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男教师俱乐部:实践与启示

时间:2022-06-05 03:19:32

幼儿园男教师俱乐部:实践与启示

观念上的障碍,待遇上与中小学教师的差距,让一部分有心从事幼教事业的男教师无奈地打了“退堂鼓”。如何吸引、留住、培养好幼儿园男教师,让他们实现职业归属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男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的特殊意义。但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职工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男性比例仅为约1%,而日本幼儿园男教师比例约为7%,美国的比例约为10%。因此,增加幼儿园男教师,道路尚且漫长。

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实施免费幼儿男师范生的培养。2012年,江苏省幼儿园教育改革示范区建设督导评估指标明确提出:“区域内要有一定比例的男性幼儿教师。”预计2015年到2020年,江苏每一所幼儿园将至少有1名男教师。

男教师:幼儿园里新兴一族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自1997年引进第一位幼儿园男教师后,队伍日渐壮大,现已有37名男教师。从来源看,他们分别来自全国7个不同省份,其中无锡本地教师23人,占总人数的62.2%;本省外市教师6人,占总人数的16.2%;外省教师8人,占总人数的21.6%。从年龄分布看,25~30岁20人,占总人数的54.1%;25岁以下12人,占总人数的32.4%。从学历和专业看,本科以上学历者占81.8%,其中有硕士学位的2人;学前教育专业的有11人,占29.7%,另有音乐、美术、体育、中文、科学等专业教师。他们分布在滨湖区11所不同幼儿园,其中水秀实验幼儿园男教师最多,有10人。

借鉴魏淑华等人的“中小学教师量表”,滨湖区设计了问卷和访谈提纲,对37名男教师的职业发展状态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00%的男教师都能在幼儿园的工作中感受到快乐,80%的男教师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十分热爱,21.6%的男教师始终愿意将幼儿教育事业作为他们职业规划的选项之一;超过75%的男教师在幼儿教育事业中已经开始实现自身的价值,正感受着工作带给自己的成功,有近80%的男教师认为自豪于做幼儿教师,没有教师后悔选择这一职业;男教师们都期待在未来的专业上有更好发展,48.7%的人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老师,13.5%的男教师希望能成为名师。

对于这支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男教师队伍来讲,他们对未来专业发展的强烈意愿和期待是令人欣喜的,这种来自教师内部的发展需求正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和职业幸福的不竭动力。

拿什么来留住他们?

幼儿园如何进一步“引进”“留住”“培养”“用好”男教师,如何在促进男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形成男教师“集群效应”并使其在群体归属感上得到满足?基于男教师的生活工作现状和职业认同情况,滨湖区探索了提升男教师的归属感、价值感、成就感以及职业幸福感的可行性举措,创建了“滨湖区幼儿园男教师俱乐部”。

“俱乐部”是指具有某种相同兴趣的人进行社会交际、文化娱乐等活动的团体和场所。俱乐部文化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它有四大功能,一是社交功能,参加俱乐部的每个成员都看重彼此亲密无间的情谊,并以此为归属;二是娱乐功能,俱乐部成员的一个重要活动内容就是娱乐;三是心理功能,成功的俱乐部能够满足成员安全、地位、社交这三种需求;四是力量功能,一个人一旦成为俱乐部的成员,就可能树立更强的信心,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

滨湖幼儿园男教师俱乐部成立于2011年12月,成员主要是滨湖区的37名男教师,活动主场设在滨湖实验幼儿园。成立之初,俱乐部即提出“滨湖区的主张”:给自己阳光、给孩子阳光!还“约法三章”:倡导“大家”“平等”“互助”等观念;倡导“读书”“实践”“反思”等行动;倡导“尊重宽容”“求同存异”“快乐生活”等情感态度。之后,俱乐部逐步明确了团队目标、活动理念,建立了章程,提出了成员守则等,期待以此来表达该俱乐部的功能与价值定位,表达滨湖幼儿园男教师的教育主张,建树共同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形成集群效应,建构团队文化。

俱乐部四大理念

理念之一:以“教育信念”筑“专业坚守”

教育信念作为教师内在的精神状态和思想行为导向,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认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乌申斯基说:“人类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信念,只有信念才能影响信念。”要让幼儿园男教师坚守自己的职业,也要遵循人类教育最基本的途径,以教育信念影响教育信念。

幼儿园男教师能够踏入幼教行业,说明他们有着一种育人的信念,但在面对多方压力时,可能会发生动摇,这时相互间的教育信念影响尤其必要。因此,俱乐部通过共同制定和细化解读章程、畅谈教育理想信念,通过名师、专家的专业成长来影响他们的教育信念。滨湖区教育局分管幼儿教育的副局长以大哥哥身份,成为男教师俱乐部的一员,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探讨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交流专业发展规划,传递自己对教育的追求、向往,给予了男教师自我提高的动力。

教育信念作为教师自发的、真诚的、内源性的一种自主发展表现,是教师专业精神的核心内容,而且处于教师专业发展构成要素的“顶层”,同时也是教师自主、持续专业发展的精神支持和重要内部动因。

理念之二:以“人文关怀”促“心灵归属”

归属感出于人的本性,即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渴求友谊,渴望得到他人承认;个人能力、才华的展现也都需要在团体中才能实现。有了这种心理,就能产生积极效应,不断优化幼儿园男教师的发展环境。

联谊活动营造“如家”氛围。俱乐部定期邀约男教师及其朋友,开展篮球赛、足球赛、郊游等;邀约他们的家人,组织读书会、品茶会、野餐会、家庭聚会等;还与省内外“男教师联盟”互动交流等。男教师们说:“有了男教师俱乐部,如同有了温暖的家!”

