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怎样做教师

时间:2022-06-04 12:09:14

我们今天怎样做教师

摘 要: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的思想,对于今天新课程改革中的广大师生,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师生,有着强烈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相关教育思想,以指导自身的教育实践。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 教师; 新课程改革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一位用生命来探索教育规律、践行教育理论的人。他完成于1967年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是一部闪耀着实践精神和人文关怀火光的教育名著。在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进程中,我们今天怎样做教师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部著作中给每一位关心这个问题的人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建议。

尽管一辈子奉献给了心爱的教育事业,但是同很多睿智的人物一样,苏霍姆林斯基对学校教育的弊端也是毫不讳言的。他说:“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教师的任务就是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世界并真正喜欢上阅读,从而照亮学生的精神,开启学生的心智。

“许多学校里还有这么一批教师,他们善意地爱护学生,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抠书本,但他们的这种关心归根到底却把事情搞坏了。”就是在今天持这种“善意”态度的教师也并不少见!尤其是一些小学教师,他们把知识的填充当作能力的提高;他们把死记硬背当作课堂教学的全部;他们甚至把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流露当作恶意的捣乱而加以严厉的惩罚!就这样,我们的基础教育造就了太多的“小大人”――未老先衰、思维雷同的学生。

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曾思考过同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习?对此,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知识对你来说之所以必不可少,并不单单是为了你将来的职业,并不单单是为了你毕业以后考上大学,而首先是为了你能享受一个劳动者的丰富的精神生活;”鲁迅先生曾说过:“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巴金先生也说:“我们不单是靠吃米活着的。”这都告诉我们要把精神世界的充实看作学习和获取知识的重要理由。而现实的情况呢?不少教师对学生谆谆教诲的核心内容似乎仅仅是为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谋到一份安逸的工作而苦读。这样的学习观何其狭隘!这和坐井观天的青蛙的人生观有什么不同呢?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不应当把学习仅仅归结为不断地积累知识、训练记忆和死记硬背。死记硬背会使儿童变得迟钝和愚蠢,……我的目标是要努力做到,使学习成为丰富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使这种丰富的精神生活促进儿童的发展,丰富他的智慧。……我希望孩子们成为这个世界里的旅行者、发现者、创造者。”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的今天,在全社会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侯,认真反思苏霍姆林斯基的学习观对于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至关重要。我们的学校教育是否在干着“买椟还珠”的蠢事?我们的教师是否在亲手埋葬着儿童的生机和智慧?用的却恰恰是“爱”的名义?国家之间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要把今天的儿童――明天的建设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是只会死记硬背、照本宣科的书呆子,还是敢想敢做、探索创新的新一代?作为教师,不可不反躬自省。

那么,应当怎样学习呢?苏霍姆林斯基同样有精彩的阐述。他说:“你(教师)应当首先教会儿童熟练地读和写。学生如果没有学会迅速地、有理解地、有表情地阅读和感知所读的东西,没有学会流利而正确无误书写,那么,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谈不上顺利地学习,也就是说,教师就不得不没完没了地给学业落后的学生做‘拔高’的工作。”因为“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即在阅读中思考,把思维的积极运行渗透到读写教学中去。反观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育,学生读的东西不可谓少,写的数量更可谓多,甚至有些教师惩罚学生的“武器”之一就是抄书若干遍!可是这样纯粹“复读机”和“抄写员”的工作并没有给儿童带来实际的好处,相反,只是助长了学生厌学的情绪。当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被日复一日烦琐的抄写所代替时,当学生灵动的思维凝固在机械、重复的记忆中时,学习对他们来说便成了一件无法忍耐的事情。当然,并不是说学生不需要阅读和书写,问题恰恰是“如果一条规则是没有经过透彻思考过足够数量的事实而硬背下来的,那么,学生可能记住了它,但是却不懂得它,因而就连记忆也是不会牢固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少年期,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要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思考者,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掌握者’。”

在今天强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融合统一的过程中,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早就对此做出了精辟的论述。他说:“为了使儿童能够更容易地学习,还必须克服知识跟能力之间的脱节现象。”“应当努力做到,使知识既是最终目的,又是获取新知识的手段或工具。”他呼吁:“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根支柱上。”作为教师,该如何正确评价他的学生,如何更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难道学校教育的全部仅仅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吗?对于这些问题,不少教师也是懵懂的。苏霍姆林斯基使我们豁然顿悟。他说:“和谐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人的充分的表现,这既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离开我们已经30多年了,但是他的教育思想却是常青的。他的很多思想即使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甚至是超前性。作为中国新时代的教师,重温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对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第2版

上一篇:教师要为人师表 下一篇:谈《机械制图》课程中空间想象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