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等师范院系音乐教育专业现状

时间:2022-06-05 06:21:59

浅析高等师范院系音乐教育专业现状

在高等师范院校的从教过程中,我感受到现行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体系已然偏离了师范性,仍沿用专业院校办学和治学的形式,导致多数学生音乐教学技能较弱,不能达到现行中小学音乐课程教育的教学要求。因此,本文将对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体系及其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探究。

一、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现状与特点

1.文化成绩较差

现代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生源,一部分是自小学习音乐的学生,而更多的则是所谓的“半路出家”,甚至有大批艺考生是从高二才开始突击培养专业的“速成生”。以江苏省高考招生规定为例,音乐类考生将参加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的专业统一考试,专业分和文化分双双过线后将按专业名次依次录取。面对现如今高考文化课逐年加大的压力,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而言,学习音乐等艺术类专业将是一个能步入高等院校学习的“捷径”。

2.易被外界思潮影响

学生大学期间所接触的多为西方音乐思想,专业课也多为西方音乐体系下的课程,而对中国传统音乐理念则早已放轻,例如五声调式,或许只在乐理课里有所提及。音乐专业的学生在这种大环境下,虽然注重了专业技能的提高,把专业技能作为工具,但却忽略了科学和人文精神的学习。在不同程度上,一些学生在政治信仰和理想上失真,甚至在道德价值上出现偏差。不仅缺乏外来思潮的欣赏和鉴赏能力,更缺乏对中国本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理解,导致了盲目崇拜和模仿形式,大大降低了用人文精神去衡量价值体系的本能,更有学生存在崇洋、民族意识淡薄的现象,这致使音乐专业中大多存在缺乏集体意识的学生。

二、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体系和课程设置存在问题

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这意味着中国中小学音乐课开始了新的变革,有了新的发展方向。这既给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等师范音乐院校是基础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基地,课程体系则是其发展的命脉,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改革成效。

1.新课标下的高等师范音乐教育

音乐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面向所有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其课程性质是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课程总目标提及:“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课程标准还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全新教育理念。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音乐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

2.教学体系缺乏师范性

纵观现在的高师音乐院校,重视专业技能、轻视音乐教学能力,已然有转变为音乐专业院校的趋势。从进校开始,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明确细分的专业,对于学生的价值衡量也依据主修专业,而缺乏对学生总体能力的评价。由此可见,从学生到学校已经模糊了“师范”这个概念,音乐教育似乎已慢慢褪去了师范性,主修专业能力则成了评价体系。长期以来,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办学和教学模式不断在靠近专业院校的套路,课程设置基本与专业院校相差无几,以专业知识为本的价值取向逐渐偏离师范性,形成了“窄、专、深”的课程体系。

三、对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改革提出若干意见

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人才的基地,生源和课程是体系的命脉,其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以中小学音乐新课标出发,本着“学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思想,应有效地加强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能力。目前,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已然偏离了师范性,因此回归师范性是改革的重中之重。

确定师范性目标,优化专业课程。针对师范性,可以将原本难度大、实用性不强的专业必修课优化为选修课,如钢琴、声乐等课程,把钢琴和声乐的教学法设为必修课,加强理论学习,落实教学方法。对于感兴趣和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选修钢琴演奏和声乐演唱,进一步提升水平;学生眼里枯燥无味的中外音乐史,可以将其以历史文献的形式改为“中外音乐史的探究和名作鉴赏”的形式,将历史实践化、综合化和探究化,让学生主动投入历史的学习当中,或将史学和鉴赏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能力。所有关于如何理解音乐的书籍都同意下列观点:读这样一本书并不能加深对这门艺术的理解,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针对教学技能,增设辅助课程。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和艰巨的任务,生源质量和教学体系是改革之本。通过对生源、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的分析可以看出,现行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已经处于落后阶段。

因此,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改革将是一场持久战,本人认为应紧跟着《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分析并更新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科学的课程设置,在实践中找寻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朱咏北.21世纪高师音乐教育研究[C].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体育与医学之间早期预防中年妇女骨质疏松症之... 下一篇:国内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