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眼中的改革

时间:2022-06-04 02:19:29

创业者眼中的改革

7月25日,国务院总理在山东考察时,召集10位改革后新注册的小微企业主专题座谈。在座谈会上,开门见山连发三问:大家办企业的动力是什么?提供什么产品或服务?需要政府解决什么问题?

“总理三问”引发众多新注册企业主的共鸣,这实际上是新注册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

从新企业的角度来看,在改革中“呱呱坠地”只是第一步,如何才能活得好、长得壮?新企业希望政府能对它们“扶上马送一程”,但企业家的诉求与地方政府的帮扶之间,能否实现有效契合?

钱不用再“躺着睡觉”

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是深受创业者欢迎的改革红利。安徽人和空气净化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启明感触颇深,“注册资金不足困扰着我们,而实缴制变认缴制的改革,恰恰破解了这一难题。”他说,公司成立于3月3日,认缴注册资本1000万元,改革省去了东挪西凑的融资费用和验资环节费用,仅此一项,每年就能为公司节省5万元以上。

刘启明介绍说,实行认缴制后,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公司经营活动的性质和规模、交易伙伴的资本要求等多种因素进行投入,节约下来的资金用做实际运营。今年,他已投入400余万元购买新的生产设备。

坐落于无为县的安徽天龙集团总经理马金龙,对这项改革的作用,同样深有感触。他说,“资本搞活对企业非常重要,不办企业的人可能体会不到,办过企业的人对这个深有体会。钱放在银行里,就是躺在那里睡大觉。”

天龙集团在改革后认缴1亿元注册金,但这部分钱不用存在银行帐户上,而是流动在企业的实际生产运作中。目前,天龙集团的新厂房拔地而起,新的光缆生产线已经投入运营。实践证明,注册资本改革确实对企业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刘启明、马金龙的创业故事,成为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中的一朵浪花。当700万朵浪花汇集到一起时,就会变成澎湃的创业浪潮。

但除了注册资本金之外,改革还给企业带来了哪些红利?“一是门槛降低了,二是程序减少了,三是环节简便了,四是负担轻了。”安徽省工商局副局长吴良斯概括说。

改革前,仅一个企业资本注册金的验资费用就很大。验资的收费标准基本上是注册资金的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三。“一个企业可能没多少,但汇集起来就是一笔巨大的费用。截至9月15日,安徽省注册资本金有4000亿元,按照千分之二计算,就会是8亿元。改革后这些钱不用再收了,直接为企业减轻负担,降低成本。”安徽省工商局企业注册局副局长胡鸣告诉《决策》。

防止“大门开了,小门没开”

8月14日,人民网关于工商登记改革与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访谈上,石家庄市大印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雪娇说,公司面临两大难题,一是产品认证费用,二是融资。“目前,农产品的认证费偏高,国家在这方面能不能给予补贴?银行能不能设立专项的投资基金?前期可以股份的形式投入,对企业进行扶持。待企业进入良性发展以后,再以合理的价格退出,这样企业获得发展、银行获得最高收益。”

陈雪娇用这两个“能不能”提出了两个建议。值得引起关注的是,陈雪娇焦虑的产品认证、资质认定问题,一直都是耗费新登记企业大量物力和时间的一大遗留问题。

那么新企业成立后,还有哪些问题制约着他们的发展呢?

7月份,安徽省工商局对新登记企业中的28000户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对已开业的25000户和3000户未开业企业进行分析发现,在开业的企业当中,服务业占比较高,因为服务业企业的开业相对简单。第二产业的新企业在拿到营业执照后,还要征地、建厂房、采购设备、招聘工人等,需要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审批事项,依然会对新企业造成负担,制约新企业尽快开工。

调查还发现,新企业普遍遭遇老问题,即融资难。“今年虽然国务院发了很多文件,促进小微企业发展,但是从了解的情况看,现在小微企业融资的瓶颈问题,比往年更突出。”胡鸣告诉《决策》。这与陈雪娇反映的融资难,是同一个问题。这就意味着,创业的大门虽然打开了,但银行的门却依然对新企业关着。

本刊记者在采访多家金融机构后发现,新注册企业由于成立时间短、信用信息不健全、未来发展预期不确定等因素,还不能成为银行关注的对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新企业的融资难。

对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表示,国内的小微企业已不再是落后、小型服务业的代名词,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等新兴产业所占的比重已经越来越大。“当前中国的小微企业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时期,如果及时加大支持力度,小微企业有望成为中国式创新的强大助力。”

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大门开了,小门没开”对企业发展造成的瓶颈。经过改革,注册的大门向创业者开放了,但是一系列进门之后的问题,依然在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不能让新企业“跨栏”

7月25日,坐在对面的创业者张英不住地点头。大学毕业后,他和两位同学一起开了一家物业管理公司。结果执照拿到了,许可证却一直没拿到。“我们公司成立几个月了,还是没有资质,没办法接更大的项目,只能给别人做咨询。”张英说。

实行改革后,张英的企业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很顺利,但是后期办理资质证书时,要求企业有工程师证,而普通的物业公司根本没有必要聘请工程师,这就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应该成为全面降低企业创业成本的号角,其他阻碍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环节,也应该进行配套改革。但从实践来看,降低制度成本在政策方面上明确易,在实际操作中落地难。

受访的企业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均表示,虽然企业注册环节的改革成效非常明显,但一些部门因为措施不配套,仍旧阻碍着企业的发展。比如说,个别部门仍要求企业提供验资报告复印件、年检报告等。

更有甚者,企业实行资本认缴后,一些银行甚至因为企业不再打入验资款而拒绝为其开户。“一些部门之所以不愿跟进改革,根本上来说是不愿意放弃部门权力,担心失去既有利益。相关行政部门的阻力不消除,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效能将受到影响。”一位受访的官员表示。

改革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既意味着市场准入条件的普遍放宽,也意味着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监管权的收缩。如果缺乏配套改革,旧的相关管理法规制度,就有可能成为迟滞改革的盾牌。因此,不少企业主呼吁,《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进一步修订。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个较为极端的案例。一家企业的经办人6月初申请注册一家营利性医疗机构时,卫生部门表示需要工商部门提前核准企业名称,还可能需要做环评。当工商部门核准企业名称、环保部门认为不用做环评之后,卫生部门又认为名称不符合命名规范,并坚持重做环评,一直到7月2日才核准设置。“接下来还要办医疗机构职业许可、再到工商拿营业执照等,不是说改革了吗,为什么还存在这么多限制?”这位创业者不解地问。

他遇到的麻烦在不少企业身上都有所体现。事实上,企业注册登记的高成本只是企业“痛苦指数”的一部分,因此,仅仅对企业注册登记这一个环节进行改革是远远不够的。有调查表明,中国的许多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年,这与整体创业环境远未优化直接有关。

针对这些问题,9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将“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放在了扶持政策的首位,要求加快清理不必要的证照和资质、资格审批,为小微企业降门槛、除障碍。

持续深化改革对于政府决策者和企业家都是一场长跑。在济南与新登记企业负责人座谈时,用一个“跨栏”的比喻说:“我真的很担心,这些创业者尽管拿到了营业执照,却还被其他的‘证’卡住,一样没办法真正运营,继续被捆住手脚。就像跑步跨栏一样,不能让他们跨过一栏、还有一栏。他们的体力和热情也都有限啊!”

上一篇:农村“光棍”问题需引起重视 下一篇:广东探路商事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