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成本分摊转型

时间:2022-06-04 05:37:31

中国银行业成本分摊转型

【摘要】银行的成本分摊需要考虑诸多的因素,例如经营与管理等等。当前中国银行业的成本分摊方案已经较为成熟,然而还与发达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文中主要就中国银行业的成本分摊转型进行探讨。

【关键词】银行业 成本分摊 基于行业产品成本率

随着利率市场化,银行间的竞争更加显化和激烈,对于成本的管理,应突破原有的内部导向的限制,与行业中的同业进行成本联动管理,将基于行业的产品成本率作为行内成本率核算的基础。

一、定价公式

银行针对各维度产品成本率的确定,往往是基于行内直接的成本信息及系统计算的间接成本分摊结果进行确定,这种计算方法本身没有问题,只是由于银行受经营范围以及行业属性的约束,同一产品费用率是具有相关性的。因此,在确定产品成本率时,可将行业因素考虑进来,进行量化评估。

另外,对于传统成本分摊方法论所忽视的针对创新模式的计量,也应纳入成本率的范畴,无论是颠覆性的创新还是流程制度的局部变动带来的创新,银行内部也可根据相应的预测数据确定一个尽可能合理的成本率。以下是基于行业数据的产品成本率定价公式

特定产品费用率=行业平均产品费用率×维度调整因子+创新因素调整

二、行业数据整合

(一)行业属性

产品的成本率作为固有属性而存在,而这属性中包含行业平均的成本率因素也是合理的,其他因素还包括特定银行的经营策略,管理模式等。作为一个银行产品大类,按结构自然可分为资产类产品、负债类产品和中收类产品三大类,各分类产品之间还是其内部同样也可划分出反映行业成本率水平的部分。

(二)利率市场化下的产品成本率

从长期来看,为完善产品定价,市场应完善行业成本率的数据库,我们无法从市场获得最精细的产品成本率,但对于一个产品大类的成本率的计量是可以实现的,而从大类产品到特定的明细产品维度,可以通过银行内部的分配计算方案落实。

(三)行业数据来源

从各上市银行披露的财务报表来看,并不会直接披露有关产品成本率的信息,但是在业务分部信息部分,一般是会披露银行公司业务、零售业务和资金业务这三个维度的营业费用以及对应的分条线的总资产和总负债。基于这些信息,是可以粗略计算行业平均的各业务线产品成本率。

(四)公司业务产品成本率

根据上市银行披露的分部报告的数据整理计算,行业平均公司业务线产品成本率成逐年下降的趋势,变化区间0.42%-0.57%,各银行公司业务的产品成本率围绕行业平均成本率上下波动。

(五)零售业务产品成本率

根据上市银行披露的分部报告的数据整理计算,行业平均的零售业务线产品成本率同样是逐年下降的趋势,变化区间0.84%-1.01%。各银行零售业务的产品成本率围绕行业平均成本率上下波动。

(六)公司与零售产品费用率对比

公司与零售业务的产品费用率平均差额变化区间为0.36%-0.51%,这个金额和行业平均公司业务的产品成本率相当,也就是说,同样开展一笔业务,以获得相同规模为前提,零售业务的成本投入几乎是公司业务的两倍。这种现象也是合乎情理的,各银行在制定财务资源配置方案的时候,零售业务的费用支持力度往往会是大于公司业务的。

三、定价维度调整

基于行业的大类产品成本率,我们就可以通过调整获得行内不同纬度的产品成本率,调整方式通过预设和系统分摊实现,最终获得能够作为行内产品定价参考依据的基于行业的产品成本费用率。

(一)预设调整

我们可以通过行内年初对于业务线内各产品的发展规划赋予一定的调整权重(行内特定产品的成本率与产品所属业务线整体的产品成本率之比),进而获得基于行业成本率的特定产品成本率。

假设我们获得行业的公司业务线产品成本率0.4%,行内对于定期存款的增长计划是200亿元,营业费用资源的支持是1.5亿元,行内整个公司条线的营业成本率0.5%,那么,基于行业的定期存款成本率为0.4%×(1.5/200)/0.5%=0.6%。这个成本率并不一定直接作为行内定期存款定价的组成部分,但可以作为参考依据。

(二)系统分摊

这里的系统指成本分摊系统,我们不需要具体的产品费用率,同预设调整一样,而是要获得不同维度的成本率比。假设系统支持产品维度的分摊,系统计算的公司短期贷款的成本率为0.7%,整个公司线的产品成本率为0.6%,行业平均公司业务产品成本率为0.4%,调整后的基于行内的公司短期贷款成本率为0.4%×(0.7%/0.6%)=0.47%。

四、创新因素调整

创新因素是指创新的业务对行业平均产品成本率定价公式的影响。所谓的创新其实可以归结为两类,第一,完全区别于银行现有产品体系,很难在市场上找到类似产品的全新产品;第二,创新的业务模式,是基于已有的业务模式进行组合创新,并部分依赖于现有产品。

(一)完全创新

对于完全创新的产品,其产品规模尚不在成本分摊的产品体系,这种产品的维度调整因子为0,因此基于行业产品成本率只体现在创新部分,不包含行业因素,完全依赖于行内对于创新产品的费用支持和预期达到的规模。

(二)部分创新

对于部分创新的产品,由于存在部分属性可以归属到现有产品体系,因此,这种产品的维度调整因子不为0。此时,最为困难的环节是如何区分哪些部分是有现存的具体产品对应,哪些是创新的部分。假设对于银行A,研发出了新产品,是基于一般的储蓄活期存款,预计投入费用1亿元,达到100亿元的规模,行内储蓄活期存款的费用率为0.9%,行业平均的零售业务产品成本率为0.8%,维度调整因子为1.1,则基于行业的创新产品的成本率为0.8%×1.1+(1/100-0.9%)=0.88%+0.1%=0.98%。从长远来看,产品的创新是多元化的,有可能涵盖多个现有产品,远比以列示的情况复杂很多。

五、结论

在利率市场化的今天,市场是核心,紧跟市场的步伐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势在必行,对于银行的成本管理应突破现有的内部导向限制,充分吸收行业中同业的成本管理成果,推进构建行业产品成本率曲线,最终推动完善银行内部产品成本率的管理体系,为银行内部的多维度损益分析,产品定价和客户综合贡献度分析提供更合理、客观的数据基础。在未来实践中应侧重以下方面。

(一)深化全面核算

为确保成本的多维度核算,银行应进一步提升行内人员精细化成本管理意识,确保精细化成本管理理念从管理层向基层单位能够实现充分的传导,形成良好的企业成本管理文化,完善银行成本核算在产品和客户维度的缺失。

(二)针对成本管理流程的绩效评估体系

银行应进一步完善针对成本管理流程的绩效评估体系,对全行各级机构实施成本控制的实际成效实行定期的信息反馈制度,并研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形成一套公允、合理的成本控制绩效评价体系。

(三)完善产品成本率披露机制

实现基于行业的成本率管理,其核心在于行业产品成本率的披露,未来各银行应推动完善产品成本率的披露机制,建立全面的成本率数据体系。

上一篇: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对公司偿债能力的影响 下一篇:创新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