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配合在CT增强检查中重要性

时间:2022-06-05 03:53:41

护理配合在CT增强检查中重要性

摘 要 目的:探讨良好的护理配合对CT增强检查的重要性。方法:对60例作螺旋CT增强扫描的患者做好扫描前的造影剂皮试及护理准备工作,密切观察扫描中患者的反应,对症处理扫描后出现的各种情况。增强造影剂用欧乃派克、优微显等非离子型对比剂。结果: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类型的轻度过敏反应,无渗漏致空气栓塞、局部皮肤坏死等护理并发症发生,无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结论:为保证增强CT的扫描效果,认真细致地做好护理配合工作,可减少甚至杜绝过敏反应的发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 螺旋CT 增强扫描检查 护理配合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179

近年来,影像诊断技术在不断提高,CT增强检查在疾病和许多脏器的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包括对病变的定位、鉴别诊断、定量分析,对肿瘤的术前分析等[1]。通过静脉快速推注增强造影剂后,再进行扫描,有利于提高病灶的检出率,易于发现平扫漏诊病灶。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8月~2010年9月在我院接受螺旋CT增强扫描的患者60例,其中男58例,女12例;年龄15~60岁,平均46.9岁;检查部位:头颈部18例,胸部6例,腹部26例,盆腔8例,四肢及其他部位2例。

方法:增强造影剂用欧乃派克、优微显等非离子型对比剂。做增强扫描前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及CT增强检查禁忌的相关病史,之后测血压,再作皮试,用20ml空针吸10ml生理盐水稀释5mg地塞米松,通过注射针头注入5~6ml后,换用5ml空针吸入1ml造影剂缓慢注入,再将稀释地塞米松的生理盐水推入1~2ml,用胶布固定,随时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30分钟后再测血压,记录皮试前后的血压变化,一般皮试前后血压变化≤20mmHg,询问患者无异常反应后方可进行增强检查,一般选择上臂桡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穿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穿刺成功后将穿刺手臂放在舒适的位置,注药的速度为2~3.5ml/秒。检查各连接管是否牢固,对烦躁者可使用适当镇静剂。注射过程中对患者全身反应做观察,若出现过敏反应或渗漏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及时处理,在扫描室应配备急救物品,检查后应让患者在候诊室30分钟,对其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待患者清醒时方可离开,对有过敏的患者,应及时报告主管医师及跟随护士作出处理。

结 果

接受螺旋CT增强扫描患者60例中,有58例(96.7%)顺利完成CT增强检查,其中有12例(20%)患者在扫描时全身有一过性热感,3例(5%)患者出现恶心症状;1例(1.7%)患者发生局部穿刺渗漏,无渗漏致空气栓塞、局部皮肤坏死及严重的过敏反应发生。

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螺旋CT增强扫描,其中28例(93.1%)患者在扫描时全身有一过性的热感;12例(1.2%)患者有荨麻疹、皮肤瘙痒,全身有热感,恶心等轻度过敏症状;9例(5.1%)口味泛苦,全身有热感,会瘙痒;6例(0.3%)患者出现荨麻疹、心慌、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全身有热感等中度过敏症状;4例(0.1%)的患者发生局部穿剌渗漏,无渗漏致空气栓塞,局部皮肤坏死等护理并发症,无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

讨 论

患者使用离子型造影剂,一般无过敏反应发生,有时会出现轻至中度的全身一过性热感、荨麻疹、皮肤瘙痒、恶心、口味发苦、会瘙痒、心慌及呼吸困难等。为了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应做好以下几点。

螺旋CT增强检查前的准备:扫描前的护理工作,对患者做好筛选,询问患者过敏史,了解有无严重肝肾疾病以及有碍CT增强检查的其他病史,把握CT增强检查的禁忌证和适应证,向患者及其家属讲清楚扫描可能会有不良反应发生,对患者紧张焦虑心理做好护理,认真解释、安慰,调解患者各种心理问题和不良情绪,有助于检查成功完成,并减少医疗纠纷,可让患者签写接受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的同意书,让患者了解风险,慎重作出决定。

螺旋CT增强检查中的护理工作:应把影响图像质量的物品清除,摆好,尽量患者感觉舒适,对非检查部位做好防护[2],特别对儿童的性器官和内分泌腺要注意免受不必要的照射,减少陪护,若需要可穿防护用具。另外,血管的选择与静脉的穿刺护理也极为重要,成功注射造影剂是增强CT检查顺利完成的关键,应依据渗透压高,吸收慢和浓度大的特点来选择对比剂,这样可减少结晶颗粒和降低对比剂的黏度,可避免大量液体微粒在短时间内进入血管导致渗出或静脉刺激。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选择弹性好,管腔直而粗的静脉,避分叉及静脉窦,关节的血管。在扫描中若出现异常应及时处理,虽然非离子型对比剂安全性好,仍有过敏反应的发生[3],患者会出现口味泛苦,全身有一过性热感,会瘙痒,一般在扫描结束后即消失,不需特殊处理,如出现轻度过敏,可多饮水或注射地塞米松,一般10~30分钟可缓解,若出现中度过敏症状,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注射地塞米松,必要时注射肾上腺素,同时对患者体征做好观察,若穿刺部位有渗漏应立即处理。本组无渗漏致空气栓塞,局部皮肤坏死等护理并发症,无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

螺旋CT增强检查后的护理:在扫描室应配备急救物品,检查后应让患者在候诊室30分钟,使用镇静剂的患者,对其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待患者清醒时可离开。

参考文献

1 李敏.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5,8(15):137-138.

2 袁军莲,周玉清.螺旋CT增强扫描的护理配合[J].交通医学,2009,23(5):580-591.

3 卞品高.非离子造影剂及离子造影剂在CT增强扫描应用中的副反应分析[J].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14(5):430.

上一篇:“治未病”学术思想对防控0~14岁智力低下儿童... 下一篇:浅静脉留置针在院外急救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