年期间共采得鲤鱼和鲫鱼共18尾,含汞范围为0.022~0.527mg/㎏,平均值为0.280 mg/㎏,最高值为2010年的鲫鱼,汞含量平均值为0.527 mg/㎏。

3 结论

研究表明,从黄河宁夏段三十年来经济鱼类汞含量变化趋势图可以看出,自80年代到新世纪初期,这段河道的汞污染对经济鱼类的影响较大,鱼汞含量的变化与黄河水环境质量状况有关,随着上游甘肃和宁夏河段的重点涉汞企业水污染治理的深入,汞污染对鱼类的影响有所减轻。然而,三十年来黄河宁夏段仍有水汞检出,虽然含量较低,但鱼体的富集能力很强,汞和甲基汞在鱼体不同组织和器官中分布,长期食用被汞轻微污染的鱼类对成人影响不大,但对孕妇及儿童却有一定危害,应引起有关部门对潜在环境污染及健康风险的重视。

(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上一篇:Battery Backer (电池支援者)设计的意义与技术... 下一篇:关于建立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与公安食管理部门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