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原料合成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04 10:21:23

小组合作学习在《原料合成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摘 要】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一位教师都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以《原料合成实验》课程为例,讲述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经验。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实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相互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即在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由教师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教师垄断课堂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还课堂于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与理论课不同,实践课的教学直观、明了、生动,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吸收相关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本科及高职院校都在不断加大实践课时的比例。《原料合成实验》是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在学习完《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精细有机合成》等相关理论课程,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基础之上开设的一门拓展性实践课程。笔者现以材料1011班《原料合成实验》课程为例,总结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践课程中的应用经验:

1 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合作小组,合理的分组也是保证教学效率的首要前提。譬如材料1011班30人,共分为6个小组,每组5人。每个小组有小组长、监督员、记录员、操作员、汇报员等角色。一个角色可由多人担任(例如操作员),同时,一个学生也可以承担多个角色。各种角色处于不同的地位,组长具有教师赋予的领导权威,用以帮助学习小组顺利运行。当小组成员之间出现知识冲突时,有明显权威特征的学习小组更容易产生小组决策[1]。

每个小组的组长可以由教师指定,也可以由学生内部推选。在开展小组学习后,每名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个性自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例如,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就会主动扮演小组汇报员;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工作细心负责,他就会主动承担操作员的角色等等。但小组成员的分工并不能一成不变,成员任务需要经常性地轮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使每位学生感受每项工作的艰辛与乐趣。

2 教师导学,评价量规

《原料合成实验》作为实验课程,相比纯理论课程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当从小组学习的组织方案和指导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活动设计,实现“还课堂于学生”。与传统班级授课形式的教学设计有所不同的是,教师不仅要根据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2],多思考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技巧等有关内容,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让他们自发的去思考、交流与探讨,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促进其全面发展。

教师的主导作用还体现在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通过设计评价量规,指导学生处理好个别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教师在设计评价量规时,既要设计对小组整体的评价指标,还要设计对组员个人的评价指标。每名学生的实验总成绩由小组成绩和小组自评成绩组成。其中小组成绩由教师打分,重点考察小组实验的设计、操作及完成情况;小组自评成绩由组内学生打分,重点考察学生的工作态度、组内贡献,促使学生清楚自己所负的责任,认真对待自己分担的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3 分工合作,交流探索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承担相应的任务之外,还要学会讨论与信任,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享资源、取长补短,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不遗余力。研究证明,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可以明显提高学习的效率。Singhanayok和Hooper通过进行教学实验研究显示[3]:学习者在学习知识时如果有把知识教给别人的明确意向,则与学习知识只为参加测验的学生相比,成绩会有提高。向同伴解释知识能够帮助学习者用心思考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关联,从而会对课程内容做出更深入的加工。另外,从学习伙伴处接受知识可以增加学习者观察其伙伴们所用的学习策略的机会。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团队精神,发挥小组成员潜力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讲《聚苯乙烯的合成》这个单元时,课前教师给小组分发学案,要求各小组预习聚苯乙烯的合成方法,了解各种合成方式的优缺点,选择具体的实验方案,并做PPT汇报。任务分派下去后,小组成员首先进行分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到聚苯乙烯常见合成方式有以下几种:悬浮聚合、乳液聚合、本体聚合、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等。然后各人分别学习了解几种聚合方法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条件等基本知识。再经过组内汇总与讨论,综合考虑实验的合理性、可行性,实验的难易程度、安全性等问题,确定最优方案。之后,学生再引用借鉴别人的合成经验,结合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最终形成自己的实验方案,并进行PPT汇报。教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应对等进行点评与指导。同时,各小组之间还可以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4 监管调控、调解冲突

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并不是放任自流,学生的合作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学生的活动也离不开有效的调控[4]。一方面,教师要参与到小组学习中,针对各组或各个成员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辅导学生掌握决策方法和技术;另一方面,教师随机对小组成员进行提问,根据表现来评价小组合作的质量,促使人人都参与小组活动,避免合作学习中有人“无事可做”的现象,从而达到调控学习过程的目的。

在合作学习中还有一个常见问题就是组内成员会就某些问题发生意见冲突,无法形成小组决议。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及时进行冲突调解:小组内要听取所有组员的意见、方案,在组长领导下进行表决;小组内无法达成共识的话,就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及表达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5 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思想,深受学生的喜爱。它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提供了师生交流及生生交流的平台,更能展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个体责任感,培养团队精神。与此同时,它也给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更深入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设计好活动方案,怎样与学生沟通交流,怎样调节学生之间的依靠关系,怎样处理突发性事件等等,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寻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陆, 杨卉. 合作学习中的小组结构与活动设计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03,8:34-38.

[2]郑学琴.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时代青年.教育,2012, 5:293-294.

[3]Singhanayok, C, Hooper, S. The Effect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Learner Control on Students' Achievement, Option Selections and Attitudes[J]. ETR &D. 1998,46(2):17-33.

[4]赵笑梅.小组合作学习的四个基本经验[J].教育科学研究,2001,12:52-53.

上一篇:新技术的发展与产品模型制作课程 下一篇:浅析高职英语语法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