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沥青路面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2-06-05 03:28:18

浅谈沥青路面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摘要:本文主要对沥青路面常见质量通病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就沥青路面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与处理方法谈一些体会。

关键词:沥青路面质量通病防治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of asphalt pavement common quality problems and reasons, and then analyze the quality of the asphalt pavement of common faul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to talk about some experiences.

Keywords: asphalt pavement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quality problems

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坚实、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噪声低、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且适宜于分期修建等优点,在广西公路建设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交通量的不断增长,常常出现路面不平、裂缝、车辙、泛油等质量通病,这些质量通病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行车速度、行车安全和行车舒适性,加大了汽车磨损,缩短了路面使用寿命,影响了公路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主要对沥青路面常见质量通病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就沥青路面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与处理方法谈一些体会。

一、路面平整度差

沥青混合料人工摊铺、搂平、碾压后表面尚较平整,当开放交通后路面出现波浪或出现“碟子”坑、疙瘩坑。而路面平整度是道路工程的主要使用功能,如果道路不平,会降低行车速度,加大冲击力,损毁车辆机械,不舒适,减少安全,降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路面不平坦,对道路的损毁也严重,会降低工程建设的投资效益。

1、原因分析

分析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底层平整度差,因为各类沥青混合料都有它一定的压实系数,摊铺后,表面搂平了,由于底层高低不平,而虚铺厚度有薄有厚,碾压后,薄处沉降少,则较高,厚处沉降多,则较低,表面平整度差则差。

(2)摊铺方法不当,在等厚的虚铺层中,由于摊铺时用铁锹高抛,或运输卸料时冲击力将沥青混合料砸实,或人、车在虚铺混合料上乱踩乱轧,而后又搂平,致使虚实不一致,虚处则较低、实处则较高,平整度差。

(3)料底清楚不干净,沥青混合料直接倾卸或把当天的剩料胡乱摊在底层上,充当一部分摊铺料,但它已经压实、冷凝,大大缩小了压实系数,当新料补充搂平压实后,形成局部高突、疙疙瘩瘩,不平整。

2、防治措施

对于平整度的治理首先要解决底层平整度的问题,因为每一层的平整度对上一层的平整度至关重要。要按照图纸及标准要求对路面各层严格控制,认真检验。特别是在保证压实度和纵断面高程的基础上,把平整度提高标准进行控制,最终才能保证表面层的平整度;另外从施工技术管理和操作上要严格控制。其次,面层摊铺机械应选择使用摊铺机,小面积或无条件使用摊铺机时,要采用扣锹法。

二、路拱不正,路面出现波浪形

路拱不饱满,局部高点偏离中心线,或在路面纵向出现波浪。这种现象首先影响外观质量,其次会造成行车颠簸,降低车速和行车舒适感。路边波浪还会造成积水。

1、原因分析

主要是路面各结构层的纵段面高层控制不力,或两点之间的高层出现较大偏差。

2、防治措施

(1)路床和基层都应用五点五线法检测控制高程;(2)控制好沥青混合料面层各层的虚铺厚度;(3)特别要加细控制两雨水口之间的路边高程,切勿低于下游雨水口附近高程。

三、路面非沉陷形早期裂缝

路面碾压过程中出现的横向微裂纹、采用半刚性基层材料做基层的沥青路面通车半年以上出现的近似等间距的横向反射裂缝、路面出现的突起开花和不规则的短裂缝。这种裂缝会使雨水沿道路裂缝渗入路面基层和土基,降低路面的稳定性和强度造成局部变形,逐渐扩展成网状开裂。

1、原因分析

碾压中出现的小短裂缝是由于碾压前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时间过长,表面冷却,内部较热形成压路机串皮碾压,或过早使用重压,造成波浪,或过度碾压产生横裂纹。而半刚性基层出现的横裂纹由于养生不及时或寒冷地区基层低温收缩,造成横向裂纹。

2、防治措施

可以在沥青混合料摊铺碾压过程中做好以下工作,防止裂纹的产生:(1)严把沥青材料的质量关;(2)严格控制碾压温度;(3)双层式面料的上下两层铺筑,应在当天完成。

四、路面沉陷性、疲劳性裂缝

路面产生非接茬部位不规则的纵向裂缝或遭雨水支部出现不规则的顺管道走向裂缝。外界水会沿裂缝渗入路基,造成承载力下降,使路面过早破坏。

1、原因分析

可能是基层强度不足、雨水管部位回填不密实或路面结构中软夹层。

2、防治措施

对雨水支管回填采用水泥稳定砂砾或低标号混凝土处理,防止下沉开裂。检查井周围可以在路面底层铺筑后升至路面高的坑槽用低标号混凝土补强处理。另外要注意沥青混合料的外观制质量的检查,不应有花白料或油少、干枯现象。

五、车辙

车辙变形车辙是在行车载荷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累积永久性的带状凹槽,表现为沿行车带出现横向高差,在停刹车频率较高的路段较易出现。

1、原因分析

(l)沥青混合料热稳定性不足。矿料级配不好,细集料偏多,集料未形成嵌锁结构;沥青用量偏高;沥青针人度偏大或流育质量不好。

(2)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时未充分压实,在车辆反复荷载作用下,轮迹处被进一步压密,而出现下陷。

(3)基层或下卧层软弱或未充分压实,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继续压密或产生剪切破坏。

2、预防措施

(l)粗集料应粗糙且有较多的破碎裂面。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中的粗集料应形成良好的骨架作用,细集料充分填充空隙,沥青混合料稳定度及流值等技术指标应满足规范要求,高等级道路应进行车撤试验检验,动稳定度对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不小于800次/mm,对一级公路和城市主干路不小于600次/mm。

