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县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8-21 08:22:30

龙山县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龙山县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种、整地、种薯选择与处理、播种、覆盖地膜、配方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湖南龙山

中图分类号 S532.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102-02

龙山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东部边陲,武陵山脉中段,东经109°21′,北纬29°23′。年降雨量约1 400 mm,全年无霜期270 d左右,年平均气温14.8 ℃,≥10 ℃有效积温为4 891 ℃,气候凉爽,最适宜马铃薯生长。龙山县种植马铃薯历史悠久,是当地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常年种植面积达1.25万hm2,占湖南省马铃薯播种面积的6.3%,平均产量28 056 kg/hm2,主要分布在龙山县的茨岩塘、洛塔、大安、八面等中高海拔地区。

2011年按照国家农业部和湖南省农业厅的部署,龙山县在茨岩塘镇、水田坝乡和大安乡进行了马铃薯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基地位于龙山县的茨岩塘、大安、水田坝3个乡镇公路沿线的22个村相对集中的地方,海拔700~1 250 m,光照充足,气候凉爽,境内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生态环境好,排灌方便,辐射面大,当地农民有良好的马铃薯种植习惯。

示范种植总面积770.82 hm2,全部推广脱毒马铃薯优质高产良种。其中,鄂薯5号面积406.67 hm2;鄂马铃薯3号面积213.33 hm2;克新1号面积150.82 hm2。

由于大力推广了先进适用技术和脱毒马铃薯优质高产良种,马铃薯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1年6月29日,由农业厅粮油处组织省内马铃薯专家在全面考察示范片的基础上按照农业部颁发的《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通过目测,分高、中、低3种产量类型的田块,随机抽取鄂薯5号和鄂薯3号3个样点共计0.487 hm2进行现场实收测产,平均产量38 331 kg/hm2,居2011年全省马铃薯万亩高产创建首位。

1 选用脱毒良种

几年来种植实践表明,马铃薯脱毒良种比常规老品种增产35%~45%,示范片选用的脱毒马铃薯高产良种3个:①鄂薯5号。该品种生育期145 d左右,结薯较集中,薯皮黄色,表面光滑,薯肉白色,块茎长扁形,花冠白色,食用品质好,抗癌肿病、晚疫病,耐储藏性好,一般产量34.5 t/hm2,高的可达45.0 t/hm2;②鄂马铃薯3号。该品种生育期138 d左右,薯皮淡黄色,表面光滑。薯肉淡白色,块茎呈圆形,极少开花,抗癌肿病、晚疫病,一般产量31.5 t/hm2,高的可达40.5 t/hm2;③克新1号。该品种生育期130 d左右,结薯集中,薯皮淡黄色,表面光滑,薯肉白色,块茎呈椭圆形,花冠淡紫色,食用品质好,抗病性一般,一般产量25.5 t/hm2,高的可达30.0 t/hm2。以上3个良种,是龙山县目前夺取马铃薯高产的最佳品种,海拔700~1 000 m地区以种植鄂薯5号、鄂马铃薯3号为主,海拔1 000~1 200 m地区以种植克新1号为主。

2 冬耕冻垡,精细整地

12月前土壤深耕冻垡。平地深耕至25~30 cm,坡地深耕20~25 cm,利用寒冬冰雪冻垡,既疏松了土壤耕作层,又可冻死一批地下害虫。在播种前精细整地,将田间杂草、秸秆和大石块清除干净,做到松、深、平、细。为提高马铃薯的商品性能,造就合适的土壤环境,最好选择土壤结构疏松、排水和通气良好的砂壤土。

3 种薯选择及处理

选用大小适中、无病虫害、无创伤、无冻伤的块茎作种薯,以25 g左右的小整薯作种为主,以便标准化管理,马铃薯与玉米套种用种量为3 t/hm2,单作用种量4 t/hm2。选用的薯种芽眼要萌发,芽长以1.0~1.5 cm为佳,绿色且粗壮[1],多年种植表明,育芽的种薯与直播相比早出苗7 d以上,中大薯率提高15~20个百分点,增产20%以上。一般用25~30 g左右的小整薯播种,若种薯过大要进行切块,并用25%咪鲜胺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浸种,切块晾干后进行播种[2]。

4 适期播种

适当早播能提高马铃薯单产。马铃薯生长发育具有以下特性:当10 cm土层的温度稳定在5~7 ℃时,种薯的幼芽在土壤中可以缓慢地萌芽和生长,当土温回升到12 ℃以上芽苗生长茁壮,根量较多,茎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8 ℃,叶片生长最适气温在12~14 ℃;块茎形成膨大的最适温度为16~18 ℃。根据示范片的几个乡镇的不同海拔,播种期为1月下旬至2月上旬。海拔700~900 m地区播种期为1月20—25日,海拔1 000 m以上地区以2月上旬播种较适宜。

通过多年来马铃薯种植密度试验证明,根据种植模式和海拔高低确定种植密度[3],龙山县马铃薯主要有2种种植模式:一是与玉米套种;二是单种。海拔1 000 m以下地区采用单作,播种6.75万~7.50万穴/hm2,采用高垄双行种植,按100 cm宽划线开沟起垄,垄宽70 cm、高25 cm,垄沟宽30 cm、深25 cm,1垄种双行,行距40~50 cm,株距27~30 cm;高垄单行种植:按50 cm宽开沟起垄,垄宽30 cm,垄沟宽20 cm,株距27~30 cm,每垄播1行。海拔1 000 m以上地区播种7.50万~7.95万穴/hm2,按100 cm宽开沟起垄,每垄种双行,株距25~27 cm。采用与玉米套种模式,垄宽60 cm,播双行,株距25 cm,垄间距140 cm,预留行种植2行玉米。

