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教书育人

时间:2022-03-17 02:11:46

摘 要:随着课改的深入,数学教育已不仅是教学生计算和培养思维能力了,同时要把“学以致用和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学好概念是学好数学最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数学教育;课改;概念教学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中第六个基本理念是,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对双基教育的重视历来是我国数学教育教学的一大优良传统。然而,学生只有在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熟练地应用时,才能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基本技能。数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数学概念学习提出更高的要求,高中数学《新课标》指出:“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从中可以看出,数学概念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数学概念的学与教是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数学概念与解题脱节。从平常数学概念教学实际看,学生往往会出现两种倾向,其一是认为基本概念单调乏味,不重视,不求甚解,导致概念认识和理解模糊;其二是对基本概念虽重视但只是死记硬背,不真正理解,只有机械的、零碎的认识。如何搞好新课标下的数学概念课教学?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实践和体会谈一下对数学概念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联系图形,澄清概念的形成

数学概念是从具体、形象的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因此,我们要密切联系图形,引入概念。使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体验中感知概念,形成感性认识,提炼出本质属性。

二、挖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概念的引入,是对已有概念的继承、发展和完善。把新概念从以前学过的相关旧概念中分离出来,把新概念的本质属性推广到这个类目的一切例子,这个过程实际上是明确概念外延的过程,也是新概念与其他旧概念相区别的过程。在教学中,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定义的方式直接提出概念,由学生主动地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相联系并掌握概念。不妨以“函数”为例,函数存在着三种定义,即传统定义、近代定义、现代定义。我们教师在讲解时,必须让学生领会这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新教材中的彩图是想让学生了解概念产生的实际背景,并从中体会它的形成过程及运用的逻辑方法。

三、巧用比较,区分概念的异同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数学概念也是这样,有些相关概念一字之差意义就大不相同,为了明确区分概念,我们可以从比较中得到这些概念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这样可更准确地理解它们的含义。数学中有许多概念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平行线段与平行向量,平面角与空间角,映射与函数等,在教学中应善于寻找、分析其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再如,函数概念有两种定义,一种是初中给出的定义,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另一种高中给出的定义,从集合、对应的观点出发。

四、在运用中巩固概念

数学概念形成之后,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概念的内涵,认识概念的“原型”,引导学生利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和发现概念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此环节操作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数学概念的巩固,解题能力的形成。

总之,数学概念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下的数学概念教学地位尤为突出,这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令人欣喜的是,人教A版数学新教材数学的概念大都是按照概念形成、概念同化与问题引申的模式编写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在数学概念学习原理的指导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数学概念教学设计,优化概念教学设计,把握概念教学过程,切实抓好概念课的教学,真正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达到认识数学思想和本质的目的。这是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数计学院)

上一篇:高考制度的文化价值分析及改革趋势 下一篇:别让课件成为阅读教学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