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时间:2022-06-05 12:00:37

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摘要:当前语文课程改革在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同时,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更多的投入,需要教师从教学设计到学习引导与自主运用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确定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在教学实施中调整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授之以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运用,促成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主导;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学习;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110-01

当前,语文课程改革提倡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在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同时,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初步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1.在教学设计中确定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

当前,语文教学中,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课堂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许多课堂还是在课文内容的意义上纠缠不休,语文课过多地关注课文写了什么,语文课堂中缺少规律和方法的教学,教师过于信奉自己设计的问题,不停地寻找答案,不尊重学生的原始感觉和自我发现。这样,致使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缺少表达的机会。对此,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因为语文是开放并持续发展的课程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就要进行开放性的目标预设,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整合相关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

语文课文往往存在许多教学价值点,教学设计不仅应该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更要挖掘课文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完成语文课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而适当弱化文本中可能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比如科学普及价值,社会生活认知价值,思想品德养成价值,生活能力指导价值等。为此,教师要熟悉掌握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语文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才能符合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同时,教师要了解教材中一个单元的课文在整个初中学习阶段的位置以及一篇课文在一个单元中的位置,教师在通过整合每一个单元中所选的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注重分析每篇课文与本单元其他课文所不同的、独特的侧重点、难点、能力点等。如《端午日》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民俗风情,有社戏、端午节、过年、中秋等,所以,可将《端午日》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了解端午日的习俗,欣赏赛龙舟的精彩场面;培养联想、想象能力;学习民俗。至于写作特点中的时间顺序、详略结合等手法,在教学中可适当弱化。这样,学生就有充足的时间来欣赏赛龙舟的场面描写,同时挖掘出文章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

2.在教学实施中调整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无定法。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优化教学方法,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情趣和活力,确立学生主体发展意识。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在形成认知能力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状态,优化教学设计,创设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活动环境。例如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幽默性;利用名人名言、诗词等增强艺术性、思想性;巧妙运用以上要素把抽象的问题 具体化,深奥的问题通俗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让学生在讨论探索活动中,体验学习;在游戏活动中和模拟活动中,知行结合,使听、说、读、写、推理、思维等学习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并形成极富个性的认知能力。

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曾说过:"成功的秘诀是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最现实、最经常、最活跃的因素,它是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重要方式。如教学《核舟记》,我带上几颗普通的桃核,激发了学生对古代艺术的赞叹;教学《天上的街市》时,我先让一个学生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展示教学的魅力,采取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式,创设情境,寓教于趣,以趣促思,使学生以良好的认知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自觉地去阅读、探索和钻研,让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教师在设置教学情境时要有针对性,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可接受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导入法,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机动,不刻板,不单一。如《纪念白求恩》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课本上的彩图引入学习,也可先介绍白求恩的事迹。而在一次教学中,我发挥语文的学科优势,一上课就富有感情地朗读朱子奇的《白求恩纪念歌》:"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从而把学生引入对白求恩逝世的悲痛和悼念的情境之中。可见,教学情境要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最佳的方式,真正做到既扣紧课文又扣人心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3.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授之以渔

要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将价值观的引导和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联系起来,将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作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先决条件,授之以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章或所教内容的精要之处,联系国内外形势、班级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合理地引申发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表现出的思想内容进 行比较、评价、鉴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洞察历史,了解社会,探索生活和人生的真谛,领会做人的道理,思索人生的道路;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从而在思想品德上进行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积累,并在不断的自我积累中得到发展与提高。例如《小石潭记》因声见潭,再写潭中鱼,衬托水清,然后写潭上溪, 最后写心境,把小石潭的美呈现在读者脑中,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回忆大家都熟悉的大叠水瀑布(飞龙瀑),模仿《小石潭记》进行写作:由声导境,由远及近,由近至远,由景及情,不断变化观察点。正如书法中的描红、临摹,学生这次的作文精彩纷呈。正如叶圣陶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凭这个例子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形成从阅读学习到作文运用的熟练技巧,以提高多方面的语文素养。

可见,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未降低教师的作用,相反,需要教师更多的投入,需要教师从教学设计到学习引导与自主运用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确定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在教学实施中调整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授之以 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运用,促成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上一篇:论如何让小学语文教学焕发新的活力 下一篇: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方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