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觯喝冒倌晔Υ笮T拔幕风生水起

时间:2022-05-19 11:57:56

我一直对有执着追求与坚定信念的人抱有敬仰之情。毕业留校至今,15年的青春岁月,福建师范大学校团委书记叶鲆恢痹诠睬嗤鸥谖簧戏钕住⒎芏贰⑻剿鳌K最深的体会是:真情投入、方有收获。同事对他的印象是:稳重自信、平易近人、乐于奉献。平和的叶书记眼神里常常闪烁着一种特有的锐气与魄力,“思想带团、服务立团、创新强团、文化兴团”是他坚持的工作准则,口号有些抽象,但他绝对是个知性感性兼备、善于思考而富有情趣的人。从小就很有崇高追求的他一直把当做自己的景仰偶像,勤勉做事,且信心满怀,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他很明白心气的力量,他的口头禅是:“一定行”、“要做就做到最好”。座右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工作风格: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作为福建省青年工作研究会会长,叶书记在理论学习方面可谓典范,“思想带团”理念发挥到及至。更为可贵的是,注重理论指导实践,勇于“开拓创新”,于2005年创新性地引入高校团学工作项目化运作的工作理念,实践中形成了高校共青团项目化运作四大支撑体系。作为高校团支书,他十分注重学生成材问题,致力于服务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始终坚持“服务立团”。在建设高水平的校园文化方面更是成绩斐然,“文化兴团”搞得风生水起,非常有特色……

在叶书记带动下,师大共青团工作欣欣向荣,捷报频传:连续八年被评为“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2006年被评为“党建带团建先进单位”;被评为“省五四红旗团委”……叶书记本人也受到了广泛认可:1998年被评为“省优秀团干”;2001年被评为“省新长征突击手”;200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团干”等。

福建师大团委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更是不遗余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福建师大团委历来注重用先进的校园文化占领校园舞台,将时代气息与百年文化底蕴科学整合,致力于构建富有特色的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服务体系,服从服务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对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拓展校园文化的丰富性、注重校园文化的规范性、致力校园文化的开放性、打造校园文化的师范性,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正是基于福建师大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2002年该校被教育部、团中央定为全国首批63所大学生素质拓展试点高校(福建省仅一所试点高校)。

只有多元化的丰富内涵,才能满足21世纪青年学子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福建师大团委全面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艺术教育活动,形成了校级活动、院级活动和社团活动三个有机互补的层次。

校级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主流和引领者。坚持开展一年一度的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迄今为止,已连续举办了21届文化艺术节和24届学校音乐周,每届文化艺术节都举办近百场的文化艺术活动,五月份成为师大学子们文化艺术的春天。在2005年7月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该校获得一等奖 6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5个共19个奖项,获奖总数和获一等奖数均居全国第二。2006年,师大校青年合唱团参加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获金奖银牌(金牌空缺)。学校大学生辩论队分别于2004年、2007年获得福建省大学生辩论赛冠军,并分别于2005年、2006年赴台湾参加第四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赴新加坡参加第二届亚太华语大专辩论赛……

为全面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福建师大团委不断推出各种高水平的讲座,如开展“百场学术讲座”、“当代学术前沿与社会热点问题论坛”、“专家论坛”、“博士论坛”、“归国学者论坛”、“长安学子谈”、“社团掌灯人”、“走进挑战杯”、“世纪精英学校培训”等活动,形成了学校浓郁的学术创新氛围。福建师大团委还不断加大对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经费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启动“本科生课外科技计划”,大力支持本科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新潜力,使该校学生在“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和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及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ACM程序设计竞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到目前为止,师大学生在课外科技学术竞赛方面共获得国家级奖项30多个,省部级奖项100多个。

院级活动作为凸显学院专业特色,满足学院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和促进内部交流,一直起着校级活动的补充作用。社团文化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使学生团体成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成为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的重要力量。全校共有校级学生社团53个,成员8691人,院级学生社团182个,成员10263人。2005年,师大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被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评为“全国百强优秀学生社团”;2006年,“西部爱心联盟”被评为“全国十佳优秀学生社团标兵”;2007年校学生社团联合会被评为“全国高校十佳优秀学生社团联合会”;在每年全省性的十佳学生社团评选活动中,师大学生社团均占40%强。

特别于2002年成立的“福建师范大学西部爱心联盟”,以西部支教团为主力,积极开展西部支教和帮扶活动。几年来,他们不仅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传授知识,还为当地学校募捐款项70余万元,图书20余万册,衣物12吨,成功对接969个贫困生,还在甘肃漳县援建“福建师大支教团希望小学”和“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由于支教团工作突出、事迹感人,学校组织的“西部支教讲演会”引起了广大同学的强烈反响和积极共鸣。2006年,福建师大研究生西部支教团被评为福建省"新长征突击队"。

福建师大团委还以创新为灵魂,采取项目化运作的工作模式,以项目带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围绕项目集聚要素,围绕项目形成合力,围绕项目形成氛围,围绕项目突破和落实各项活跃校园文化的创新工作,形成了校园文化项目化运作四大支撑体系:科学策划支撑体系、资金保障支撑体系、强力执行支撑体系和媒体宣传支撑体系。

项目化运作的工作新模式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实际活动相结合,以同学喜闻乐见的活动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做到实处。每学年作为校一级的校园文化活动,素质拓展活动达80项左右,同时指导各学院团委、学生会开展立足学院特色面向全校的校园文化项目。项目化运作过程中依靠媒体宣传支撑体系,不断取得突破:《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福建电视台等省内主流媒体100多次对福建师大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项目活动进行报道。

叶书记认为,只有开放交流、立足于时代的广阔舞台,才能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来自外界先进文化的源头活水。师大主动营造开放式的特色校园文化,把校园文化融入校内外、国内外的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中,走社会性合作共建之路。

学校主动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本着双方自愿、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建原则,积极促成社会单位参与资助,有效利用外部资源建设校园文化。对外文化交流营造了师大校园文化的朵朵奇葩。学生开放式培养是师大校园文化又一亮点。学校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重创新”的人才培养总体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重视实践育人工作,积极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志愿服务社会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求真知,在实践中增才干。建立健全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在全省建立了49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其中在挂钩帮扶县――宁德福安市就建立了11个中小学实践基地,使学生受锻炼、当地见效益。1999年以来,师大已经连续八年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每年均有实践队被评为全国先进营队。

学校大力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2004年10月,该校被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中国人民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授予“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称号,作为我省获奖单位唯一代表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表彰大会。2003年起,选拔优秀青年志愿者赴菲律宾等国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受到当地华侨和国家汉语办的充分肯定。启动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福建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从政策上、物质上、精神上给予了志愿者极大的支持。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突击队承担各种急难险重任务,每年都为“5.18”、“6.18”项目成果交易会提供志愿服务并获表彰。

叶鍪榧腔谷衔,只有突出特色,才能有重点地使校园文化为学校全局战略服务。师大校园文化充分体现了师范院校的特色,形成了以校风校训精神为“体”,以提高师范类学生专业素质为“用”的一套完整体系。1986年10月,师大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坚持师范性、继承性、历史性、时代性,把学校的校风的主要内容概括为“重教、勤学、求实、创新”八个字,并通过狠抓教风、学风、作风建设,不断优化校风。2006年初,在广大师生的参与下,学校确立了“知明行笃、立诚致广”的校训,要求师生树立至诚的精神,做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统一,不断探索真理,达到广大的境界。

上一篇:《城南旧事》 下一篇:法国生活琐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