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虚拟”与语法翻译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对比应用

时间:2022-06-04 10:06:09

“话题?虚拟”与语法翻译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对比应用

摘 要:根据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应实现以下几个根本性转变:加强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强化语言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把学生培养成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需人才,英语教学既要培养学生具有基本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也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借鉴多种教学法,采用综合性的教学法。本文主要从最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与注重最新英语教学理念的“话题?虚拟”教学法的对比中探索两者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而提高我们的英语教学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语法翻译法;“话题?虚拟”;对比应用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76-03

一、教学法与外语教学法的定义

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依据和使用的原理、方法、方式和手段以及对课内外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安排。外语教学是特别讲究方法的一门课程,外语教学法多种多样,到目前为止,已形成学派的具体的英语教学方法有语法翻译法 (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直接法(the Direct Method),听说法(the Audio-lingual Method),视听法(the Audio-visual Method),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认知法(the Cognitive Approach)和“话题?虚拟”教学法(the Theme-inventing Approach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等等。

二、语法翻译法之定义及理论基础

语法翻译法是“用母语翻译教授外语书面语的一种传统外语教学法,即用语法讲解加翻译练习的方式来教学外语的方法”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古典法,旧式法(Old Method)、阅读法、普鲁士法(the Prussian Method)等。其代表人物为奥朗多弗(H.Ollendorff)和雅科托(Jacotot)等。外语教学法源于拉丁语教学法,盛行于15—17世纪的欧洲,当时称“语法模仿法”,是翻译法的雏形。到了18—19世纪,西欧一些国家确定了翻译法的教学地位,因此重视语法教学而被称为语法翻译法,因继承了拉丁语的传统又称传统法。

Richards and Rodgers(2000:5)[1]认为语法翻译法没有理论基础。而左焕琪(2002,p.38) [2]则认为,其语言学基础是历史比较语言学。

也有人主张官能心理学是语法翻译法的心理学基础,还有人甚至认为翻译法是以心理学上的机械主义为理论基础的。

语法翻译法重视输入—朗读背诵、阅读经典名篇。尤其是在打基础的时候,朗读背诵、广泛阅读是学习语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记忆文学著作和优美范文中的优美单词和短语结构以及重点语法规则,这有利于培养语感和提高写作能力。Swain(1985)[3]的“输出理论” 指出了语言输出能强化学习者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和巩固。语法翻译法注重输出——翻译,这在教学实践中颇具优势。汉译英能促进写作,是训练学生连词造句的必要手段,能使学生了解汉语和英语在表达方式上的异同,提高用词的准确性,减少语法错误,准确牢固地掌握英语语言材料,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在汉英翻译中,语法翻译法非常注重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培养。它要求老师在讲授写作时,要能扩充词汇量,根据句子的提示,采用“头脑风暴法”想出相关的尽可能多的近义词或者其相反的词。在句子表达时,通过比较采用最为合适的词。并强调用新词项或特殊语法来补全句子,或者用生词造句法来检测学生对所学词意思及用法的掌握。通过平常的各种各样的英文表达训练,丰富自己的资源库,打好坚实的基本功,从而达到考试时候流利输出、正确表达的目的。总之,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重视采用语法翻译教学法,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也就是从朗读单词、句子、课文、学习基本语法、理清基本句子的结构和表达模式入手,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

三、“话题?虚拟”的定义及理论基础

“话题?虚拟”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创设某种情景或搭档进行某项功能、话题练习的方法。由此,“话题?虚拟”教学法的定义为:为了外语学习的需要或提高外语水平的目的而创设的一种外语练习环境或外语练习搭档,从而进行外语某项交际与交流话题、功能练习的方法,即:to learn and practice English in a situation or with a partner produced or designed by yourself according to a certain theme or topic。[4]

“话题?虚拟”侧重于根据话题、功能进行主动设计、创造,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话题?虚拟”外语教学理论依据主要有三点:第一,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爱幻想,思维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征,“话题?虚拟”教学可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第二,语言的习得规律。语言的习得不是从词形与语法规则入手的。语言是在语境中学习,在应用中掌握的。第三,学生的学习规律。“话题?虚拟”教学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有意识心理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积极的、有创造性的学习,使整个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话题?虚拟”外语教学法侧重于将所学的语言放入所虚拟的语言环境与虚拟的外语对象进行交际、使用,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提升语言运用技巧和能力。

由于“话题?虚拟”外语教学是运用一定的模拟情境使参与者在接近现实情况下扮演某种角色,并和其中的人或事产生互动,或围绕某一案例、某一主题,采用讨论、辩论等实际参与的方式,以加深感受,深化认识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与模拟教学法比较起来,“话题?虚拟”外语教学法侧重于自主、灵活、创造等,让学生学会自己虚拟、创造语言环境及语言对象进行语言练习,从而达到提高外语水平、掌握外语的目的。

上一篇:从叙事学的角度谈白岩松的“白话版”解说 下一篇:银竹老山资源冷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