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不再遥远

时间:2022-06-05 12:23:37

学校不再遥远

2007年,时任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承诺:“到2010年,建2000所寄宿制学校。”

今年,这个承诺即将兑现。对于农村孩子而言,这意味着什么?

遥远的学校

6月13日,丰都县北京青年希望小学。

放学的铃声响了,全校300多名学生涌出教室。他们即将迎来三天的端午节假期。

外面正在下雨,操场上移动的雨伞像一朵朵彩色蘑菇。13岁的高柳蓉皱起了眉头。她不喜欢下雨天,那会让她回家的路更难走。

高柳蓉的家在15公里外的白江洞村,是树人镇最偏远的村之一。2007年以前,高柳蓉每天要在家和学校之间往返步行30公里。早上8点上课,她4点过就得起床,打着手电筒去学校。

对她来说,上学就像一次“探险”:在夏天变得湍急的小河、旁边就是峭壁的陡坡、路边野猪出没的森林……横亘在上学路上。她害怕一个人走,于是约上同村孩子同行。她也不敢穿新鞋――到了学校,鞋袜裤子早已湿透。

同一时间,梁平县铁门乡中心小学的莫新春也正往家里走。和高柳蓉一样,13岁的他放学要走三个多小时,回到家天已黑了。母亲身体不好,莫新春会先做家务,再做作业。晚上10点左右,他就必须上床――六个小时后,又得上学了。

“大量孩子和父母搬进城市,造成了农村生源流失。”高柳蓉的副校长杨建奎说。他曾执教的长征完小,一学期就曾有43名学生转走。

这导致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生源的流失让村小难以为继,为了集中教育资源,它们大多合并到生源更集中的学校。学校集中了,生源却没有集中。这使得部分孩子只能长途步行上学。

如何让生源也集中起来?重庆开始了探索。

市长的承诺

2007年3月,时任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做客央视《小崔会客》栏目。节目现场,黄奇帆聆听了一位农村孩子上学的艰辛,并做出公开承诺:“我们的目标是到2010年建2000所寄宿制学校,到时候就能把重庆极其分散的农村孩子有规模地集中在一起。”

同一年,“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就作为重庆教育的“五大工程”之一,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一场让学校不再遥远”的工程,在整个重庆全面实施。

这让41岁的姚小聪忙了起来。政府拨付的40多万元寄宿建设资金已经到位。作为梁平县铁门乡中心小学校长,他正在负责学校的寝室建设。

很快,在铁门小学的操场边,出现了一栋“学生生活区”。这座建筑的一楼是半开放式食堂,上百名寄宿生将在这里享用三餐;二楼以上的寝室里,整齐地排列着铁架子双人床,一间寝室能住八到十人。

作为梁平县人口最分散的乡镇之一,铁门乡只有7000多人口,分散居住在广袤林区之间。在铁门小学的300多名学生里,约一半上学要步行一个小时以上。“这些寝室可以容纳上百名学生住宿。”姚小聪说,“以后,他们就不用每天长途跋涉了。”

2007年9月,高柳蓉也结束了“探险”。她和其他上百名离家远的孩子一起,住进了学校宿舍。为做到这点,老师们腾出了自己的寝室和办公室。

2007年结束时,全市931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成使用。

基层的探索

成了寄宿学生,莫新春感到“时间一下子多了”。以前花在路上的七个小时,现在他用来做作业、兴趣活动和睡觉。

他每天早上7点起床,午饭是“一荤两素还有汤”。要是想换换口味,他会到食堂吃包子――包子比他的拳头大两倍,里面是韭菜或白菜肉馅。莫新春一顿能吃三个。而以前,他是不吃午饭的。

下午4点过放学后,有一个半小时的兴趣活动。莫新春可以打乒乓球、做游戏或是看书,直到5点半吃晚饭。晚饭后,学校为寄宿生办了晚自习,莫新春的作业就在那时完成。到了晚上9点,他会熄灯上床,美美地睡上九个小时。

38岁的张明是学校教导主任。以前放学后,他常约上同事到附近的鱼塘垂钓。现在,这种消遣仅限于周末。“学校实行了寄宿制,我们都变成了‘全天候教师’。”张明说。铁门小学共有27名老师,大部分居住在学校。现在,他们白天上课教学,放学后也会继续工作――和专职生活老师一起照顾住宿生的教育、饮食起居和安全。

寄宿制起步之初,北京青年希望小学校长古燕瑜希望解决一个问题:寄宿生大多来自留守儿童,由于家庭辅导欠缺,他们的学习基础薄弱,不少还存在心理问题。

高柳蓉就是其中之一。她家四个亲人三个有残疾。这让她从小就感到自卑,不愿和任何人交流,也没有学习动力。在学校寄宿以前,她的语文和数学都不及格。

为了改变这些孩子,古燕瑜和同事们开始尝试“当爹当妈”。高柳蓉的班主任、大队辅导员曾宪荣,就成了高柳蓉的“干妈”。这位40岁女教师已经从教21年,以前她就发现了这些问题,但那时师生间接触时间太少,没有机会对孩子进行深入心理辅导。

“现在好了,我们24小时在一起。”曾宪荣说。

公平的明天

2009年12月,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指出,寄宿制学校问题要加大力度落到实处。

2010年2月25日,2010年度全市教育工作会上,黄奇帆强调,今年全市将再建40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届时,三年前承诺的200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将全部建成。

市委、市政府的强大支持,正在改变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农村学生。

刚发下的成绩单,让高柳蓉喜出望外:数学91分、语文85分。老师的“全天候”辅导,让她的成绩有了突破。在曾宪荣的开导下,她也交到了很多朋友。

“曾老师告诉我,只要自己努力,生活就能变好。”一边说,高柳蓉一边抹眼泪。住校的日子里,曾宪荣每天都陪着她,补习功课之外,还给她讲了很多人生道理。

现在,曾宪荣更有干劲了――去年,在市委研究室的指导下,她的学校成为“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实验项目”之一。全市只有两所学校能参加这个项目。

而校长古燕瑜,也更有干劲了――端午节前,一笔来自党委、政府以及社会爱心的资金已经到位,它让孩子们有了漂亮的校服、崭新的生活用品,一座现代化的新宿舍也即将开建。

同样在端午节前,铁门乡小学的孩子们得到了一个惊喜――6月3日,市教委宣布,今年的全市义务教育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已经下拨到位,共33426万元。其中的35000元已经来到了铁门小学。按照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学校将发放到位。

截至2009年底,全市已建成使用农村寄宿制学校1600所,在校生218万,其中101万寄宿在学校。另外40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将在今年建成,最迟明年投入使用。

上一篇:商社传奇:答对三道题 下一篇:南川:“认建养”让人与树产生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