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德玛的演唱风格

时间:2022-06-04 12:32:13

浅谈德德玛的演唱风格

摘要:笔者通过分析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声乐作品《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从而诠释德德玛老师演唱作品的风格特点、演唱的方法方式。并对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中的歌曲背景、旋律、感情处理,进行分析研究,由一首作品进而深入了解德德玛老师的歌唱艺术与审美追求。

关键词:德德玛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演唱风格

一、德德玛与《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德德玛老师是我国家喻户晓的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被人们称赞为“草原上的夜莺”。她富有金属般质感音色,淳朴无华的表现,悠扬深远的音调深入到了千家万户,很多听众听到德德玛老师的演唱后对蒙古民歌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德德玛在1978年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引发歌唱界的极大的兴趣与关注。1982年被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此后多年的研究与探索,最终将美声唱法与蒙古族民歌演唱技巧巧妙的结合,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与方法技巧。她的演唱建立在前辈的基础之上,开拓了全新的演唱模式,并得到大众的认可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她的演唱在演唱技术上,声音的强弱处理上,节奏上以及音色处理和风格把握上都非常完美。演唱时不仅继承了蒙古传统民族曲调的特点和韵律,并且结合了传统西洋美声唱法的技术技巧,可谓中西合璧、扬长避短的典范。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部作品创作于1977年,火华作词,阿拉腾奥勒作曲。1975年,火华到锡林郭勒盟开会,深入到蒙古大草原体验生活,使得他深深地爱上了美丽的草原并创作出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1978年,作曲家阿拉腾奥勒看到了这首热情洋溢的词,深受感动,反复酝酿,为其谱曲,歌曲采用了蒙古民间音乐的风格,既突出民族风格,又赋予新的时代气息,从此《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纯粹歌颂家乡,歌颂自然的“绿色之歌”诞生了。

二、分析蒙古长调唱法与美声唱法特点技巧

(一)蒙古长调的演唱特点、演唱技巧

1.演唱特点

蒙古长调的音域较宽,装饰音多,真假声的转换自如,唱歌与语言的位置相似,音色比较纯净自然,音质比较饱满深厚,具有金属的质感等。

2.演唱技巧

蒙古长调的演唱的技巧有很多,最为代表性的有“诺古拉”它是演唱“乌尔汀哆、潮尔音多”歌曲的一种装饰性唱法,意为“打折、弯曲”,它类似于意大利唱法中的Vibrato,但是又有所不同。

(1)呼吸:在唱“诺古拉”时,喉咙一定要松弛,喉部不能用力,气息的支持不能过强要有一定的弹性。

(2)装饰性强:蒙古族长调在演唱时以倚音为主,即大二度和小三度的单倚音,也有双倚音。并且回音式装饰音也有很多,常见的有四连音、五连音、六连音。

(3)音域宽:这是蒙古长调的一个鲜明的特点,蒙古族无论男女歌手都能够轻松完成2-3个八度的演唱,甚至最高音能唱到小字三组的E音。

(4)音色纯净,富于穿透力:对于住在大草原上的蒙古人民来说,他们常常会举行礼仪祭祀一类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都会用歌声来表情达意,传达感情与信息。正是由于这类传统练就了他们富有穿透力的嗓音。

(5)真假声结合自如:蒙古族歌手在歌唱时,低音区采用真声,高音区采用假声,低音深沉圆润,高音高亢有力,一气呵成,展现了他们精湛的演唱技巧。

(二)美声唱法的演唱特点、演唱技巧

1.演唱特点

美声唱法起源于意大利,后来流行欧洲风靡全球。它巧妙的运用了声学原理,充分的调动了人体各个共鸣器官,并运用合理的气息的控制,使声音更加美丽动人。故而叫做美声。

2.演唱技巧

(1)气息的控制:要求气息一定要饱满并且能够灵活的控制,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使胸肋扩张,小腹微收上提在横膈膜上形成对抗从而给力发声的效果。

(2)混合音区:真假声都要结合使用。用鼻咽通道进行歌唱,歌唱时声音要集中明亮有力。

(3)共鸣:在美声唱法中,共鸣是唱歌的精髓,在美声唱法歌唱时使用的元音居多,歌唱中,演唱者要借助喉咙支持发声器官,并通运用各个共鸣的腔体,“打开喉咙”“吸着唱”是共鸣的关键。

