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建筑施工人员素质的措施

时间:2022-06-05 07:11:34

浅谈培养建筑施工人员素质的措施

【摘要】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更新,我国建筑行业的国内建筑市场已经逐步和世界相接轨。这对我国的建筑行业尤其是广大建筑施工人员基本素质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要求我国的建筑企业应该不断加大对工程管理人员素质的培训。尤其是对施工人员素质的培训,本文就这一问题做进一步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建筑;施工人员;素质养成

引言 :考虑到建筑市场现状,主要是以买方市场为主导。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业主对建筑企业比较多,再加上佣金少的情况,甚至有时候会出现“中标靠低标”的问题。建筑工程的质量也越来越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砝码,在竞争中,施工人员的素质对工程的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就要求建筑行业必须提高对施工人员的道德素质建设。严格按照施工标准的要求,认真落实并有效地完成工程的建设。

一、提高施工人员素质的意义

随着信息化的高科技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建筑产品中的科技含量也随之增加。随之而来的施工技术也在日益复杂化,而以往对施工人员的要求已经满足不了建筑部门的发展,这就要求各大施工企业应该积极转变管理模式,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从而保证施工健康有序的发展。

1、高素质施工人员是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施工企业拥有一支由高素质施工人员组成的施工队伍将有效减少施工管理部门的人员配置,降低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成本。同时,高素质的施工人员能更好的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自觉节约建筑材料,从而为施工企业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面对快速发展的国内建筑市场,仅仅依靠沿用了几十年的施工经验和熟练的施工技巧已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各种大型复杂施工项目需要的是掌握先进技术的各类工程技术人员,而高素质施工人员则是其中的基石;高素质施工人员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先进的施工技术,能不断提高施工水平,有利于建筑企业保持行业先进水平,为企业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2、高素质施工人员是工程项目成功的基础条件

无论一个建设项目的设计多么优秀、计划多么完美、预期多么美好,都仅仅只是理论层面的论证,无法凭此去衡量一个项目的成败,只有将设计转变成建筑成果之后才能真正评价整个项目的成功与否。其中,施工人员的建设过程是将理论变为现实的重要环节,而高素质的施工人员则是整个施工过程顺利、高效的重要保证。任何施工过程都可以看成是大量施工人员相互配合的过程,而施工人员之间能否很好的相互配合决定了施工过程的顺利与否和施工效率的高低。高素质的施工人员有较好的沟通能力,面对动态变化的施工环境,能主动争取与他人的配合,尽量减小外界条件变化对施工的影响,同时也减少了上级决策的环节,缩短了信息传递渠道,使施工过程更顺利、更高效。

3、高素质施工人员是工程质量的内在保障

建筑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就是建筑产品的质量,在影响质量的人、机、料、法、环境五大要素中,人是目前所有管理理论中讨论的重点,特别是直接进行劳动生产的现场施工人员。他们直接操作机械设备,完成各项施工任务,是将生产资料转变为建筑产品的重要主体。施工人员能否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施工,将直接影响到将来建筑产品的质量。由此可见,施工人员在五大要素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而高素质施工人员有更强的组织纪律性和职业责任感,能更好的按照规范要求施工,是施工质量的内在保障。

二、提高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意识

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对于整个建筑行业而言尤为重要。安全生产意识主要是指在生产过程做到心中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设备和产品的安全。同时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预防措施,做到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重要理念。在事故发生之前,对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防范并制止。安全生产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建筑企业的重要内容,这几要求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等相互配合,及时做好预防措施。

1、加强安全宣传教育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应注重结合不同时期,不同生产阶段,采取读报纸、学制度、安全宣传栏、张贴安全标语、开办安全讲座等不同的宣传教育形式,及时把最新、实用性强、贴近工作的安全知识传授给施工人员,从而引起施工人员对安全生产足够的重视,做到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2、建章立制严管理

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可操作性较强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约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的行为。通过建章立制,严格实施,使施工人员思想上有紧迫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这样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就会逐步提高。此外还要建立安全奖惩制度,把安全生产与直接经济利益紧密结合,促使施工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遵守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建筑企业各项安全规定。

3、落实对安全规则的有效执行

理性认识安全规则,在提高安全意识的基础上培养全体施工人员的自觉能动性。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和规章制度的执行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积极发挥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自觉的规范行为。在具体的工程施工现场,利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防患于未然。

三、做好技能培训工作

施工人员技能培训,是一项内容广泛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通过对施工人员不断的培训,提高技术水平,进一步规范生产操作,实现工作效率最大化;从而使生产成本得到了节约,最终形成“培训-技能提高-企业发展-再培训”良性循环的过程。职工岗位技能培训是实现企业和员工双方收益的双赢活动,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施工人员技能培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首先,建筑企业应从上到下形成多方位的培训系统,成立有权威的专业培训机构,做好建筑企业施工人员培训工作。公司领导应落实公司的企业文化、管理、监理、技术等培训工作。这是搞好培训工作的首要前提。

2、其次,由于建筑企业的施工人员组成一般比较复杂,技能培训工作要和人员年龄、文化程度、技术水平、政治水平和学习要求有效结合起来;既使得培训内容密切联系生产工作需要,又使得培训方式适应员工的不同特点,灵活多变。要按照“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输出,先培训、后鉴定”的方针原则,以管理促鉴定,以鉴定促培训,以培训促施工人员队伍素质的提高,以施工人员队伍素质的提高促工程建设质量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最后,还需要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只有在公开透明的考核制度中,才能确保对每一个施工人员的考核成绩进行记录,同时应该把考核成绩与奖惩晋升相结合。还需要奖励学习模范、先进个人,严惩违法乱纪行为,以此来鼓励大家积极生产。要做到安全生产,光靠施工企业个人的力量还不够,同时应该结合各大行业主管部门的优势,对企业部门进行有效的支持。

四总结

现阶段,中国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大量的建筑设施在不断建设中。如何进一步保证施工的质量安全,应该把施工人员作为建设的主力军,发挥其关键性的作用。加强施工人员素质的培养不仅有利于顺应时展,也有利于拓宽施工人员自身的发展空间。对于整个建筑企业来说,尤为重要,是保障中国建筑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哈里木拉提.关于建筑企业施工人员培训工作的思考[J].民营科技,2010.(7).175.

[2]韩守信,罗志雄.浅谈如何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J].能源与环境,2009.(6).97.

上一篇:城市水文地质管理应用与研究 下一篇:混凝土结构梁式转换层住宅施工技术及其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