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L808菌株春栽技术

时间:2022-08-30 11:12:06

香菇L808菌株春栽技术

摘要 介绍了中高温型香菇新菌株L808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并从季节安排、生产配方、菌棒制作、发菌管理、越夏管理、出菇管理、采收等方面介绍其春栽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香菇;L808;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6.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110-01

十堰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有着丰富的栎类资源和种植香菇的传统,是全国著名的香菇商品基地。但目前十堰香菇生产存在品种单一、老化现象严重的问题,影响了产业的发展。香菇L808属中高温型香菇菌株,其菇形及菇质优良,产量高,适应性广,出菇整齐,由浙江省丽水市大山菇业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科技人员选育成功。十堰市丹江口水都菌种厂于2009年引进L808进行示范、推广,受到广大菇农的欢迎,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现总结香菇L808的主要特征特性及春栽技术,以供参考。

1 特征特性

1.1 形态特征

子实体单生,中大叶型,半球形。菌盖直径4.5~7.0 cm,深褐色,菌盖表面丛毛状鳞片明显,呈圆周形辐射分布。菌柄长、粗分别为1.5~3.5、1.5~2.5 cm,温度较高时盖小柄长,菌柄上细下粗,而温度较低时,盖大柄短,菌柄下细上粗,基部圆头状。菌肉白色,致密结实不易开伞,厚度1.2~2.2 cm。菌褶直生,宽度4 mm,密度中等。菇蕾初现时形似“假菇”,子实体发育时,先长菌柄,后长菌盖,同时菌柄变细。孢子印白色,菌丝粗壮浓白[1]。

1.2 主要生物学特性

菌丝生长温度5~33 ℃,菌龄100~120 d,最长可达210 d。出菇温度为12~25 ℃,最适出菇温度为15~22 ℃;菇蕾形成期需6 ℃以上的昼夜温差刺激,属中高温型中熟菌株。春、秋季出菇为主,冬、夏季也可出菇。转色适宜时,菇潮明显[2-3]。

2 栽培技术

2.1 季节安排

由于L808的抗高温能力不强,越夏性能不如9608、9015等菌株,所以接种期可选择在11月至次年2月,以2月中旬前接完种最为适宜,5月中旬之前菌丝满袋、刺孔、转色后越夏,转色越好越利于越夏,越夏后出菇。

2.2 生产配方

春栽生产配方为:栎木屑80%、麸皮18%、糖0.1%、石膏粉1.6%、磷酸二氢钾0.3%、料水比1∶0.8~1.0(含水量51.7%~56.5%)。

2.3 菌棒制作

常用塑料袋规格:免割保水袋18 cm×60 cm×15 μm;栽培袋18 cm×60 cm×60 μm;外袋20 cm×61 cm×20 μm。料袋湿重约2.8kg/袋。其制作工艺流程:木屑、麸皮、石膏干拌(晴天上午)—加水—湿拌(10:00前拌料结束)—机械装袋—灭菌—接种—套外袋。常压灭菌时,应尽快使料温升至100 ℃,保温14~16 h。结束灭菌后,将料袋趁有余热移至冷却室冷却[4]。

采用开放式接种法,冷却室即为接种场所,根据接种室空间大小选择合适剂量的气雾消毒剂并点燃,关闭门窗,消毒时间3~6 h。接种时打开接种台上的离子风接种机,3个人流水作业操作。第一个人用75%酒精棉球擦净料袋,然后用木棍制成的尖形打穴钻在料袋正面消过毒的袋面上等距离打4个接种孔;第二个人用无菌接种器或镊子取出菌种块,迅速放入接种孔内,尽量接满接种孔,菌种最好高出料面1~2 mm;第三个人迅速套好外袋,并将套好外袋的料袋递走。整个接种过程中,动作要敏捷、迅速,尽可能减少“病从口入”的机会。

2.4 发菌管理

培养期间,室内空气湿度控制在68%~70%,室内放一电子温湿度计,要随时观察,掌握宜干勿湿的原则。同时,定期通风,排除室内废气,以免影响菌丝生长。发菌管理的重点是加温促菌丝定植、刺孔通气和防止高温闷棒。

2.4.1 加温,促菌丝定植。由于接种期在11月至次年2月,气温偏低,接种后以增温、促快发、早定植为主。为提高堆温,接好种的菌筒呈叠堆式紧密排放,高1.0~1.5 m,堆与堆之间留有30 cm以上的空隙,以便空气畅通无阻,当气温升高时再转换成“井”字形排放。若室温低于12 ℃,应设法加温,提高室内温度,促其菌丝顺利萌发定植,否则菌种不能萌发吃料,导致接入的菌种会出现干涸不能萌发,死眼多,成活率降低。

2.4.2 刺孔通气。根据发菌情况对菌棒进行3次通气,刺孔一般结合翻堆进行。当穴位菌丝伸延6~8 cm白色圆圈时进行第1次刺孔通气,脱去外套袋,并用大头针在接种穴周围菌丝处刺小孔,每穴周围刺3~4个小孔,深度约1 cm;当菌丝生长将要相连时,进行第2次通气,在已发菌部位用织毛衣针粗细的工具每穴刺孔4~6个,孔深1.5~2.0 cm;当菌丝满袋后,进行第3次刺孔,先割开栽培袋袋头(不可割破保水袋)并拉直,再用竹筷子粗细的工具或机械刺孔30~50个,深至袋心,以排除废气,促进转色。室温超过22 ℃要禁止刺孔;菌棒堆放密度较高且在气温较高时要分批刺孔,防止烧堆;在杂菌较多的培养场地刺孔前,用50%多菌灵800倍液喷雾进行空气消毒[5-6]。

