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 第4期

时间:2022-06-04 10:27:39

编号:H1(2013)4-

01-02

曾经有一个学生将李白的《蜀道难》戏改成《作文难》:“噫吁戏!晕乎愁哉!作文之难,难于上青天!议论及记叙,开篇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秒,不知地狱与人间。何时文山有捷径,可以横绝作文巅。绞尽脑汁学生死,然后献上干瘪五百言。”作文之难虽然没有学生说得这么夸张,但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都称得上是一件苦差事。

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我不断地钻研摸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同题异构”的作文训练模式。所谓“同题异构”,就是指根据同一个作文题目写出不同构思的作文,在“写作,批改,评讲,修改”的过程中轮回练习。在训练过程中我又把它分解成两个阶段,构成两个体系。

一、同一主题,同一材料

这一阶段的练习是根据确立的文题,指导学生选取一个角度,确立作文的主题,然后选取恰当的材料来表现这一主题。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对作文的细部进行修改,如作文结构的安排、情节的构思、细节的渲染、语句的修改润色,等等。我们班曾以《我的母亲》为题进行“同题异构”写作训练,有位同学选取了母亲耐心地为他辅导作业来表现母爱这一主题,事例虽小,但真实温馨,角度切入得较好,就是作文的细节刻画得不够,只停留在对情节的简单叙述上。细节大于情节,运用好细节描写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所以在面批时,我重点引导他如何通过生动的细节来刻画母亲,表现母爱。如母亲在辅导他的时候说了些什么,动作神情如何,怎样写才能传达出她的耐心、慈爱和循循善诱。经过反复几次的修改,这位同学的作文有了质的飞跃。

在反复的修改中,学生不仅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不足,还学到许多写作的技巧。看着自己的作文越改越好,学生容易激发起写作的成就感,产生强烈的写作兴趣。

二、同一主题,不同材料

“同一主题,不同材料”就是学生多次作文的主题切入角度不变,但每次写作训练时所用的表现主题的材料是不一样的,要使用新鲜独到的材料。还以上个题目为例,在第二阶段的训练中,我又引导那位同学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细节和事例可以更好地表现母爱。在我的指导和启发下,该生又列出很多事例。如:母亲对自己很严厉也是母爱的一种方式;母亲让自己住校并教会自己如何照顾自己;母亲很小气但对自己却从不小气,等等。在这些材料中我让他选取比较有新意,自己又有切身体会的来写,最后他选取了母亲让他住校这一事例。对这件事他是有切身体会的,所以写得非常顺畅,情真意切。但作文的情节比较平缓,故事性不强。我又让他增加了对刚住校时的不适应和对母亲的不理解的叙述,还引用了他在日记中埋怨母亲的一段话。经过这样的对比和铺垫,母爱的主题被表现得更加深刻和富有感染力。

苏轼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但中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生活面狭窄而单调,很难写出新颖别致的作文。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提炼素材的能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西华县西华营镇一中 466600)

上一篇:以期中作业为起点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实践初... 下一篇:教学宝典(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