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认建养”让人与树产生感情

时间:2022-08-04 06:39:37

编者按:

植树造林是“三分造、七分管”,如果重栽种轻管护,就有可能出现“春天种,夏天黄,秋天死,冬天进灶堂”的现象,变成“植树造零”。“森林重庆”建设启动以来,全市植树造林如火如荼,但如何破除“年年造林不见林”的魔咒,成为一个难题。我们欣喜地发现,涪陵、南川、大足等区县,在苗木管护方面大胆创新,取得了明显效果,希望这组报道能引出更多更好的创新举措。

绿地当“地毯”、树木当“沙包”……市民“辣手摧绿”的举动,曾让南川的林木成活率一直徘徊在90%。

《树木绿地认建认养办法》实施后,市民都成了“护绿使者”。

毁绿之痛

一年前,南川广场、街头、坡地上常见的画面,让市民陈星宇气愤不已。

“一些人喜欢在花园、绿地里追逐打闹,置花草树木的死活不顾。”陈星宇说,而另一些人因事不关己而选择视而不见。

绿地、树木惨遭蹂躏,让南川区绿委办、林业局干部李强的火气比陈星宇还大。

“种了补,补了种,始终救不活。”李强说,体育馆旁的一小块绿地,让他见识了破坏力的强大。这块绿地上种植了李强喜欢的红叶李、万年青、桂花等苗木,隔三差五,他就会听到同事说“哎,那些树子又被弄死了”。

“南川城区过去在绿化方面投入不少,但效果并不明显。”南川区林业局副局长田敏说,年年绿化不见绿,跟市民没有与苗木产生感情有关。

智慧破题

让人与树产生感情!南川区林业局局长王中伦当起了牵线的“红娘”。

2009年3月,市委书记对南川提出“都市后花园”的定位。

南川区围绕如何打造“森林之城、绿色之城、花园之城”,进行深入讨论。

“破题”的金点子,在王中伦的读书心得中闪现:“只有增强市民绿化意识,让其参与其中,才能保证城区绿化的速度和质量。”

在此启发下,《树木绿地认建认养办法》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下出台。《办法》提出“以资代劳”和“以劳代资”两种模式,供个人或单位选择。前者只需出资,种树的活,委托给城乡绿化主管部门,这是认养;后者只需出力,在指定区域,按照规定植树,这是认建。

“起步价单位一万元,个人500元。”田敏说,收费金额是根据绿地面积或树木胸径的大小,以及挂牌的期限确定的,“收取的费用全部纳入财政,主要为绿地林木配备‘营养餐’”。

不管是认建还是认养,参与人都会得到荣誉――认建认养证书或冠名权。

养树之乐

夕阳西下,南川体育馆一棵重阳木下,四个影子相互依偎,被夕阳拉得很长,像一幅唯美剪影。

妻子挽着邓科吉,邓科吉抱着儿子,站在他们身边的另一位“成员”,是一棵重阳树。

“花500元认养重阳树,是因为儿子在重阳节那天出生,有特别的纪念意义。”邓科吉说起以儿子名义认养的重阳树,一脸灿烂。

在小两口精心照顾下,重阳树枝繁叶茂,“看它长得精神抖擞,就像看到儿子茁壮成长一样”。

在南川,像邓科吉家一样,找到“养树”、“养地”乐趣的市民,比比皆是。

“规划局六棵香樟树,新嘉南建材公司两棵黄葛树,市民陈星宇一棵桂花树……”以前常常生气的李强消气了,现在他每天都处于亢奋中。

“没想到511棵树木,这么快都找到了主人。”8月7日,李强“啪啪”敲动键盘,对认建认养活动进行统计。一旁的同事申玲插嘴说:“今年4月,在体育公园、鼓楼坝广场等地规划的认建认养绿地,现在只剩下巴掌大了,得抓紧时间重新开辟‘根据地’了。”

截至目前,南川有44家单位和企业、390位市民办理了认建认养手续,林木成活率从90%提高到98%以上。

“森林南川”的认建养模式,现已作为范本在全市推广。

上一篇:学校不再遥远 下一篇:大足:“以地入股”三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