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一级优质水稻品种产量与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时间:2022-06-04 01:55:19

吉林省一级优质水稻品种产量与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 吉林省生产上推广的一级优质水稻品种在提高产量时稻米食味品质则会显著下降;通过增加穗长、谷/草、经济系数、主茎二次枝梗数、饱满千粒重,降低单穴草重、一次枝梗数,有利于提高产量,但不利于改善稻米的食味品质。

关键词 水稻;一级优质米;品种;品质;产量;相关分析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011-02

吉林省的土壤、气候条件、生态环境及栽培技术水平都非常有利于优质稻米的生产[1],在水稻的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目前吉林省种植的优质水稻,其稻米品质较国内外同类产品低,市场竞争力较小,影响了当地优质稻米的发展[2-3]。究其原因,一方面生产地的土壤状况、气候条件、管理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另一方面品种本身在稻米品质、产量、抗病性、适应性等方面也不同,致使部分地区种植的优质稻米未能表现出优质和高产。为提高稻米品质,增加水稻的产量,结合前人的研究[4-7],对吉林省一级优质品种产量与品质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为水稻一级优质米的生产和基地建设及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为林省推广的水稻品种,分别为富士光早熟、通95-74中熟、五优1号中晚熟、秋田小町晚熟,均为一级优质米,4个熟期。

1.2 试验方法

试验安排在通化市农业科学院试验田,土壤为白浆型水稻土。试验设4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15.6 m2,每小区13行。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9月25日成熟后,去掉相邻边行与取样行,采收中间10行(12 m2),脱粒后晾干至籽粒含水量13%~14%时,称重计算产量。每区在第2行中间选代表性植株10穴;风干后室内考种。分别记数和称重,计算平均值。稻米品质用测产获得的籽粒进行测定,在室内考种3个月后进行。测定方法依据农业部部颁标准《NY147-88》。用农牧渔业部扶沟科学仪器厂生产的NKC-55糙米机加工糙米;分别用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检中心仪器开发部生产的SDJ-100型精米机、SDE-A稻米垩白观测仪加工精米、测定稻米的垩白率和垩白度。试验期间无异常气候现象,数据处理用DPS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与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2.1.1 水稻产量各构成要素与产量间的相关关系。由表1可以看出,单穴穗数、饱满粒率、穗粒数、混合千粒重与一级优质米品种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而各产量构成因素之间,除单穴穗数与穗粒数负相关达显著水平外,其他各要素间的相关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生产上要提高优质稻米的产量,要协调穗数、穗粒数的关系,使二者平衡发展。

2.1.2 水稻产量相关性状与产量各构成要素的相关关系。由表2可以看出,一级优质米水稻品种产量与穗长、主茎二次枝梗数、经济系数、着粒密度、谷/草、经济系数、饱满千粒重呈正相关;与主茎一次枝梗数量、单穴草重、生物产量呈负相关,其中与主茎一次枝梗数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水稻产量构成要素中穗粒数与穗长、主茎二次枝梗数、着粒密度、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呈正相关,但不显著,与主茎一次枝梗数量、单穴草重、谷/草、饱满千粒重呈负相关;饱满粒率即成熟粒率,与穗长达到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茎二次枝梗数量、着粒密度、生物产量、经济系数、谷/草呈正相关,与饱满千粒重、主茎一次枝梗数呈负相关;单穴穗数与着粒密度显著负相关,与穗长、主茎二次枝梗数、生物产量呈负相关,但不显著;混合千粒重与主茎一次枝梗数、主茎二次枝梗数、着粒密度、单穴草重、生物产量呈负相关,但不显著,与穗长、谷/草、经济系数、饱满千粒重呈正相关,但不显著。综上所述,在一级优质米品种的栽培和品种选育中,要提高产量,可以适当提高经济系数、穗长、饱满千粒重、谷/草、主茎二次枝梗数,减少单穴草重、一次枝梗数。

2.2 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2.2.1 稻米品质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关系。由表3可以看出,一级优质米水稻产量与食味评分、青米率呈显著负相关,表明熟期早造成稻米青米率低,食味稍差。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呈微弱负相关,表明提高产量对稻米的蛋白质含量不会产生影响;产量与垩白率、直链淀粉含量、垩白度呈正相关,表明提高水稻的产量,水稻的垩白率、直链淀粉含量、垩白度也会相应提高;产量与胶稠度、长/宽、整精米率成微弱正相关,表明提高产量对水稻的胶稠度、整精米率不会产生影响。