帮护行动营造归属氛围。俱乐部开展“男教师牵手半日行动”,让他们互相观摩学习、建言献策,体会“群”的力量。帮护行动还延展到了男教师的生活中,每逢男教师结婚,从婚房布置到婚礼主持,一人有事,人人出力。通过帮护行动,他们相互温暖,相互勉励,切身感受到一种归属感。

特色活动营造文化氛围。俱乐部组织各类教研沙龙、风采展示、技能比赛、体育活动展评等,为男教师搭建专业学习、交流、提高的平台。活动不仅能让他们找到自信,而且也让女教师们对男教师肯定有加,也为幼儿及其家长带来更加阳刚、阳光的信号。此外,各幼儿园还经常在各种活动中让男教师成为主角,如培养男教师做活动主持人,改变了多年只有女教师主持的局面,形成了男女配合主持的主流模式。在首届无锡市幼儿园男教师风采展示活动中,很多男教师与女教师一起演绎的精彩节目,让人耳目一新。丰富的特色活动加深了彼此间的感情,提升了俱乐部的人文魅力。

理念之三:以“专业支持”助“专业成长”

滨湖区将男教师的发展培养列入全区的教师发展规划,还列入各幼儿园园本提升规划中,通过构建多形式、多途径的专业支持模式,为男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建立“骨干教师帮带制”,提高专业素养。一是通过“青蓝工程”,形成与成熟型骨干教师一对一帮带机制,帮助男教师在短期内较快适应角色。二是定期组织骨干教师进行技能展示,帮助男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学习掌握职业技能,如一学期一次的“师徒课例旅行活动”等。三是开展与骨干教师交流互动活动,帮助男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总结经验、扬长补短,逐渐形成自我风格。

建立多项“特色课程”,发挥优势特长。为进一步培养男教师自身特长,俱乐部邀请专家进行多项特色技能培训;各幼儿园则发挥男教师优势特长,开设了美术、轮滑、游泳、网球、武术、小主持等特色课程,还在逐步研发适合男教师的“微课程”。俱乐部还定期组织特色课程实施情况诊断与研讨,引导男教师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技能,提炼教学经验。特色课程的开设,旨在更好地发挥男教师的优势,引导其发现自身价值,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培植职业自信。

建立“工作室”模式,提供交流空间。滨湖实验幼儿园和水秀实验幼儿园分别有8名和10名男教师,他们分别创立了“绿森林工作室”和“水印工作室”。这些男教师工作室的活动,进一步聚焦男教师发展中的实践问题,聚焦不同男教师发展平台的建设,既有利于各园所的发展,又为整个俱乐部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参考。

展现性别优势,引导自我实现。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一个人最高层次的需要。男教师能够顶着多种压力进入幼儿园,其成就动机十分强烈,他们都希望能在幼教领域做出一番成绩。因此,俱乐部共同发出了“男教师宣言”,提出幼儿园男教师不是要取代女教师的工作,而是要发挥男性在知识结构、逻辑思维、运动能力、兴趣视野等方面的特征,用男性独有的思维方式去形成独特的教学方式,与女教师形成教育方式的优势互补。鼓励男教师以更自信的姿态、更开放的视野,参与课程设计,与女教师在课程实施方面形成互补,建立各自的“不可替代性”。

理念之四:以“职业认同”建“幼教生态”

研究表明,职业认同是教师的个体经验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受教龄、个人学习经历、重要他人、重要事件、教学环境和教学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当下,社会对幼儿园男教师这项职业的认同还存在问题。媒体、舆论用空洞的褒扬把他们抛向高空,而社会责任、家庭生活压力又将他们拉回到现实的地面。因此,俱乐部要尽力改善区域内男教师发展的生态环境,通过广播、报纸、电视台、网站、校信通等传媒形式,以积极的舆论引导社会评价;利用各幼儿园的网站向家长传递男教师的别样课堂,利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向社会传递男教师的别样风采,利用各种评选活动充分展示男教师的独特魅力。良好的舆论氛围既能让男教师愉悦地融入工作,又能吸引更多的男教师加入这支队伍,从而为幼教事业注入更多的阳刚动力。

培养一批专业的幼儿园男教师,培养一群幸福的幼儿园男教师,既是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必需,也是男教师个体生命发展的必需,更有助于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学前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该认同、接纳、鼓励、赏识男教师,给予其专业支持和人文关怀,支持他们在对职业价值的认同中、在对生活的理解中获得成功、感受幸福、建树信念。

(作者系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幼儿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上一篇:让道德意义在课堂里流淌 下一篇:建立适合儿童的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