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36例分析

时间:2022-06-04 06:03:18

新生儿败血症36例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132

资料与方法

1987年4月~2002年4月收治新生儿175例,经血培养证实新生儿败血症者36例。男28例,女8例,足月儿32例,早产儿2例,过期产儿2例,有异常分娩史者9例,顺产者27例;产重>2500g者32例,4000g者2例,医院出生者30例,在家接生者6例;发病日龄生后3天以内者5例,3天以后者31例,门诊入院者30例。妇产科转入者6例,其中条件治病组中早产儿1例,异常分娩者1例,严重

36例中发热28例,体温不升3例,拒乳21例,烦躁哭闹20例,黄疸20例,苍白11例,肝大9例,哭声低7例,腹胀7例,嗜睡7例,四肢末端发绀、发凉6例,生理反射减弱5例。其中由条件致病菌所致的败血症者发热7例,拒乳5例,烦躁哭闹6例,黄疸5例,哭声低3例,嗜睡2例,苍白4例,体质消瘦4例。

感染途径:经脐部26例(其中条件致病菌组9例),皮肤黏膜6例(条件致病菌组3例),呼吸道2例,肠道2例。

实验室检查:10例白细胞计数≤10×109/L,22例(11~20)×109/L,11例720×109/L;30例中性粒细胞≤50%,6例≤50%者,其中10例条件致病菌组白细胞

血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20例,大肠杆菌4例,表皮葡萄球菌3例,变形杆菌3例,枸橼酸杆菌2例,绿脓杆菌1例,产气杆菌1例,其他球菌1例,假单胞杆菌1例,蜡样杆菌1例。

有合并症者16例,肺炎4例,硬肿症3例,肠炎6例,脑膜炎2例,胆汁黏稠症1例,外阴炎1例,合并肝炎1例,肠炎1例。

结 果

全部病例均单用或联合应用抗生素,首选青霉索加氨苄青霉索或先锋霉索加氨苄青霉素,根据其药敏及治疗效果调整抗生素,同时辅以输血等全身支持治疗。结果痊愈30例,好转出院1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4例,治愈率83.2%,死亡率11.1%,其中条件致病菌组,全部治愈。

讨 论

新生儿败血症是危及新生儿生命的常见病之一,发病率较年长儿及成人均高。随着近年来抗生素的广泛利用及检验手段的提高,发现条件致病菌导致败血症的种类及人数亦在增加。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及卫生保健知识的普及,婴儿绝大多数均在医院出生,新生儿的感染率下降较快,但本组病例中医院出生者占83.3%,表明在医院内出生的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仍高,机会仍多,且其中有6例直接由产料婴儿室转入,脐部感染者占首位(69.4%),其次为皮肤黏膜与国内多数报道相符合,因此新生儿败血症的感染途径是导致新生儿败血症的重要问题之一。分析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正常为生后3~7天,但大多数新生儿在生后4~5天随母亲出院,此时多数新生儿脐带未脱落,与干燥局部仍有分泌物存在,如母亲及家长无对脐部护理的知识及措施,则未脱落的脐带及局部的分泌物就易引起感染,成为新生儿败血症的途径。

国内目前报告的新生儿败血症病原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首位,其次为大肠杆菌,但各类条件致病菌的感染率已不断增高(尤其是在广泛应用抗生素及激素的情况下)。本组感染病原葡萄球菌加金黄色葡萄球菌加大肠杆菌占66.7%,各类条件致病菌占33.3%,与国内部分报道相比偏低。其中感染途径以脐部为多,中毒症状较致病菌组轻,白细胞计数

本组死亡均为致病菌组,且多数有严重合并症,合并化疗2例,合并硬肿DIC(1例),硬肿呼吸及循环衰竭1例,死亡4例中1例为过期产儿,且有窒息抢救时,2例为旧法接生。

上一篇:27例儿童髓母细胞瘤临床研究 下一篇: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畸形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