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年级“自主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时间:2022-06-05 06:15:02

中高年级“自主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摘 要:自主探究强调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带动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在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过程形成技能,教师亦实现了授之以渔的目标。

关键词:自主;探究;技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126-01

“自主探究式”阅读教学旨在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阅读成为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载体。策略的基本流程为预习探究-合作交流-品读体验-巩固延伸。实施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实践中深入理解和把握以下具体内容:

一、预习探究

学习目标:认识生字,理解字词,了解课文相关知识,感知文章大意。

操作要领:出示预习提纲,引导学生充分读书,查阅资料,完成预习要求。此环节可在教师指导下课内完成,高年级逐步放在课前完成。

要弄清楚两个关键词:“预习”和“探究”。预习是搜集信息、知识构建与储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利用各种方式搜集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侧面来观察、思维,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性格特点、社会经验、知识水平去体会、感悟,并形成一定的具有个性的理解。要培养学生自我思考、质疑解疑的意识。探究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对文本进行探究的阅读活动。阅读是向课文提出问题,而阅读理解则是使你的问题得到回答,使疑问得到解答的理解性阅读就是一种探究性阅读。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获取新的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预习成为深入学习的储备和先导。

二、合作交流

学习目标:巩固字词,资料共享,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操作要领:小组内交流预习收获、质疑问难。推荐代表在集体交流时发言,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纠误、引申,落实易混易错及疑点问题,适当归纳小结。

小组内交流强化的是学生之间的合作效果。学生的水平不同,知识经验不同,预习的收获不同,学习的目标达成度存在着差异。小组内交流的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人人有进步,有提高。交流的内容固然重要,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学生交流的态度、倾听的习惯、表述语言的条理性、思考问题的个性化和善于分享别人成果等品质的培养。

教师点拨、纠误、引申强化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效果。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敏锐发现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哪怕是一点新见解,都应给予鼓励。对于错误认识要及时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共性的基础上发展个性。教师的纠误要针对具体内容作具体要求,对于有思考空间的题目,不是要求学生随声附和、人云亦云,要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避免走入简单形式上的统一答案的误区。

三、品读体验

学习目标:体会重点句段的含义,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领会表达方法。

操作要领:品读重点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赏读重点句段丰富内心体验;评读重点句段,揣摩表达方法。此环节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重视课堂生成,适时点拨,反对一问(讲)到底,提倡精讲多读。理清三个层次:品悟-欣赏-评价。

品悟理解:理解文本内容是阅读的核心,也是从语言文字中获得意义的过程。对文本的理解是有层次的,有对本义、引伸义、深层含义的理解,这些都和学生的经验、知识、思维能力相关。对意义的把握是由浅入深的,要根据年级不同引导学生以读代悟,以悟代解,逐步实现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切不可硬性分析,以讲代悟。

欣赏朗读: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课文中优美的形象、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以及用词造句的色彩、语言节奏的强弱、情调和风格特色等进行欣赏朗读,获得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

评价积累:学生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本的选材、结构、表达手法进行评价模仿。如果欣赏性阅读是获得情感上的满足的话,评价性阅读则是通过对文本的分析、鉴别及价值判断获得理性的认识。这是阅读教学实现读写结合的重要一环。

四、巩固延伸

学习目标:巩固基础知识拓展阅读空间,提升读写能力。

操作要领:根据本文基础知识点设计练习,补充相关阅读材料,进行片断读写练习。此环节要重视积累,读写结合,形成能力。此环节要重点把握三个要素:

1、全体参与:每个学生都应受到良好的训练,学有所得,所提要求不能只关注优秀学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人人参与。

2、关注弱势: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用一把尺子量全班的学生,训练内容有可选空间,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千方百计地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某方面的爱好和特长。

3、抓住关键:问题之所在,就是训练重点。薄弱环节就是教学的重点。

上一篇:浅谈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课外延伸 下一篇:幼儿园游戏案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