2.4.3 防止高温闷棒。穴位菌丝定植延伸后,料内温度会高出室温3~7 ℃,要降低菌袋的堆放高度,并测定料内温度,防止料温超过28 ℃,菌筒堆放方式一律改为“井”字形或三角形,穴位侧放,堆高依温度而定,越往后堆放层数越少,到第3次刺孔时堆高不高于4层,堆与堆之间要留有作业道,便于通风。

2.5 越夏管理

早春制作的香菇菌筒,抓好越夏管理尤为重要,确保越夏不烧菌。夏季温度高,不利于香菇菌丝生长。一般来说越夏场所有3种:室内、室外荫棚、树林内。但基于L808的越夏性能,最好不要在室内越夏;室外荫棚是理想的越夏场所,因为荫棚通风性很好,光线均匀,气温低而温差大,便于高温期降温,菌袋发生烂筒的现象要比在室内培养房的减轻很多。

选择干净、空气流通、干燥、近水源的房前屋后空地搭建荫棚,荫棚既是越夏场所,也是出菇场所。棚为双层,外棚为遮荫棚,内棚是出菇棚。

结合第3次刺孔,将发满的菌袋上架转色、越夏,此工序必须在5月中旬前完成。在出菇棚上搭遮荫棚越夏,要求荫棚距地面3.5 m以上,四周要通风散热,不许加围墙。在夏季比较干旱或连续5~7 d干旱的情况下,早、晚向棚内洒水,若遇涝天,应加大棚四周的通风量。

菌筒转色菌袋内会分泌“黄水”,这种现象属香菇正常的“抗逆”生理现象,少量的“黄水”菌筒能自然吸收;与939等相比,L808的“黄水”较多,特别是光线过强或者气温过高时,若“黄水”过量,菌筒自身无法吸收,“黄水”久积而腐,容易造成烂袋。因此,应用粗针刺袋(不能刺破菌皮)排出“黄水”。

在转色期间忽遇较长时间低温(22 ℃以下)和较大温差(6~8 ℃)时会引起袋内出菇,如果袋内菇已自然干瘪,可不做任何处理。如袋内菇出现腐烂,应刮去袋内菇及腐烂的部位,并用多菌灵涂擦刮口,再用透明胶封住破口部位。

2.6 出菇管理

2.6.1 秋菇管理。经越夏的菌袋失水较多,要通过补水使菌袋含水量恢复到55%左右,补水也是催蕾的方法之一。应保证昼夜温差在8 ℃以上。白天盖密薄膜,升高菇棚内温度;并增加棚内湿度达到85%以上,具体操作方法是早上向棚内喷水,把整个菌筒都淋湿,夜晚全部揭开塑料薄膜,任其外界冷空气侵袭,这样连续3~5 d,菌筒便会全部显蕾。保持菇棚内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分别为15~22 ℃、65%~70%。若气温>25 ℃,要及时揭膜通风散热,同时适当加厚棚顶覆盖物。采完头批菇后,有一部分菌筒需要补水,同时需停水养菌复壮7~10 d,待菌筒菇蒂发白转至红褐色时,随即进行冷热刺激,干湿交替,促其多产秋菇。

2.6.2 冬菇管理。冬菇大多发生在12月至次年2月,此时气温低,L808属中高温型菌株,出菇量偏少,管理上以控湿保温、保暖防寒为中心。L808在10 ℃以下几乎不再出菇。此时每日午后结合短暂通风,喷水保持菇筒湿润即可,以使之顺利越冬。可采取用温室蒸气加温催蕾[7-8]。

2.6.3 春菇管理。3—5月气温明显回升,时晴时雨,气候变化大,温差也大,是产春菇旺季。日平均气温大于12 ℃即可进行春菇管理。要抓住春季的有利气候做好管理工作,促进高产优质。一是要做好菌棒补水,调节菌筒内的含水量,以利于菇蕾陆续发生;二是晴天要及时用喷雾带喷水,每天1次,防止菌棒失水;三是要做好防高温高湿的工作,若遇闷热或春雨连绵,可适当提高菇棚两侧薄膜,不必覆盖过密,任其透气,保持菇棚内空气流动、新鲜;如遇温度高于23 ℃,要马上加厚棚顶覆盖物,杜绝阳光直射;四是减少每潮的养菌时间,要及时注水,以利于多出菇。

2.7 采收

鲜销的香菇L808,要在未开膜前进行采收[9];烘干进行销售的香茹L808,应在七八成熟(即菌盖尚未全展开仍保持内卷)时采收。

3 参考文献

[1] 应国华.香菇L808品种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及栽培技术[J].食用菌,2010,32(4):21-22.

[2] 吴奎.香菇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J].时代青年:教育,2012(6):13.

[3] 张利玲.暖棚香菇创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2012(7):3.

[4] 茅盛浩.香菇(高温型)地栽技术要点[J].科技致富向导,2012(20):136.

[5] 杨东升.夏季速生杨林地香菇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12(13):194-195.

[6] 邵维仙,樊慧超.华北地区林下香菇生料栽培技术[J].中国果菜,2012(6):25-26.

[7] 廖陈富,夏建平,吴邦仁.香菇L808引进与高产高效安全栽培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20):116-117.

[8] 张少泽,李九英,班新河,等.香茹品种L808周年栽培技术[J].食用菌,2012(4):35-36.

[9] 付春华,李会.香菇在海城地区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12(9):29-30.

上一篇:隆德县蚕豆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杜仲叶粉对园(人)参品质的影响研究