5 覆盖地膜

春马铃薯播种后待土壤墒情适宜时应及时覆盖地膜,出苗后及时用刀片按“十”字形划膜接苗,并将划开的膜用土压实[4]。地膜覆盖与露底栽培相比,覆盖栽培可提早出苗7~10 d,现蕾开花提早15~17 d,提早成熟20 d,增产20%以上。

6 合理施肥

马铃薯属高产作物,需肥量大,特别对钾的需求量大。生产1 t鲜薯需吸收纯N 5.5 kg、K2O 11 kg、P2O5 2.2 kg。马铃薯的基肥要占总用肥量的3/5或2/3,基肥以腐熟的堆厩肥和人畜粪为主,配施磷、钾肥[5],一般施有机肥15.0~22.5 t/hm2、枯饼1 200~1 500 kg/hm2、过磷酸钙225~375 kg/hm2、硫酸钾150~225 kg/hm2,施基肥应结合起垄施于10 cm以下土层中。施好追肥,第1次追肥在出苗达80%时结合中耕除草、培土进行,施尿素60~70 kg/hm2;第2次追肥在分枝结薯期(株高40 cm左右)进行,施硫酸钾15~20 kg/hm2、尿素37.5~52.5 kg/hm2,同时进行高培土,若长势过旺则单追钾肥并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进行控制,长势差可适当增加用量;第3次追肥在块茎膨大期,用0.3%磷酸二氢钾+0.3%硼肥+100 mg/kg膨大素溶液叶面喷施1~2次[6]。

7 田间管理

播种至出苗期,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管理重点是防止地膜撕破和风吹揭膜;露地栽培,防止沟内渍水,保持土壤相对湿度70%~75%。出苗后培管目标是促进根系的生长和葡萄茎的形成,培育壮苗,浅中耕2次,第1次是出苗达80%时进行浅耕除草,培土3~4 cm,同时进行第1次追肥,以稀粪水为主,每50 kg加尿素100~200 g;第2次浅耕高培土在现蕾前进行,中耕要浅培土要厚,以免割断葡萄茎,并结合第2次追肥,若地膜覆盖栽培的可揭掉地膜,但要注意防止块茎于地面[7]。

块茎膨大期是马铃薯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此时龙山地区正处于5—6月,气温20~24 ℃最适宜马铃薯的生长,但此季节雨日较多,正处“梅雨季节”,田间湿度大,影响块茎的膨大,管理重点应是清沟排渍,防止田间渍水,看苗追肥。

成熟期的马铃薯,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块茎大小已基本定型,主要是块茎中的淀粉积累,管理措施是保持良好的土壤墒情,土壤湿度保持在70%左右,防止猪、牛、羊踩伤块茎[8]。

8 病虫害综合防治

危害龙山县马铃薯的主要病虫害有晚疫病、青枯病,主要虫害有地老虎、二十八星瓢虫。

晚疫病为真菌类病害,2000年后在龙山县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晚疫病的防治以预防为主,马铃薯出苗后20 d左右(5月上旬)开始喷药防治,以后每隔7 d防治1次,用药5次以上,当田间出现病株后及时拔除,可选用25%瑞毒霉或甲霜灵、代森锰锌500~800倍液喷雾[9]。

青枯病属细菌性病害,此病目前尚无有效药剂防治,主要以生产无病毒种薯、精选健康种薯、实行轮作换茬等措施,减轻病毒传染[10]。

二十八星瓢虫在龙山县时有发生,成虫体长7~8 mm,半球形、赤褐色,两鞘翅上各有14个黑斑,幼虫体长约9 mm,淡黄色,长椭圆形,背面隆起,各节具黑色枝刺。危害特点:成虫和幼虫在叶背面剥食叶肉,形成许多独特的不规则的半透明细凹纹,有时也会将叶吃成空洞或仅留叶脉。严重时整株死亡。防治措施:抓住幼虫分散前的时机施药(龙山地区在6月下旬),可用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或50%杀虫环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或20%甲氰菊酯乳油1 200倍液喷雾,每隔7~10 d喷1次,共喷2~3次。

9 适时收获

大部分马铃薯茎叶由黄绿色转为黄色即可采收。选择晴天土壤比较干燥的情况下进行采收。采收后将块茎在田间摊晒1~2 h,抹尽块茎上的泥土,分级装袋。鄂薯5号7月上旬开始采收,鄂马铃薯3号7月初开始采收,克新1号6月下旬开始采收。

10 参考文献

[1] 潘海虹,曲淑萍,敖永军,等.马铃薯脱毒种薯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4):106-107.

[2] 乔奇,陈龙华.脱毒马铃薯春作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2(3):38.

[3] 赵沛义,妥德宝,段玉,等.内蒙古后山旱农区马铃薯适宜播种密度和播期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5,20(F12):10-14.

[4] 马众文,刘宗发.脱毒马铃薯稻田春季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1999,11(4):25-29.

[5] 张翔宇,李荫藩,李霄峰,等.不同施肥量对马铃薯生育及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5,20(F12):142-143.

[6] 唐虹.脱毒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覆盖轻型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5(6):39-40.

[7] 李性勤,马淮勤.脱毒春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1(3):30.

[8] 束爱菊,任学义,王干.马铃薯-玉米-花椰菜-年三熟高效栽培模式[J].种业导刊,2008(10):27-28.

[9] 戴亨仁,吴建军,韦禄春,等.江西红壤区马铃薯高产、高效、优质综合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2):74-76.

[10] 杨如达,杨富,李淑兰.无公害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2):113-114.

上一篇:苏北地区日光温室冬春茬辣椒栽培技术 下一篇:隆德县蚕豆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