(2)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按《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选用合适标号的沥青,针入度不宜过大,上海地区一般选用70”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

(3)施工时,必须按照有关规范要求进行碾压,基层和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压实度应分别达到98%和95%或96%。

(4)对于通行重车比例较大的道路,或起动、制动频繁、陡坡的路段,必要时可采用改性沥青混合料,提高抗车辙能力。但在选用时,必须兼顾高低温性能。

(5)道路结构组合设计时,沥青面层每层的厚度不宜超过混合料集料最大粒径的4倍。否则较易引起车辙。

3、治理方法

(1)如仪在轮迹处出现下陷,而轮迹两侧未出现隆起时,则可先确定修补范围,一般可目测或将直尺架在凹陷上,与长直尺底面相接的路面处可确定为修补范围的轮廓线,沿轮廓线将5~10cm宽的面层完全凿去或用机械铣削,槽壁与槽底垂直,并将凹陷内的原面层凿毛,清扫干净后,涂刷粘层沥青,用与原面层结构相同的材料修补,并充分压实,与路面接平。

(2)如在轮迹的两侧同时出现条状隆起,应先将隆起部位凿去或铣削,直至其深度大于原面层材料最大粒径的2倍,槽壁与槽底垂直,将波谷处的原面展凿毛,清扫干净后涂刷粘层沥青,再铺筑与面层相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并充分压实与路面接平。

(3)若因基层强度不足、水稳性不好等原因引起车辙时,则应对基层进行补强或将损坏的基层挖除,重新铺筑。新修补的基层应有足够强度和良好的水稳性,坚实平整;如原为半刚性基层,可采用早期强度较高的水泥稳定碎石修筑,但其层厚不得小于15。m。修补时应注意与周边原基层的良好衔接。

(4)对于受条件限制或车辙面积较小的街坊道路,可采用现场冷拌的乳化沥青混合料修补。其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可参照《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确定。

六、松散

沥青面层集料之间的粘结力丧失或基本丧失,路表面可观察到成片悬浮的集料或小块混合料,面层的部分区域明显不成整体。干燥季节,在行车作用下可见轮后粉尘飞扬。

1、原因分析

主要是采用的沥青粘结力差,沥青用量偏少,或所用的矿料过湿,铺撒不匀,或所用的嵌缝料不合规格而未能被沥青粘牢。对表处面层还会产生大面积松散、唧泥现象,从而导致沥青面层脱落。在我国早期的高速公路上曾出现,现在主要出现在水损坏严重的路段上。

2、防治措施

(1)因低温施工造成的麻面松散,可以将松散料收集好,待气温上升到20℃以上,将松散部位清扫干净,重做喷油封层。喷洒热沥青0.8kg/m2~1.0kg/m2后,撒3mm~5mm厚的石屑或粗砂(5m3/l00m2~8m3/l00m2),并用轻型压路机压实。若在低温潮湿季节,也可以采用乳化沥青封层处理。

(2)由于温度过高,粘结料气化而造成的松散质量通病,应清除重铺。

(3)由于基层或土基强度不足、松软变形而引起的松散,要首先处理基层或土基质量通病,补强满足要求后再重做路面面层。

七、沉陷

一般是由基层局部成形不足,强度不够,在行车载荷和自然因素等作用下形成的。对于大面积沉陷往往是由于路基(高填方地段)不均匀沉降或局部滑移面引起的。

1、原因分析

主要是路基压实度不足引起,特别是在一些高填方和压实困难的半填半挖路段以及构造物两端出现。

2、防治措施

(1)仅由于面层不均匀沉陷引起的裂缝和轻微下沉,若土基和基层都已密实稳定,可对沉陷部分拉毛、扫净,洒粘层沥青后把沉陷部分填补到与原路面平齐。

(2)因土基或基层结构遭破坏而引起的沉陷,应先将土基和基层修理好后,再修复面层。

(3)因路基沉陷导致路面严重破损,矿料已经松动、脱落形成坑槽的,应按照坑槽的修补方法予以处治。

(4)桥涵台背因填土不密实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可以采取以下处治方法:

①挖除沥青面层,在沉陷部分加铺基层后重做面层;

②对于台背填土密实度不够的,用夯实机械重新做压实处理;

③对软土基宜换土处理,换土深度应视软土基层厚度而定。填换材料要选用强度高、透水性好的级配材料,如砂砾、碎石土、工业废渣等;

八、泛油和油斑

泛油和油斑是指沥青混合料中粘结料集中到局部地方,最直接的判断方式就是在道路轮迹处出现发亮的纵向条纹,在施工铺设和通车后阶段都有可能出现。

1、原因分析

(1)表面处治,贯人式使用沥青标号不适当,针入度过大。

(2)沥青用量过多或集料撒布量过少。

(3)冬天施工,面层成型慢,集料散失过多。

2、防治措施

可根据泛油的轻重程度,采用铺撒较粗矿粒径的矿料予以处治。如轻微泛油,可撒布3~5(8)mm石屑或粗黄砂,撒布量以车轮不粘沥青为度;如泛油较严重,可先撤布5~10(15)mm集料,经行车碾压稳定后再撒布3~5(8)mm石屑或粗黄砂嵌缝。使用过程中,散失的集料须及时回扫或补撒集料。

九、结语

总之,造成沥青路面质量通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在设计方面、还是施工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只有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的特点,从根本上减少沥青路面的质量通病的发生,使我区公路建设质量全面提高,更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张春玉、刘佃清,浅析沥青混合料路面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年第5期

2、盖睿,浅谈沥青路面工程质量通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中国科技纵横》2011年第6期

上一篇:浅谈公路建设成本的控制 下一篇:试论水利工程中混凝土裂缝渗透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