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三性”经

时间:2022-06-06 02:46:33

股市“三性”经

参与股市投资之时,即面临不确定性和周期性。而同样面临着不确定性和周期性的挑战,一少部分人则稳定地盈利,另外大部分人则稳定地亏损――盈利和亏损往往在个体间呈现出难以遽然摆脱的宿命。投资界这些充满矛盾和困惑、和谐而必然的现象如何解释呢?

不确定性

先贤们的一些思考中多有对人类自身有限能力的清醒认识,该认识用之于金融市场的话,即可看作是“金融测不准理论”的哲学基础。测不准理论的开山鼻祖――春秋时期周朝的图书馆长李耳先生,在他的那本大作《道德经》中反复教导人们正视人类自身局限性、正视不确定性。比如:“治大国如烹小鲜”――别自以为是地来回翻动它。再比如:“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这句话的西方解释是“人类一动脑筋,上帝就会发笑”。又比如:“道可道,非常道”翻译过来可以说成是:“道是说不清楚的,如果能够说得清楚的话,那它就不是道”。更有甚者的是所罗门王,他说:“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一切都是捕风,一切都是捉影。”所罗门国王的上述言论与道家的无为、无智说多么的神似。索罗斯则用反射理论来概括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意思是说在诡谲莫测的金融市场里,测不准是一种必然。其实索罗斯本人所用之于金融市场的正是他的恩师波普尔的“信息分散存在”思想。2007年是历史上少见的大牛市,居然有四成多的投资者呈损态,这也从实证的角度应验了先贤们的思考和认识。先贤们关于“人类自身能力充满局限性、社会历史发展充满不确定性”的思考认识,影射到金融市场的话是否就是“金融市场参与者充满局限性、市场本身充满不确定性?”“败坏之先,人心骄傲,尊荣之前,必有谦卑”,常怀敬畏之心,也许就是少部分盈利者总是确定性地盈利的原因吧。

周期性

与不确定性相辅相成的是周期性。证券分析所依赖的假说之一就有“历史会重演”。“历史重演”理论又与“周而复始者日月是也,隐而复生者,四时是也”的兵家思想相呼应。历史会重演也罢,周而复始也罢,运用于投资的话可以推论出证券市场上牛市的轮回和熊市的轮回永不停步的结论。有牛市就有熊市和有白天就有黑夜、有酷暑就有严寒、有好人就要恶棍一样,都是一种存在而已,即使是其中的熊市、黑夜、严寒、恶棍也有其价值。所以李耳概括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天地造化看起来,什么都是平等的存在,熊市的价值莫过于让牛市的泡沫更大,严寒的价值莫过于使来年的酷暑更加炎热,坏人的价值就是当好反面典型,好让好人可以更好。最近的实证案例是:时逢郴州夏天遭遇罕见的酷暑时,已有些老者凭生活经验推断郴州冬天会有罕见的严寒。历史的荣枯兴盛也一再表现出了周期性,强大的古印度达罗毗荼人曾创造了盛极一时的佛教文化,后来却为外来雅利安人征服奴役,勉强活下来的古印度人的后人直到现在还以首陀罗为种姓,世代以清除粪便等最低等的职业为生。而他们曾经创造出来的光辉文明要不是中国唐朝的玄奘明文记载的话几乎不为后世所知。类似的还有风光一时玛雅文明的亡国灭种,而且就连孕育了孔子、孟子、秦皇汉武的华夏古国也在近代被工业化国家百般蹂躏,处于亡国灭种的边缘。从实证分析的角度看,从1994年到2001年的一轮完整牛市之中赚的钵满盆满的众多投资者,许多人又在2001年到2005年的熊市之中被淘汰出局。只有部分投资者做到了“有道则现,无道则隐”。“有道则现,无道则隐”,用之于股市中的策略,就是牛市周期里要有所作为,熊市周期里有所不为。或者说市场好的时候就出来多盈利,市场不好的时候就冬眠起来等待时机。在这两年的兴盛周期里赚了很多钱的投资者大有人在,笔者这里祝愿他们能够在将来适当的时机里急流勇退、保住投资成果。

确定性

不确定性和周期性是就整体市场而言,投资个体则呈现的是惊人的确定性。冥冥之中,股市里的两种人,其盈利者几乎总是盈利,其亏损者几乎总是亏损。依笔者的观察,发现少数成熟稳定、一贯盈利的人哪怕一时被套牢或者一时亏损,几年下来,资产总是在持续地增长。比如一位2002年到现在已经增值了20倍的代表性客户,2007年10月中旬时候也曾经在88元附近全仓买入中国神华,后来这只股票最低下探到了50余元。该客户被套之后选择了就地卧倒、等待时机的策略。其所持有的股票是中国的优质蓝筹股,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整固之后,最终该客户解套盈利的概率非常大。本营业部另外一位代表性客户也曾经在7元钱买入一只军工股,后来这只股票涨到了16元,由于在2007年5.30高点时没有在高位卖出,该股又一度打回到了7元钱,但该客户始终满怀信心地持有该股票。到目前为止该股又创了新高。这位客户加上本次盈利的话,溯自2005年牛市开始以来该客户的资产已翻了6倍、而且已经是千万的身价了。与上述两个案例相背离的是另外一部分总是亏损的个体,他们哪怕是在某一段时间资金翻了不止一倍,哪怕曾经一度取得了不错的投资成绩,几年下来以后往往终究还是亏损。本营业部的一名反面代表性客户是个老股民了,如果以某几个星期作为时间单位观察的话他可能是有赚有赔,但以年为单位来观察的话他终究难以盈利。他省吃俭用陆续投入到股市的钱不少了,可总资产就是不见增加。该客户从2007年初到当年5月的投资也颇成功,还实现了资金翻倍的效果,但是从5.30开始,就不断地重复套牢、割肉、再套牢、再割肉的历史,到2007年底,不但所有的盈利都送回了股市,而且还把自己的本金又赔掉了一半。以上盈亏的宿命因何而成、又因何而变呢?或许实证观察可以窥见神龙之一爪部分总是盈利的少数人身上,总可以看到一些美德,诸如有耐心、不贪心、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等等。另外一些总是亏损的人身上可以看到的性格特征则是:浮躁、贪得无厌、常怀侥幸心理。所罗门国王有“心在哪里,财宝就在哪里”的著名论断,或许财富这种灵性东西专门投奔那些有心力驾驭财富的人,并逃离那些缺乏自我控制心力的人,或许股市的作用仅仅是充当了财富“良禽择木而栖”的工具而已。

上一篇:化学教学中之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下一篇:找借口?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