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者学习汉语“把”字句和话题句的特点分析

时间:2022-07-11 05:52:38

二语习得者学习汉语“把”字句和话题句的特点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第二语言习得者在学习汉语“把”字句和话题句的特点,并论述了正确认识汉语“把”字句和话题句特点对教学的指导意义,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汉语;二语习得;“把”字句;话题句;特点;教学意义

一、学习者习得汉语“把”字句的特点

“把”字句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字之后的名词必须是有指或特指,有定或已知,见于上文或可以意会;述语部分的动词须有处置义,即动词要对宾语施加影响,使其产生某种结果。二是动词不能以单独形式出现,一定要带有其他体标记如“了”,结果、趋向、动量补语,介词短语或动词重叠。“把”字句的情状类型与动词特性有关。动词按动力、时限和终结等特征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状态动词,动作动词,结果指向动词,又包括创造类结果指向动词和消耗类结果指向动词,以及含结果实现动词。

1、测试(一)正误判断

测试结果显示:第一,受试者作正误判断的时候,有泛化倾向,强烈倾向于接受任何类型的“把”字句。第二,含创造类的结果指向动词和动作动词的把字句不合语法,而受试者却判断为符合语法。第三,受试者能很明显地将状态动词和事件动词区分开来,他们普遍不接受状态动词的把字句,判断这类句型的正确率高达80%。

2、测试(二)句型变换

测试结果表明:第一,大多数受试者领悟到状态动词和“动作动词+进行时”与把字句的不兼容性。第二,有超过一半人对创造类结果指向动词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也就是说,仍然有将近一半人能够意识到创造类结果指向动词和把字句的不兼容性。第三,对于结果实现动词,绝大多数人能够正确的进行转换。第四,对于“动作动词+定界成分(动量词)”,“动作动词+定界成分(兼语句)”以及“动作动词+定界成分(方位/趋向短语)”这三种情况,由于句子转换时应做适当的调整,具有一定难度,受试者的正确率都不高,错误类型包括转换不成功和未转换。前两种句型都是含有两个宾语,部分受试者不能确定将哪一个提前,所以出现了未转换的现象。而最后一种句型只有一个宾语,转换率高,但是错误率也很高。总体来说,二语习得者也许是将“把”字句简单地理解成了宾语提前的句式。

二、学习者习得汉语话题句的特点

汉语是典型的话题突出型语言,其话题句分为移位类和非移位类两种情况。此测试以中国学生作为参照组,总结出了母语为英,日,韩语的二语习得者在习得汉语话题句时的特点,具体如下:

1、测试(一)考察学生对不同话题句类型的接受程度

三组二语习得者与汉语对照组的共性有:第一,各组都接受移位式中由简单句里的有定宾语作话题的句子,认为较易习得。例如,那首歌,小红唱过。第二,各组都不接受宾语移位作话题,但动词前的两个名词均为有生命的情况,因为移位使句子产生了歧义。例如,王老师,小张昨晚见过。第三,各组都不接受动词为夺取型时,直接宾语移位作话题的情况。例如,那张报纸,他抢了小王。第四,各组普遍不认同双宾语句中的间接宾语移位作话题的情况。例如,小王,我通知一件事。

但是,英日韩三组又具有各自的习得特点:第一,三组均不接受简单句中的宾语移位作话题,话题是类属名词的情况。例如,狗,我见过。而汉语组接受。第二,汉语组和英语组都不接受简单句中的宾语移位作话题,话题为不定名词的情况。例如,一个苹果,我吃了。而日韩两组则倾向于接受。第三,比较而言,对于非移位式的类型,日韩两组的接受程度要略高于英语组。第四,三组都基本接受有定宾语移位,而小句是双宾语的情况。例如,那本书,我送小红了。他们对于给予性动词的接受程度要远远高于夺取性动词。第五,在非移位的类型中,类似于“那场大火,幸亏消防队来得快”这种典型话题句,英语组和汉语参照组都倾向于不接受,但是韩语组的接受程度却要略高一些。

2、测试(二)考察学生对自然语料的分析能力

英日韩三组的特点有:第一,日韩两组学生使用话题句的总几率高于英语组,而且这两组学生使用话题句的几率会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加。第二,日韩两组学生使用话题句的类型趋向一致,但各类型的比例有所区别。第三,英语组出现比例最高的移位式是类似于“这儿的情况我已经习惯了”的句型。而日韩两组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话题为述语背景式的句子。例如,这种事,我做主。第四,二语习得者理解和使用简单句宾语移位作话题的句子没有任何困难,但却难以习得复杂的话题句或非移位式的话题句。

三、正确认识汉语“把”字句和话题句特点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把”字句的习得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但是目前的汉语语法书未能将其语法及语用规律系统清晰地概括,也未能从情状类型来归纳其语义。从以上的测试来看,二语习得者对“把”字句的终结性和完成性的关键语义有明显的意识,这同语言习得的“情状假设”倾向一致。可是在操作中却具有泛化倾向,其泛化程度与测试类型有关,并且在自由选择度较大的作文中,采取避免使用的政策,这些都是负面的学习手段和策略。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进行“把”字句教学时,要基于完成性和终结性,多设计一些具有显著性的“把”字句。比如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多设计一些结果实现动词类的“把”字句作为例句,不断在教材编排和课堂教学这两方面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他们理解“把”字句句式的特殊性和具体的语用环境。对于学生较难掌握或者容易出现困惑的地方,例如创造类结果指向动词和动作动词构成的“把”字句,我们应当在课堂上逐步增加这两类动词与带有终结完成补足语的“把”字句类型,以便帮助学生更深入地领悟“把”字句的语义特征,而非单纯的将其看成“主―宾―动词”的句式。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首先,二语习得者并未经历一个话题突出的普遍阶段,简单句宾语移位式话题句容易习得,因其结构简单,容易找出话题与虚空位的关系,而非移位式话题句则较难习得,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其作为重点讲解,分门别类,列举出大量的实际语料,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语境体会其具体用法和使用场合。其次,母语的话题突出特点能够相应的正迁移至话题突出的目标语上,但由于习得者的保守性,有时会采取避免使用的策略,所以这种迁移在习得后期比早期更加明显。在课堂上,我们要尽量帮助学生排除母语的干扰,加深其对特殊表达结构的理解和记忆。最后,句子的结构会影响习得者对话题的使用和理解,其中非移位式话题句和复杂话题句都较难习得,在教授过程中应该将其作为重点进行讲解,按照不同类型给予大量语言输入,并适当地增加练习强度以促进习得。

【参考文献】

[1]曹秀玲,杨素英,黄月圆,高立群崔希亮.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话题句习得研究. 世界汉语教学,2006.3.86-102.

[2]黄月圆,杨素英.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把”字句习得研究. 世界汉语教学, 2004.1.49-59.

上一篇:《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下一篇:简论新时期干部档案的目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