2.2.2 稻米品质性状与水稻产量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由表3、4、5可以看出,糙米率与生物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其他加工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均不显著。表明当提高生物产量时,糙米率会降低。垩白率与混合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垩白度与混合千粒重呈显著的正相关,垩白率、垩白度与饱满千粒重、谷/草、经济系数、单穴穗数呈正相关,与着粒密度、单穴草重、生物产量呈负相关。一级优质米水稻品种在提高混合千粒重、饱满千粒重、谷/草、经济系数、单穴穗数时会使垩白率和垩白度增加;长/宽与产量性状关系不大;青米率与饱满粒率和穗长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熟期早的品种穗短,成熟度好。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与产量性状相关系数基本呈相反趋势;蛋白质含量与生物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胶稠度与饱满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混合千粒重、单穴穗数正相关较大,与穗粒数、生物产量呈负相关较大,与着粒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产量性状关系不大;食味与单穴草重呈显著正相关,与谷/草、饱满千粒重、经济系数、穗长、混合千粒重、饱满粒率、主茎二次枝梗数、饱满千粒重呈负相关。一级优质米水稻在提高产量时,稻米食味降低。

3 结论与讨论

目前在吉林省推广的一级优质水稻品种,当提高产量时,稻米食味品质相应会显著下降;通过增加穗长、谷/草、经济系数、主茎二次枝梗数、饱满千粒重,降低单穴草重、一次枝梗数,有利于提高产量,但不利于改善稻米的食味品质。

目前,优质水稻品种播种面积不断加大,但部分地区优质水稻品种未能达到优质、高产兼顾,如秋田小町、五优1号等,应进一步提高栽培水平,以使水稻的品质与产量得到协调。同时,吉林省的育种单位应尽快选育出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优质米新品种,以丰富吉林省一级水稻品种。在优质米品种选育和生产上,加工品质应注重精米率的品质,协调好长/宽与加工品质的关系。外观品质应注重垩白和长/宽性状,垩白越高其外观品质越差。金京德研究认为北方粳稻的外观品质中垩白率与垩白度达标率很低,尤其早熟品种[6]。因此,在育种上应注重选育少垩白或无垩白的种质资源,进行亲本组配来选育外观品质好的优质米品种,同时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栽培条件、环境条件对垩白的影响。营养、蒸煮品质应注重胶稠度、食味、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张三元等研究认为吉林省的优质米品种垩白和直链淀粉含量达标率低,为此应拓宽种质资源注重选育低直链淀粉含量、少垩白的优质米品种[7]。水稻品种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关系比较复杂,稻米品质除受水稻本身的遗传的基因的控制外,还受农业技术、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地区种植稻米品质存在一定的差异。表明水稻产量性状、品质性状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随着环境条件、栽培措施以及品种的变化而变化。为了协调好优质米品种产量和品质之间的关系,提高优质米品种的产量,改善稻米品质,发展吉林省优质稻米生产及优质品种选育。在优质米品种选育和生产上,应注重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兼顾,通过多种育种途径和栽培措施来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使优质高产两大育种和栽培目标得到最佳结合。

4 参考文献

[1] 张三元,李彻,张俊国,等.再论吉林省优质稻米生产与发展[J].吉林省农业科学,2000(6):3-8.

[2] 周广春,王乐丰,郭桂珍,等.东北三省水稻的优质米品种现状与对策[J].吉林农业科学,2002(1):17-25.

[3] 王成瑷,张文香.吉林省优质稻米生产与优质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02,22(6):85-89.

[4] 黄发松,孙宗修,胡培松,等.食用稻米品质形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水稻科学1998,12(3):172-176.

[5] 严光彬,李彦利,王万成,等.水稻优质高校栽培技术[J].垦殖与稻作,2004(增刊):11-13.

[6] 金京德,张三元等.吉林省稻米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04(3):3-7.

[7] 张三元,石玉海.水稻品种稻米品质研究.Ⅰ 不同环境条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1988(4):69-73,82.

上一篇:杜仲叶粉对园(人)参品质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施甸县小米辣无公害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