三、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为例分析

(一)歌曲的分析

本首歌的歌词运用了比喻句、对偶句等写作手法。描绘了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以及蒙古人民对家乡赞美和热爱,展现了草原上儿女生长在这片土地,对草原的独特情怀以及眷恋之情。歌词每八句为一段,结构为:两句+四句+两句,整体采用了二部曲式的结构。

歌词的头两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勾勒出了蒙古大草原遍地绿草鲜花的美丽景色,作者的心也在这片碧绿蔚蓝中像花儿一般盛开了,正如歌词里唱的“春光万里美如画”。

歌词中写到“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漫天涯”。表达出了蒙古人民对自己游牧生活的热爱,以及放牧时愉快歌唱的生活场景,更加衬托出了草原那广袤的美丽景色。

1.旋律的分析

(1)节奏

歌曲中运用了蒙古族音乐中最具典型性的节奏特点贯穿全曲,并且遵循了依词字作曲,容易上口的要素,使用完全重复与变化重复的手法统一全曲的节奏。在高潮时则改变为弱起的写作手法,用来推动高潮的产生(每句开始处的节奏)。全曲的节奏采用了先紧后疏,同头异尾的原则,保持了每句句头一致性,改变句尾的写作手法构建乐曲的整体节奏框架。

(2)调式及主题旋律

采用了五声宫调式,突出了明快,热情的音乐格调,具有蒙古族牧歌的演唱特点。悠扬起伏的旋律随时把人民带入了一望无际蓝天碧草之中。时时刻刻让人们感受到了蒙古族草原绿色、辽阔。结构为单二部曲式。A段位前六乐句B段是副歌部分。

歌曲开头从sou以分解和旋进行为主的上行旋律线条到全曲的高音do,在有序地进行下行级进落到主音do,构成了歌曲的主题乐句,描绘了大草原的广阔壮观。草原人民热爱土地,表达了词曲作者代表千百万人说出“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一片真情,亲切、自然。

(3)和声

虽然这首歌曲为单声部的独唱形式,但旋律中包含着清晰的和声内涵,增加了旋律的丰满性。在主题乐句中分别由so、do、re、so的民族调式的五声和声的骨架。

(二)演唱特点、技巧、感情的控制

1.演唱风格特点

德德玛演唱的风格特点多是蒙古民族风格的小调,旋律简单通俗,歌词朗朗上口,并具有蒙古牧歌的演唱风格技巧,在原有的曲调试不变的同时,又应用很多西方传统美声的发声技巧与方法。声音自然、圆润,既有民族性又具备科学性。

2.演唱技巧

德德玛演唱技巧的精华――诺古拉。诺古拉是蒙古民歌演唱中的灵魂地位的演唱技巧,“无脊髓不是腰椎,无诺古拉不是歌曲”。在听德德玛老师演唱时只要稍微用心聆听就能发现她的唱腔中运用了大量的细小的颤音,这种演唱是在演唱时在软腭放下提起的过程中,腹肌、胸肌、横膈膜等器官密切配合软腭的扇动,再运用好气息使声带发出上下颤动的波折的声音的技巧。这种发声技巧不仅使旋律悠远绵长,更重要的是使声音效果听起来韵味十足,呈现出蒙古民歌独具特色的形态美。

3.感情的控制

在整首作品的演唱中,从以下三点分析德德玛对歌曲的感情的控制。

(1)感情的基调准确。每一首歌曲都有一个感情的基调,德德玛老师都是运用最纯真、质朴的感情基调去演唱这首草原歌曲。对这首歌的感情基调控制的非常准确,把歌曲的字里行间的处理和曲调的旋律发展中感情的处理都把握的非常好。

(2)歌唱中情绪感情处理非常细腻。围绕着一首歌的总的基调,歌词中的每一个字句、乐句、乐段的感情变化都很流畅,处理的非常自然、贴切。

(3)情感的掌握到位。很多老歌唱家在谈到自己的演唱经验时,都说过“当你在全身心的投入到唱歌中时,要切记,留下一根神经控制自己。”德德玛在演唱这首作品时,就怀着对家乡的热爱的,用激动、兴奋以及歌颂的心态去演绎。在处理对整首歌的感情中,除了基本的成熟的演唱技巧的加入以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真情。

上一篇:舒适护理在高龄孕产妇住院期间应用尝试 下一篇:抗菌保暖炭银面料工艺设计及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