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养老在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中的定位分析

时间:2022-06-04 02:49:06

家庭养老在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中的定位分析

【摘 要】目前,我国传统家庭养老由于养老资源提供者与养老职能承担者分野不明,在社会化养老大潮中定位尴尬。中西方家庭养老在制度文化上存在着一系列历史差异,导致这二者在中西方的延续模式和未来发展也不尽相同。我国正在社会经济转型的关头,家庭养老保障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中必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占据一席之地,但其具体定位仍待探讨。

【关键词】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养老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养老是具有特殊地位的。与社会养老强调社会对老人的经济扶助和赡养服务不同,家庭养老本质上主要反映了代际间的互动、价值观和情感模式的继承。

一、家庭养老在当前社会面临的挑战

(1)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综观世界,养老问题由来已久,各国养老保障体系在调节收入分配、防范老年贫困、进社会团结、持社会安定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眼下横扫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再次证明了这一点。与西方诸国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较之起步虽晚(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发展却大有赶超之势,这对我国当前的养老保障制度构成很大压力。(2)城市化带来的挑战。首先,城市化使家庭内部的利益结构发生变化,老人在家庭中的权威地位正在丧失。传统经验的效用日益减小使得老人对生产性资源的利用和控制能力不断下降,利益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家庭内部权力结构的改变。其次,城市化冲击了传统尊老的“孝”文化,动摇了家庭养老的传统文化基础。中国儒家文化以“人伦”为基础,十分强调“孝道”;而城市化使农村年轻人受到中西融合的多元城市文化的强烈影响,传统的家庭至上、父母至上的观念为追求个人价值的观念所代替。家庭养老失去了文化依托,从内在的心理基础上弱化了子女对老年人的经济支持信念。

二、家庭养老在我国多层养老保障体系中的定位

(1)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分层。我国从养老保障结构来看,在国内已形成的“三支柱”的多元化养老保障框架。看似达到社会层次的基本全覆盖,事实上目前中国公民的养老保障权仍然呈现两极分化格局:城市人主要依赖第一支柱养老,农村人则主要依赖第三支柱养老。而从国际上看,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并共同分担老年保障的责任,已经成为老年保障制度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我国应当用大保障的思路来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化的混合型老年保障体系。(2)家庭养老保障的层次定位。就养老保障的主要因素而言,不外乎经济来源、生活服务需求和情感需求三类。而经济来源又是三大因素中的基础因素。就经济赡养而言,从长远看家庭养老主要是作为社会养老的补充,作为社会保险和企业年金制度外的必要保障而存在。而眼下鉴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和“四二一”家庭的增多,家庭赡养老人的功能弱化,老年人口的储蓄水平低;另外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主要局限于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与城镇部分集体所有制企业,而城镇其他所有制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以及个体劳动者被排斥在社会“安全阀”之外。生活照料亦是社会化养老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龄老人及有特殊困难的老人,他们在不能自理,甚至完全丧失生活能力的情况下将不得不住进敬老院、老年公寓等设施,其照料由这些老年服务机构承担下来,由老人或家庭提供一定的费用。而养老院一类的社会养老设施虽然可以提供看顾服务,却没有家庭来得细致与贴心。另外眼下社区服务体系也尚未健全,家庭养老在生活照料方面还是承担了不小责任。再次,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不仅影响老人的生理健康,更加影响老人的心理健康。离开了工作圈子回归家庭,而子女却大都忙于工作,高龄老人大多存在苦闷、孤独厌世的心理现象。高龄人口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障碍日益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认同和理解。对老年人不仅需要经济上的赡养,而且需要精神上的慰藉。这一点除了家庭政府与单位是无法顾及的,这也是家庭养老不同于社会养老的核心价值所在。

可见在我国这样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结构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发展养老事业,任何一种单一的保障都不能成为唯一的形式,只有动员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力量,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国家、集体、家庭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才能真正使各阶层、各职业、各地区、各家庭背景下的老人安度晚年。而现阶段,我们还必须鼓励和弘扬家庭养老,它必须处于大保障体系的第一层次——自我保障层次,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张海川.中西方家庭养老比较与构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探索

[D].西南财经大学.2005

[2]牟羡.现阶段中国家庭养老问题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2

[3]姜珊.我国城市社区养老保障体系探索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

上一篇:浅议卡尔曼滤波在风电功率预测中的应用 下一篇:健全“循环型军队”的法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