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知冲突中走向深度学习

时间:2022-06-05 10:49:01

在认知冲突中走向深度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不应是教师向学生的简单传递,而是学生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建构中,当原有知识与新知识、新情境之间不相符时,学生就会产生心理上的矛盾或冲突,称之为认知冲突。认知冲突能够使学生产生一种紧张急切感,促使其以积极的情绪状态和深层次的认知方式去投入学习,解决矛盾。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教师如果能刻意设置一些问题,引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对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可以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置一个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能引起大家共鸣的话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展开讨论、交流,进行深度学习。

如学习五年级上册《狐狸和葡萄》这则伊索寓言时,为了引导学生真正理解狐狸“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教师做了如下的设计。

师:在狐狸的眼里,这些葡萄究竟好不好吃呢?

生:我认为狐狸一定觉得这些葡萄很好吃。

生:不,我认为在狐狸的眼里,这些葡萄不一定好吃。

师:能在文中找到支持你这一观点的依据吗?再读读故事,可以小组讨论。

师:现在能说说在狐狸的眼里,这些葡萄好吃吗?

生(异口同声):好吃。

师:理由呢?

生: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它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但都是白费劲。

师:如果你是这只狐狸,你能想到哪些够葡萄的方法?

生:我可以找根长竹竿去够葡萄。

师:结果呢?

生:白费劲,够不着。

师:那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唉,这么诱人的葡萄,我却吃不着,真可惜呀!

师:还会用什么办法去够葡萄?

生:我还会找个梯子架起来够葡萄。

师:嗯,这个办法看来不错,结果怎么样?

生:还是够不着。

师:你的心里又会怎么想?

生:真是馋死我了。究竟有什么办法能吃到葡萄呢?

师:是呀,还有什么办法能吃到葡萄?

师:你们看,狐狸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都是白费劲!如此看来,狐狸之所以离开,不是因为葡萄是酸的,不好吃,而是因为它根本就够不着葡萄啊!这真是――

生:自欺欺人啊!

生: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啊!

在这一片段中,原本还有学生真的认为是因为葡萄不好吃,狐狸才放弃了的。不同主体在认知上产生了矛盾冲突,教师巧妙地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拓展了“想尽了各种办法”的外延内容,让他们通过讨论,真正理解了狐狸“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白我解嘲。

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选择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话题以引发认知冲突。再来看一看特级教师周益民执教的《半截蜡烛》的一个小片段。

师: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

生(脱口而出):是小女儿杰奎琳。

师:有不同的观点吗?

(学生开始沉思)

生:我认为杰克也有功劳。

生:还有母亲呢。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杰奎琳,还有一种认为杰克、母亲也功不可没。同学们,要说服对方,就必须要有充分的根据。想想,根据在哪儿呢?

生:在课文中。

师:还是逐字逐句读吗?(生摇头)学习得讲究方法。请大家快速读相关部分,寻找到需要的内容后,再仔细琢磨。同学间也可以商量商量。

(学生读书,思考,讨论)

生:我认为最后的成功应该是全家人的贡献。你想,儿子杰克在当时的情形下,如果不是那么“从容”,不就会引起敌人的怀疑了吗?

生:还有妈妈呢。她表现得也是那样镇定,一开始是“轻轻”地把蜡烛吹灭。

生:还有,是妈妈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这样小女儿杰奎琳才有可能取走蜡烛。

师:大家把前后联系起来思考,非常好。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想得更远一点。

生:两个孩子还小,在敌人面前能这样镇静,我想那是母亲长期的影响形成的。

生:再说,把情报藏在蜡烛里,这个绝妙的主意,本来就是母亲想出来的。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是,如果没有最后杰奎琳的灵活应变,后果不还是不堪设想吗?能不能有一个恰当的说法,既提到全家人,又突出杰奎琳。

生:全家人都为保住情报站做出了贡献,小女儿杰奎琳起了关键作用。

生:情报站的保住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述课例中,周老师选取了一个能够挑起学生争辩的话题为切入点:到底是谁挽救了情报站?潜隐的几种观点被有效激活,引发了认知冲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不断与文本“亲密接触”,探寻根据。与此同时,生生之间的碰撞、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力地推动了学习的不断深入,从而表现出鲜明的“多维度”“多层次”的丰富性。学生在学习中,思维得到了激活,经验得到了共享,认识得到了提升,语言也得到了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认知冲突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动的重要原因。所以,在教学中,不应该简单地给学生答案,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适当的时候设置一定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去探究体验,去感悟体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师。

上一篇:新形势下国库资金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基于非对称Laplace分布的ES方法在我国沪深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