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数学课堂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6-05 05:26:49

浅谈在数学课堂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4)01-0034-01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是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数学教学,更需要跟上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更要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本人就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一些尝试:

一、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有一篇报道:有一位学者为了测试学生的创新能力,分别到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问了同一个问题,他在黑板上面了一个“o”问这是什么?幼儿班的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是十五的月亮;有的说是一个苹果;还有的说是小朋友在张开嘴巴唱歌……小学的学生说是数字零、字母o、太阳,中学和高中的学生只敢说是数字、字母,而大学的学生没有一个敢举手发言,难道说人越大越没有创新能力吗?不,我认为这是教育的一大失误,多年的应试教育,使教师和学生都陷入了一个怪圈,教师为了取得好的成绩,一般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的就一律不教,教学模式仍停留在我教你学,这样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学之无味,难免会出现一些违纪现象,教师为维持课堂秩序而制止学生,这样就使师生的关系紧张,学生有什么想法不敢说,这样就会极大的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只会墨奇成规,更谈不上什么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质疑。教师就要努力营造这种和谐民主的氛围,充分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我在初三几何讲到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讲完之后我又加了一向:既然圆形在运动的过程中不但快而且平稳,那么为什么动物都没有把腿进化成轮子呢?这样极大的推动了学生的思维兴趣,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这洋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讲述求知情景,激发学生的创新热忱

例如在讲授“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讲解:《周髀算经》中记载,公元六、七世纪时荣方和陈子两人的对话,当时人们就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有一种特殊重要的关系,直角边中较短的边叫勾,较长的边叫股,斜边叫弦,并且有西周商高的勾3、股4、弦5的说法。人们还发现,在直角三角形中,勾是6,股是8,弦一定是10;勾是5,股是12,弦一定是13……于是有勾2+股2=弦2,那么是否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这个性质呢?世界上许多数学家先后用不同的方法证明了这个结论,我国把它称为勾股定理,欧洲人把它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但比商高就晚多了。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一些数学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巧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引导,更重要的是教师巧设问题。在教学中,要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设问,学生已会的知识不问,稍加启发的就要少问,要尽量避免是非性的提问,要多运用疑问性提问,在解答完之后还可以问“还可以怎样去想”,“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学生的思维在哪里受阻,应该设计哪些问题,指明思维的方向。同时设计的问题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如:在洗衣服时,衣服已打好了肥皂,揉搓的很充分,不管怎么拧,衣服上总残留含有污物的水l千克,用20千克的清水来漂洗,问怎样才能漂洗得更干净?

首先,教师启发,引导:如果把衣服一下放到20千克清水中,那么,连同衣服上那l千克污水,一共2l千克。污物均匀分布在这21千克水里。拧“干”后,衣服上还有1千克水,所以污物残留量是原来的二十一分之一。

然后,再提问,如果分两次洗会怎样呢?这两次分的水不同,效果是一样的吗?分三次洗效果又怎样?是不是分的次数越多越好?

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有了探索精神,学生的思路就会开阔,他们就会用一些新的思维、新的眼光、新的方法去对待问题,那么他们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四、合理安排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业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学生获得知识、巩固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多年的应试教育,使教师布置的作业量大、结构单一,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漠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改进这种状况,教师就要合理安排作业,使作业的形式多样、结构合理,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课堂作业,可采用分层作业,还可让学生根据自身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自布作业。家庭怍业,尽可能的布置一些社会调查性的习题,如:在讲统计时,可让学生分组调查周边邻居的身高或同学的身高,得到数据之后,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最后要得出结论要身体长的高除了先天因素以外,还要有什么条件?这样不但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还让学生能力得到提高。

五、数学创新还应注意任务分析

进行任务分析的重点在于关注几个要点:一是关注学生的起点;二是关注学生主要的认知障碍和可能的认知途径;三是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四是研究达成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在这里,有两个问题十分重要:第一,要关注学生的经验基础,第二,要正确认识教材。对于前者,意味着不仅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科学习的心理规律;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对于后者,意味着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教材仅仅是教师组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素材,使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平台。新理念下的教材给教师留下了比较大的创造空间,进行任务分析,就必须改变“以教材为本处理教材”的现象,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实际和当地实际,模拟教材,重组教材,编制教材,消减技巧性训练,增加其探索性、思考性和现实性的成分,为实施开放式、活动式的探究、合作、参与等新型学习方式创造条件。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主渠道是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民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愉快的思考。主动探索、大胆质疑,教师要合理布置作业,善设疑点,给学生刨设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一篇:对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研究 下一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